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课件
• 表达作者喜爱之情。
指出本段所写事件的六要素。
时间: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 地点:汉江南岸的一个小村; 主要人物:马玉祥; 事件: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起因:敌机袭击,扔燃烧弹; 结果:救出小孩。
“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 “马上“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 突出马玉祥救人的 毫不犹豫,当机立断
为什么课文反复用一个“摸“字?
因为“满屋子是灰洞洞的烟”。
为什么是“钻”进门“跳” 出门?
因为“屋门口的火苗呼呼 的”。
本段运用了哪几种描写?
环境描写(火、烟) 人物的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心理描写套在语言描写中)
有一句话揭示了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的思想基础,这句话是:
——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不 是一样的吗?
“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 纵奔流着”,把思想感情比喻为 “潮水”在“放纵奔流”,比 “我 一直都被深深地感动着”好在哪里?
• 这样比喻,使文章更形象、更生动, 更有文学性,也更有感染力。
• 老师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起什么作用?
• 抒情。 • 唤起读者感情共鸣。
什么表达方式? ——议论性抒情。
什么修辞方法? ——反问。
起什么作用? • 既突出了中心,又以强烈 的感情使读者产生共鸣。
阅读“火中救小孩”
找出描写马玉祥外貌的语句, 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 个儿,站在那儿,象秋天田野里一株 红高粱那样的淳朴可爱。……显得稍 为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
阅读结尾两段
首都人民欢迎志愿军回国
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
• 用第二人称,犹如同读者面对面交 谈,使读者感到亲切,易于接受, 易于引起共鸣。
六个“当你……”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
为什么运用排比? 使语气酣畅,感情强烈,感染力强。
写祖国人民的和平幸福生活 意图是什么?
• 将这种和平幸福的生活和志愿 军战士在朝鲜吃苦联系起来, 说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将本段分为三层, 并说出这样分层的理由。
1.到“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 2.到“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3.到段尾。
用一个词概括松骨峰战斗特点(从 文中找出)
表情朗读: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 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 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 而自豪吗?
谁是最可爱的人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 部队渡过鸭绿江,抗美援朝
作者 魏巍
本文是什么文体?
通讯
课文选取了哪三个典型事例? 各表现志愿军什么精神?请填表:
事例 1. 松骨峰战斗 2.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3. 防空洞中的谈话
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
国际主义 爱国主义
这三个事例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4自然段: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承上启下,引出事例
第9自然段:我们的战士……深厚感情。 承上,点明对敌人的狠; 启下,引出对朝鲜人民的爱
第13段前两句:谁都知道……怎样想的呢? 承上启下,引出事例
朗读: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 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 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 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 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 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 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阅读“防空洞中的谈话”
以冻土豆充饥
接石缝的水喝
这一段有两问两答,它们分别表现了 志愿军战士什么品质?请填下表
问什么
答什么
表现什么精神
怎么能不觉 不 觉 得 得?……
乐于为祖国人 民吃苦的幸福
苦吗? 能使人民得到幸福, 观
就是我们的最大的
爱 国
有什么 要求?
幸福……
什么也不要……想 要一块朝鲜解放纪 念章。
• 共同表现志愿军指示是“最可爱的人”, 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事例
侧重点
1.松骨峰战斗 2.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3.防空洞中的谈话
对敌人的狠 对朝鲜人民的爱 以上二者的思想基础
结构:
谁
开头的
是
议论抒情
松骨峰 战斗
最 可 爱
三个典型 事例
马玉祥火 中救小孩
的 人
结尾的 议论抒情
防空洞中 的谈话
三个事例前都有一个过渡段(句),请 找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松骨峰战斗”照应“意志”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照应“品质” “防空洞中的谈话”照应
“气质”和“胸怀”
阅读 “松骨峰战斗”
指出本段所写事件的要素
时间:二次战役时; 地点:松骨峰(或书堂站); 人物:一支志愿军部队的先头连: 事件:松骨峰战斗; 起因:去切断敌人逃路,与敌人遭遇; 结果:打死300多敌人,使主力聚歼了敌人。
点题的句子是哪一句?
——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 的战士,我感觉到他们是我们最可 爱的人。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设问 老师提示:设问的作用是引人注意
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两个冒号,先找 出来,再说明它们各表示什么。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
提示下文
贡献很大 要求很少 品格很高
主 义
魏巍谈这一段写作的成功
“写战士怎样才写得生动?我觉得不仅应 写战士的英雄行为,还要写出战士的思想感 情。”否则,“很可能使读者感到我们的战士 不像一个活的人,而像一个投手榴弹的机器。 这就是只写了战士的一层皮,没有写出英雄的 灵魂。”
“可是,如果我们写出了战士的思想感情, 那给人的感觉就会大大不同……何况我们的战 士的思想感情是如此的崇高而美丽,它本身是 具有多么感人的力量!”
结尾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它起什么作用?
• 议论和抒情。 • 总结三个事例,赞扬战士可爱,
引起读者共鸣。 • 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点题和呼应开头的是哪一句?
——“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 人”。
领会作者思路
1 从切身感受提出—— 志愿军战
……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
总结上文
表情朗读: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运—用排排比比。有什么表达作用?
• 使语句整齐,语气酣畅,感情强烈 这么好的语句,可得背过!
四个排比句和后文的三个典型事例 有照应,请指出其照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