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省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

山西省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

山西省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易错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是()A . Li ErB . Kong QiuC . Meng KeD . Xun Kuang2. (2分)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

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

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

“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由此可看出()A . 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B . 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 . 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D . 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3. (2分)“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

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引文的出处应为()A . 《道德经》B . 《论语》C . 《韩非子》D . 《春秋繁露》4. (2分)(2017·淮北模拟) 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

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

这反映出()A . “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B . 皇帝推卸政治责任C . “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D .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5. (2分) (2017高二上·佳木斯开学考)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

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A .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B . 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 . 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 . 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6. (2分)(2017·江苏)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 .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 .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 .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 .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7. (2分) (2017高二上·榆林期中)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 a处:秦朝“焚书坑儒”的压制B . 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 c处:魏晋、隋唐“三教合一”D . d处:明清批判传统思想的推动8. (2分)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A . 经世致用B . 工商皆本C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 . 天下为主,君为客9. (2分)宋朝时期,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话本和词兴起。

北宋中期以后,文人画、风俗画同时兴起。

上述现象说明宋代的文学艺术A . 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B . 个性化倾向十分突出C . 平民化与个性化的趋势并存D . 形成了平等自由的学风10. (2分)李贽称赞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A . 提倡拜金主义,鼓励发展工商实业B . 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C .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D . 倡导经世致用思想二、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从受冷遇到官方独尊 (共2题;共4分)11. (2分)下列言论,出自孔子的是A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 .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 . 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 .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12. (2分) (2016高二下·石家庄期末) 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

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孝敬者也判重罪。

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

这表明()A . 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B . 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提升C . 政治统治借助儒家伦理D . 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三、从三教并行到儒学的转型与扬弃 (共2题;共7分)13. (2分) (2018高二上·长安期末)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

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A . 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 . 倡导君民共主思想C . 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 . 挑战宋明理学权威14. (5分) (2017高三下·河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

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

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下表所示为西汉和宋朝经学的组成。

西汉宋朝经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十三经(于唐十二经上添《孟子》)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王朝的经学,对其影响进行阐述,并说明从西汉至宋朝经学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四、古代中国的农耕科技——从领先世界到迟滞落后 (共2题;共7分)15. (2分) (2018高二上·番禺期中) 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下列学术著作中属于“实学”范畴的是()A . 《论语集注》B . 《本草纲目》C . 《朱子语类》D . 《四书章句集注》16. (5分)(2016·张掖模拟) 中国一直以来都与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着频繁的交流,外来词引入就充分说明这一问题,但不同时期引入的文明不同,这与社会变革有关,外来词也影响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根据表3和表4,提取一项有关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五、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从辉煌灿烂到多元一体 (共2题;共4分)17. (2分)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A . 商品经济的发展B . 社会思潮的变化C . 作家思想情感的抒发D . 传统文化的影响18. (2分)“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纪念一位著名词人所作的楹联。

这位词人是A . 苏轼B . 陆游C . 李清照D . 辛弃疾六、易错练兵 (共4题;共19分)19. (2分)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A . 孟浩然B . 杜甫C . 李白D . 王维20. (2分)唐代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

该诗人应是A . 李白B . 杜甫C . 白居易D . 孟浩然21. (10分)(2017·绵阳模拟)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汉武帝既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

与他同时代的司马迁评价其“四海承平疲耗中土,事彼边兵,人无聊生。

偏观嬴政,几欲齐衡”。

百年后的班固则称其“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千年之后的司马光则认为:“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指汉武帝能够遵守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守住基业),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摘编自姜鹏《汉武帝的三张面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的一生的重大事迹。

(2)报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三位史学家会对汉武帝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22. (5分) (2017高三下·市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5提取材料信息,以“世界市场与社会生活”为视角提炼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参考答案一、易错题 (共10题;共20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二、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从受冷遇到官方独尊 (共2题;共4分)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三、从三教并行到儒学的转型与扬弃 (共2题;共7分)答案:13-1、考点:解析:答案:14-1、考点:解析:四、古代中国的农耕科技——从领先世界到迟滞落后 (共2题;共7分)答案:15-1、考点:解析:答案:16-1、考点:解析:五、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从辉煌灿烂到多元一体 (共2题;共4分)答案:17-1、考点:解析:答案:18-1、考点:解析:六、易错练兵 (共4题;共19分)答案:19-1、考点:解析:答案:20-1、考点:解析:答案:21-1、答案:21-2、考点:解析:答案:22-1、考点: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