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快速繁荣发展的轨道,经济建设取得了新
的突出成就,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然而居民的收入
差距也在逐渐扩大。
如何有效解决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加快改革开放,保持经济繁荣稳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1居民收入和收入差距现状
中国居民的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几
大类,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基尼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分析
指标,用于综合调查世界居民内部收入分配的差异。
从1978年到1984年,中国
的基尼系数稳定在0.16,但自1984年以来,基尼系数一直在攀升,2007年达到0.473。
2011年末,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报告指出,2010年基尼系数略微上升
到2000年的0.412,一般称0.2以下被称为”高度平等“,0.4以上被称为“高度不
平等”,从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数据来看,收入差距问题非常突出,所以如果不加以控制,不仅会影响国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更有可能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一旦社会不稳定,国民经济也无法正常发展,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建立科学,公正,规范的收入分配机制,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面临的严峻
挑战。
2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2.1历史性原因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中国坚持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
市场经济是承认人们之间的各种
差异,包括先天的身体状况、智力、后天的机会、社会地位、知识结构和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出现一些差距。
同时由于
收入分配制度的多样化,劳动量不再是衡量收入的唯一标准,劳动者的各种财产
性收入不断增加,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2.2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原因
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使得工业迅速发展并快速
积累,但是农业发展依然缓慢且不稳定,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从而使居民收
入差距不断扩大。
2.3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的发展战略。
20多年来,在国家优惠政策、财税优惠、稀缺资源优先供给、区位优势的推动下,这些经济
特区和沿海开发区、开放城市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快速增长,它带动了整个东
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开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距离,导致了
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沿海地区和新兴产业获得了更多的政府资助资金,
而内陆地区和传统产业则缺乏政府政策,发展缓慢。
2.4教育机会、就业机会不均等
目前中国的教育投资和教育结构存在问题。
由于缺乏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
充分竞争的人力资源市场,促使社会关系、户籍、出身等的差异成为不断扩大的
收入差距的推手。
另外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农村教育方面。
农村地区的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这导致了城乡儿童教育的不公平起点。
国家对
高等教育投入多,在大多数情况下,城市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比农村学生多
得多。
这样造成原本就存在收入差距的阶层子女在教育上存在差异,为未来收入
差距埋下隐患。
这不仅降低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效率,而且还导致
了收入阶层的不断分化和加强,富人越来越富裕,贫困家庭继续贫困。
2.5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社会保障完善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一种保障,不仅应该涵盖医疗保险、养老
保险、失业保险这些保险,包括社会福利和政府投入资金的公共服务体系。
中国
农村的社会保障还处于非常低的一个层次,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要远远高于农村
居民。
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和社会公共服务差严重制约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
农
村的社会公共服务差导致农村留不住有技能和富裕的农民,这造成农村地区的人
才流失和发展乏力,从而加大收入差距。
3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和对策
3.1加强监督,健全市场体系
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管理和监督,要消除高垄断利润,控制垄断产
品价格,对于垄断行业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废除国家对某些产品和
劳务的特许垄断,允许国内外资本进入竞争,创造条件让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
通过加强社会监督,一些个人和私营企业随意降低工资,过度剥削工人的行为应
该进行有效的惩罚。
3.2工农业协调发展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加强农业的发展。
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实行区域化
布局、专业化生产、工厂化种植和养殖以及市场化经营,这样才能更好地以市场
为导向组织生产,通过开展加工、购销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
使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增
加农民收入。
开发精品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使农产品加工制成品向
优质、营养、绿色、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农业,发展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建立多种科技高效示范园区,大力推广优质农产品,形成有区域优势的农业基地或经济带。
工农业协调发展,从而缩小收入差距。
3.3发展第三产业,加快落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继续发挥东部地区的优势,东部支持中西部地区的
发展,国家引进东部资本、技术和人才到中西部地区,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实
现共同繁荣。
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是三、二、一或一、二、三的顺序,
而落后的区域往往相反,农业和传统工业占很大比例。
因此要将经济发展从第一
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再转向第三产业,不仅可以调整地区的产业结构,还可以增
加本地区的收入,从而减少收入差距。
3.4大力发展教育,增加就业机会
政府应该加大对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增加他们的受教育
机会,切实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
人们的受教育的程度和收入水平成正相关,而
基础教育又是人们未来发展的起点。
所以强化基础教育是实现起点的公平,缩小
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针对目前我国就业不公的现象。
首先,政府应该引导社会
形成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充分竞争的人力资源市场。
其次,政府应该给予低收
入人群优先的就业机会和自主创业的资金支持。
再次,政府应该积极的发展第三
产业,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更多更好的岗位给低收入人群。
最后,政府可以考虑
加大对低收入人群专业技术的培训,也可以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
3.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既是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条件的措施,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手段。
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尽
快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加社会福利,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
育保险、住房保障,通过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国民收入进行强有力的再分配,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4结语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政策领导下,只要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
学发展观,积极探索,不懈努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会越来越好,居民收入会
越来越多,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会越来越小,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促进和谐
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坤,程瑜,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及财政政策选择[J],地方财政研究,2010(6).
[2]龚建宇.黑龙江省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2012(5)
[3]郑功成.收入分配改革与财富合理分配[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