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铁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讲解
铁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讲解
社会环境
地区经济:川渝地区是我国西南工业最为发达且门 类齐全的地区,本地区经济每年将以10%以上的幅 度增长。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地区之一,自然 条件优越,农产品丰富,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旅游资源: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四川省遂宁市有 “西来第一禅林”-广德寺、川中佛教圣境-灵泉寺和 唐代大诗人陈子昂读书台-金华山等。此外还位于 合川至北碚之间的缙云山-钓鱼城国家风景名胜区。 该区具有丰富的植物、温泉、地质地貌景观及众多 历史文化遗址。
根据新建遂渝铁路的工程特点及沿线地区环境特征,以及 工程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结果,本评价设置 以下专题: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水土保持方案 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4、水环境影响评价 5、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7、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8、公众参与 9、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10、环境监督管理和监测计划 11、环保措施和投资估计 12、总量控制
运营前环境影响识别
铁路工程建成运营前,将对沿线的社会经济环境产 生较为显著的影响,由于工程的建设而产生的二次 开发,对沿线地区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产 生极为有利的影响。 在运营期,列车运行及车站生产作业产生的噪声将 对沿线地区声环境产生影响;全线各车站生活污水 排放量为162790t/a,主要污染物为SS、COD等;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机车燃油,主要污染物为NOX、 SO2和CO。 运营期产生影响是长期的,且多数是不可逆的,本 线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要素为噪声和社会经济
根据本工程的建设特点,本次环境影响评价 以生态环境影响、水土保持和噪声影响为重 点评价专题。
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的三个线路方案分别经过缙云山自然保护区、 缙云山-钓鱼城风景名胜区和西温泉风景区三个极 为敏感的生态区域。对这三个生态敏感区域的环境 影是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经过现场多次勘测和资料的收集,得出了三个不同 路线方案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的影响结论: 贯穿方案工程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以全线 长4112m的白云寺隧道从中部贯穿缙云山自然保护 区,隧道距北温泉4km。工程对缙云山的影响表现 为地表植物和北温泉水量的影响。 经过勘测及资料收集并进行比对成渝高速,我们得 出以下结论:由于成渝高速缙云山隧道与铁路隧道 环境相似,因此鉴于成渝高速的开通,缙云山隧道 的开挖不会影响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生长。但 是由于北温泉的存在,缙云山隧道的开挖会影响北 温泉的流量约为总补给量的1/6-1/3。
环境背景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区域生态状况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工程涉及区域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东南部,线路沿涪 江和嘉陵江两岸走向为南东方向。 合川以西大面积分布侏罗系紫红色砂泥岩底层,占全线80%。由 于其高程及组合形态主要受岩性与水系的分布、规模及风化剥蚀 营力影响,属于剥蚀成因类型,地形切割洗碎,林木覆盖率低且 不断恶化,水土流失严重。 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沿线水系以嘉陵江及其支流涪江为骨干。 两江分别自北、西北方向流入,至合川汇合。地下水主要类型有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岩溶水等。 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沿线不良地质主要有错落、崩塌、岩堆、 岩溶、人为坑洞及顺层、软质岩路堑边坡风化剥落、局部陡崖危 岩落石等,特殊岩土主要有软土、膨胀土等。 气象:工程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 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有春早宜人,夏长炎热,秋雨连绵、冬暖 多雾的特点。
铁路项目
新建铁路遂渝线
案例分析
一、工概况
工程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东南部,涉及四川
省和重庆市,共设计三种方案。工程主要 包括以下内容:征地拆迁、施工准备、路
基、桥涵、隧道、站场、点化、绿化及防
护;运营期主要包括列车运行、战场作业和 机车车辆整备、拆返等。
方案一:遂宁-潼南县-铜梁县-合川市-北碚。 穿越全线最长隧道-九峰山隧道(6356m), 然后第二长隧道-白云寺隧道,穿越缙云山, 全线长141km。 方案二:遂宁-潼南县-铜梁县-合川市-北碚。 不同于贯穿方案的是采取两次跨越嘉陵江绕 避缙云山,全线长145km。 方案三:遂宁-潼南县-铜梁县-璧山县-北碚。 全线在铜梁县川渝最长隧道西泉隧道 (7880m),全线长149km。
根据本工程的建设特点及建设规模,通过因 子筛选,确定本工程环境影响要素为生态、 噪声、水、大气、固体废物、社会经济等。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特征
工程所在地的水环境、空气环境和声学环境情况总体良好, 但生态环境比较弱。沿线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形破碎,地 面坡度大,且岩性松软,易于风化,加之植被覆盖低,因 此在降雨集中时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铁路工程土石方开挖 巨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更显突出。 根据本工程环境影响识别筛选结果和现场调查,确认出本 次评价重点保护目标主要是生态环境和声环境敏感点,具 体如下: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地下水资源和植被;缙云山-钓 鱼城风景名胜区地下水资源、植被、景观;西泉风景名胜 区地下水资源;牵牛村小学、木莲小学、木莲中学、合川 荣军医院、东阳中学、东阳工矿居民区的声环境。
区域生态状况
工程所在地区域人口众多,农业开发历史悠 久,农业生产发达,土地利用率较高;区域 内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水土流失面积广, 强度较高。
环境影响识别
施工期环境影响识别 运营前环境影响识别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特征
施工期环境影响识别
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因主体工程对土地的永久 性占用,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工程开挖引起原有地形地貌的改 变。施工期间产生的弃土弃渣和地表开挖、填筑形成的裸露边坡 而引起的水土流失。 区内河流、水库、堰塘较密集,线路穿越涪江和嘉陵江。工程实 施可能引起河流局部水位的改变及河床冲刷,改变河流原有水流 状态以及施工期间对河流水质产生影响。 工程施工便道及施工场地与会造成地表植物的破坏,使土壤裸露, 加剧水土流失的程度。此外,铁路涉及到征地和沿线部分居民的 拆迁,以及对社区的分割等,将对沿线部分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 产生影响。 施工运输产生的扬尘、噪声以及施工营地产生的废水也将对周围 环境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