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二五医疗信息化

十二五医疗信息化

“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国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23日表示,公共卫生信息化是整个卫生信息化的一部分。

着力解决卫生信息的“孤岛问题”,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是重要手段。

“十二五”期间,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推进“3521工程”。

据悉,今年年初,卫生部已完成了“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初步确定了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路线图(简称“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建设。

孟群表示,目前卫生部信息中心邀请有关专家,就“十二五”期间将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与卫生信息化应用、建设相结合的课题展开研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在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局长许速告诉记者,闵行区糖尿病管理率86.99%,血糖控制率69.28%,高血压管理率超过80%,而全国平均值是不足10%,这些都是信息化建设的功劳。

闸北区卫生局局长王光荣则表示,闸北区下一步启动“智慧卫生”的十大项目,把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进行深度开发。

记者注意到,事实上,嗅觉灵敏的国内外企业早就嗅到了医疗信息化的商机。

IBM、西门子、思科、GE、微软等众多跨国企业已提前布局抢位,而国内上市公司中银江股份和东软集团也早已开始分享医疗信息化的大蛋糕。

医疗信息化获百亿资金支持业内人士认为,医疗信息化的拐点出现,未来三年将保持高速增长⊙上海证券报记者宦璐○编辑阮奇近期以来,医疗信息化产业不断迎来新冲击波:专注于医疗信息化的IT公司金世达第二次冲关IPO;炙手可热的iPad的电子病历服务新近获得67.5万美元的第一轮投资……在全球医疗信息化的大势所趋下,我国的数字医疗、健康物联网等医疗信息产业的发展开始风生水起。

本报记者昨日获悉,我国今年将斥资上百亿元完善信息化医疗系统,包括配备乡村医疗机构等。

200亿新增投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孟建国向记者表示,今年我国将斥资上百亿完善信息化医疗系统,同时,卫生部今年拨款24.5亿元专项资金给予45万个村级卫生所配置电脑及网络,建立数字化医疗档案。

“最近两年,各级政府正通过投资来完善县级医院的医疗系统。

去年,每个县医院投入250万元,这部分投入中,很大比例是用来建设医疗信息化体系,如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

”孟建国表示。

据一位从事IT医疗信息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多个省份正在投资县级医院,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配套共同构成,部分省份的县级医院投资达到了540万元,其中很大比例是用来普及医疗信息化,如甘肃、四川等省份。

“一般中央拨款与地方配套的比例是1:1,也就是说,今年在医疗信息化方面投资将达200亿的资金规模,但有些地方配套资金比较困难,实际到位资金可能稍低于200亿。

但‘十二五’期间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会保持常态。

”江苏省的一位券商人士这样分析。

不断深化的医改政策正加快数字医疗信息化的进程。

医改意见对于加快数字卫生信息化建设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业界呼吁统一标准早日出台医疗信息化带来的巨大“金矿”令人雀跃。

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进军医疗信息化的企业相当密集,甚至包括深圳迈瑞这样的大型医疗器械公司。

据上述券商人士向记者介绍,受益“十二五”规划改善民生,医疗信息化的拐点已经出现,未来三年将保持高速增长。

“目前国内的上市公司中,银江股份、东软集团和东华软件都有医疗信息化方面的成熟业务,并且各有优势,但还没有出现占据绝对优势的龙头企业,因此,整个业界都跃跃欲试。

”“东软有多年的医疗健康保障体系服务经验。

”据东软集团相关业务人士介绍,在健康服务领域,东软提供全新的健康动态监护与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熙康”,并已携手国内多个城市启动“健康城市”计划,先后与海南、唐山、沈阳、无锡、郑州、芜湖、宁波、南昌等多个城市建立合作,构建城市数字化健康服务解决方案。

然而,在飞速发展的医疗信息产业中,也有无法回避的“成长的烦恼”。

上述从事医疗信息建设的IT公司相关人士这样向记者表示,“在各地医疗信息化项目的招标过程中,各地标准化不统一,都在弄自己的一套体系,企业非常期待国家能出一套统一的标准。

”医疗卫生信息化的IT战国谁有秦王相“什么要引领我们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技术方向?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平台,云计算是我们下一代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平台的平台。

”李包罗指出,在云计算上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医疗IT厂商的未来如何。

因此云的解决方案也是医疗IT厂商推向医疗卫生领域的重点。

地产界人士任志强也对医疗卫生信息化感兴趣了“我在一次会议上遇到任志强先生,他问我医疗信息化市场是不是很火,盘子大不大。

我跟他说去年大概是120~150亿元的样子。

他说”啊?怎么这么小,就是我一个楼盘的价格!“说这话的是医疗信息化领域人士都熟知的李包罗教授。

他是卫生部卫生信息化专家组的首席专家,曾参与多项国家级卫生信息化标准的指导制定,也是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副主任委员。

2009年,新医改启动之后,医疗卫生信息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医疗IT领域被认为是继金融、电信之后存在着又一大商机的领域。

”但是总的来讲,医疗卫生信息化的盘子还是很小的。

“李包罗说,虽然医疗信息化市场现在增长率挺高,但是总量还并不是很大。

就在这个目前还不算很大的市场中,一下子挤进了诸多竞争者。

有跨国IT巨头,有国内从事医疗卫生信息化多年的中小厂商,还有刚刚进入的国内知名厂商,但目前还没有拥有绝对优势的厂商。

根据IDC的报告,2009年医疗信息化领域排名前六的厂商,总体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30% 。

随着医疗IT市场的陆续释放,市场整合也将开始,一个产业走向成熟必将经历产业集中的过程,此番较量后,医疗IT战国也将产生行业领袖。

市场处在初级阶段对”8500亿“的新医改投入最有感觉的还是那些多年从事医疗IT的厂商。

那些十几年来一直在温饱线挣扎的医疗信息化厂商一下子有了奔小康的感觉。

”以前在公司角度听到的更多是抱怨,是迷茫,包括HIS时代的领头羊众邦、天健等,都在低价格和高要求的双头夹击下,差点半路嗝屁。

最后众邦被方正收购,天健被富士控股,整体声音都小了很多。

更别说其他HIS市场的小兄弟们,都是守着自己的一片地,老板赚点辛苦钱,小弟们混个温饱。

“一位在医疗信息化行业从业多年的人士说。

新医改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用户的热情。

天健医疗总裁姜跃滨对记者说:”现在的机会比以前多得多,不仅总体投入规模大了,与以前类似的项目,回报也比以前大。

“医疗行业用户可以分为卫生局和医院两类,姜跃滨介绍说,前者IT系统的规模由财政投入决定,现在有了资金,卫生局客户对IT的需求自然就提高了。

”医院用户已经经过几轮建设了,前两轮的投入不足,医院对IT的整体意识以及厂商的服务都不行,现在医院用户对IT 认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加强。

“天健自1993年成立以来就在做医疗信息化,姜跃滨对市场的变化感受很深。

”客户对产品的认识提高了,系统和产品的单价提高了,价值也提高了,过去一个系统一二百万元,现在是三五百万元。

有竞争力的公司、能够持续提供服务的公司就有机会了。

“姜跃滨对记者说。

”从去年开始,我们也感受到中国医疗信息化的市场增长得特别快。

“用友医疗卫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吴晓东对记者说。

正是看到了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发展趋势, 2009年底,用友成立了医疗子公司。

市场已经在变好,但还远未达到最好的时候。

”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规模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来比还是很小的盘子。

去年大概有150 亿元花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方面。

“李包罗强调这150亿元是指购买软硬件产品上的花费。

国外银行业12%的投入用在信息化上,国内银行业信息化的投入占 4%~5%。

”医疗卫生行业占的比例一直都是非常低的,不光中国,美国也是如此。

“李包罗说。

李包罗曾经与美国总统布什任命的第一任ONC(美国国家卫生信息化协调官)交流过这个问题:”我开会看了一些资料以后,脑子有点晕。

我就问他,资料里面说美国说要在 10 年内给每个人都建立 EHR,你说要花 2000亿美元做这件事情,真的假的?材料里面多了一个零吧?他回答说是 2000 亿美元,但是这是至少 2000 亿美元,2000 亿美元是下限,上不封顶。

当然美国现在把十年计划推迟了。

但医疗卫生信息化是美国的医疗改革里面重点要落实的一件事,国会已经拨出了 1000 亿美元。

“万图(Vital)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郭欣亮认为,目前卫生部推进信息化的重点在基础设施层面,在于帮助整个基层提升信息化水平,纯业务系统的建设不是重点,但HIS、EMR建立起来后,会顺利成章地演化到业务系统。

”有的医院还不具备CT扫描系统,只要上了大型扫描设备,一定上PACS。

过两三年后,业务需求一定就上来了。

“ 郭欣亮对记者说。

”目前PACS一两百万元的单子是主流,其中大部分在硬件上,从全球看,一单要数百万美元。

因此软件核心价值还没有体现出来。

“郭欣亮说,”软件的价值,客户还没有感知到,市场还不需要那么大规模的系统,也就是说整个医疗市场也处在初级阶段。

“深度整合开始在商业领域,全心全力投入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束手束脚,基本会出局。

医疗IT厂商的合纵连横已经开始了。

今年1月11日,东软宣布以1.141亿元收购医疗行业ERP领导厂商望海康信的73.14%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这笔交易是迄今为止东软集团在医疗领域数额最大的一笔,也是医疗IT领域规模数一数二的。

并购望海康信之后,东软医疗又增加了ERP业务。

与东软从HIS进入ERP相反,用友去年以2000万元收购广东的一家HIS公司广州安易医疗软件有限公司,从ERP进入HIS。

市场整合的背景是,目前全国有几百家专业从事医疗信息化的IT厂商,但大多数偏安一隅,有很多不知名的公司在区域市场颇有建树。

”国内医疗行业和其他行业的一点区别是区域特点特别明显。

信息化这块,就有上千家公司,成都、浙江都有四五家在当地做得特别好的公司,他们也在往外走,像创业软件在北京、海南都有项目。

“ 赛迪顾问从事医疗行业研究的梁潇说。

然而,小公司人员不足,想要做跨区域的项目难度很大,而现在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是跨区域的。

”现在做EHR、EMR需要比较大的服务网络,小的公司很难覆盖其他区域的客户,大的企业就可以找当地的合作伙伴,进行深度的合作,当然不一定是收购。

“梁潇说。

为数不多的几家全国性的厂商,如东软、金仕达卫宁等占领的市场份额还不够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