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专题复习国别史:英国

高三专题复习国别史:英国

大国崛起之英国一、崛起过程(1)工业革命前(16 世纪-18 世纪中期)(政治、经济、对外、科技)①政治:1640-1688 年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并于 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②经济: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和掠夺、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③对外关系: 1588 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 世纪中期打败荷兰;18 世纪下半叶打败法国,最终确立海上霸主的地位。

④科技文化: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2)工业革命时期(18 世纪中期-19 世纪 70 年代)①政治: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 1832 年议会改革,使英国君主立宪制得到完善。

②经济: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最终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③对外关系: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在 1854-1856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俄国。

④科技文化:1859 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确立的生物进化论冲击了神创论;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 30 年代浪漫主义文学作家拜伦和雪莱(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 世纪 70 年代-1917 年)①政治:国际地位开始下降,殖民体系动摇,但仍占主要地位;经过多次议会改革使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

②经济: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国经济发展缓慢,丧失了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③对外:参加瓜分中国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1917 年-二战①经济:1929-1933 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出现严重衰退;20 世纪 30 年代出现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凯恩斯主义。

②科技文化:1926 年贝尔德发明电视。

(5)二战后到今①政治:地位衰落,追随美国,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抗苏联;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英国所在的欧盟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轻视力量。

②经济:二战后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调整和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0 世纪 50-60 年代进入“黄金时期”;1973 年后出现“滞胀”现象,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1973 年加入欧洲共同体融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潮流。

.二、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和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是世界上最早发生经济危机的国家;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影响巨大;从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晚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强国;从20世纪至今,英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一直不占优势。

三、英国兴衰的启示:必须重视科技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走科教兴国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加国家的综合国力,以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

四、中英关系:19世纪中期,是侵华的急先锋,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率先打开中国大门,割占香港。

19世纪末,随着美国等国强有力的竞争,在华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侵华主力;参与瓜分中国和八国联军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一战后,在华势力进一点下降。

新中国成立后,与美国一起遏制中国。

1997年香港回归。

五.中国的和平崛起(1)中国选择和平的原因①历史教训: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教训;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二战的教训。

②国情需要: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③世界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和平崛起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

④外交政策:和平外交的延续。

⑤文化传统的影响:以和为贵。

(2)中国和平崛起的表现①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大政治制度;颁布1954 年宪法;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走向健全和完善;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②经济:工业化、市场化。

1953 年开始“一五”计划;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顺应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世贸;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外交: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方针。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20 世纪70 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新时期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六.大国兴衰的启示(1)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有稳定的政治环境。

(2)必须有巩固的经济基础。

(3)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4)发展科技教育。

(5)改革创新,抓住机遇。

1.(24分)在英国的历史进程中,其政治和经济调整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以前长期作为英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主要因素的国王宫廷和议会的冲突,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此后英国逐渐完善了其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王觉非《近代英国史》(1)指出材料一中“一个固定的方向”是什么?(2分)依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6分)材料二——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2)依据材料二,指出1820—1931年英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8分)材料三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

英国是最早建立廉租房制度的国家,其廉租房制度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

——隋琛琛《国内外廉租房制度的比较与借鉴》(3)结合所学,判断英国的廉租房制度在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40—70年代哪个时期发展最快?并说明理由。

(8分)【答案】(1)方向:加强议会权力,削弱王权。

(2分)关系:议会与内阁: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通过议会多数党,制约议会。

(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制约议会)选民与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议会,进而制衡内阁。

两党制衡:两党轮流执政,在野党制衡执政党。

(6分)(2)变化:1820—1875(1913)进口关税率显著下降。

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其工业产品需要出口到其他国家;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4分)变化:1913—1931年进口关税率逐渐上升。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美、德等国资本主义发展对英国的冲击;为应对29年以来的经济大危机,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4分)(3)最快:20世纪40—70年代(2分)理由:民用建筑在二战中遭受较大破坏,国民尤其是贫困人群对住房需求强烈;20世纪50—60年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廉租房推行奠定经济基础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济调整,国家大力干预,福利制度日益完善。

(6分)2.(2015·浙江嘉兴一模·39)(26分)选择重要的人或事进行学习是了解大国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只要有人被认为独揽一切,握有全部立法和执行的权力,……人民的损失或不幸就无法得到救济或解决”、“立法权是最高权力,其他一切权力必须处于从属地位”、“谁握有立法权或最高权力,谁就应该向全国公布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实现统治。

”——[英]洛克《政府论》(1690)材料二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品要靠国外市场上销售,而国内消费的大部分原料又靠国外来供应,其中以棉纺织业为最。

此期,英国的煤、铁、机器的输出不断增加。

先后发生在美国和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革命,都是在不同程度上靠从英国输入的技术装备进行的。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材料三(1)有学者认为“《政府论》是一部适逢其时的政治启蒙导论”。

说明光荣革命后至18世纪初的英国政治如何体现材料一中洛克的主张。

(7分)(2)提炼材料二信息,写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含义。

(3分)结合史实,简析英国政府在其成为世界工厂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8分)(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外交的重要影响。

(8分)【答案】(1)说明:《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限制王权的规定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4分)体现了洛克立法权与执行权分开且高于执行权的主张;(1分)法案的制定和颁布体现了洛克法律高于一切的主张。

(2分)(2)含义:英国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品、技术装备的主要供应者,世界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

(3分)作用:通过民主化改革确立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自由贸易;推行“炮舰政策”扩张世界市场;英国和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条约推动经济交流。

(写出任意四点,得8分)(3)影响:英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减弱,国际地位下降;英美关系日趋巩固;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力急剧衰退;英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8分)(4)2.(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41)(12分)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按照钱乘旦先生的划分,现代化史观下的世界近代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4—15世纪),这个阶段起源于中世纪晚期,农业文明不断瓦解;第二阶段:现代化的起动阶段(16—18世纪),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一个“现代”世界出现了;第三阶段:现代化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在这个阶段中,经历了两百年发展的欧洲终于迎来了成熟的现代社会;第四阶段: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19世纪中期后),世界在破坏和重建中进步着;第五阶段:现代社会的新转型阶段(二战后),从二战结束起,一个“后现代”社会正在形成。

——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代史新的学科体系》请以一个国家为例,概述该国在上述其中一个阶段的现代化之路。

【答案】以16—18世纪的英国为例。

(2分)英国在产业方面开始“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在国家的政权建设上,资产阶级革命破除封建制度,建立了相对自由、人权平等的社会;工业革命造成社会分工变动,人们从乡村来到城市,开始城市化。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宣传了天赋人权、民主平等等思想,逐渐开启了英国人的思想民主化进程。

(10分)3.(2015·北京顺义高三期末·35)(16分)18世纪到19世纪英法等国的历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材料一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合乎自然的自由的制度就会树立起来。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

总之,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

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