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闻出版法律制度(图书)(于慈珂)
新闻出版法律制度(图书)(于慈珂)
两个层面
• 政治权利层面:公民可以在出版物上自由 表达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 事务的观点,来行使在社会主义国家当家 作主的权利 • 人身权利层面:公民可以在出版物上自由 发表从事科研、文艺等创作成果,来实现 自己的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并对社会发 展做出贡献。
出版自由的保障
• 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 • 保护合法出版物的社会义务 • 出版行政部门制止非法行为的职权
“盗版”出版物
•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复制、发行以及通过信息网 络向公众传播的作品; • 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 录像制品;
• 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以及通过 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 • 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基本性质和认定标准
• 非法出版物主要是从主体上规定的,即非 合法主体擅自出版的出版物 • 违禁出版物是从含有禁载内容来认定 • “盗版”出版物主要是从侵犯专有出版权 来认定 • 其他违法出版物从违反的相关规定认定
职业资格制度:职业准入 • 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出版专业资格考试, 取得规定级别的出版专业资格,持相应的 《出版专业资格证书》方可进入出版单位, 从事出版专业工作。
职业资格制度:岗位准入
一、担任出版单位社长(副社长)、总编辑 (副总编辑)或主编(副主编)职务的人 员,除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外,还应 当具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资格。 二、凡在出版单位担任责任编辑的专业技术 人员,必须取得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资格, 否则不能担任责任编辑。
出版自由的实现途径
• 一是设立出版单位,理论上称作创办 权 • 二是在出版单位的出版物上发表作品, 理论上称作发表权 • 公民实现出版自由的权利,目前的直 接途径或具体方式,是通过出版单位 的各种出版物来实现
出版主体资格准入制度
• 出版主体包括两类:一类是从事出版活动 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另一类是出版活动从 业人员。 • 两类主体资格准入制度:一类是针对设立 单位的资格准入制度,另一类是针对从业 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
基本效能
• 确认 • • • •
规范 惩戒
保障
促进
四方面体现
• 对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强化 监管和优化服务 • 对新闻出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 向 • 对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新闻出版 单位依法经营 • 对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
预防制与追惩制
• 预防制是一种事先管理制度,主要是指不 经过审查批准,不得从事新闻出版活动, 不得出版报刊、图书等各种出版物,否则 依法予以惩处。 • 追惩制是一种事后管理制度,主要是指无 需审查批准,便可以从事新闻出版活动, 出版报刊、图书等出版物,产生了违法行 为,才依法予以惩处。
具体规定 • • • • 现阶段公民出版自由的基本含义 公民出版自由的保障 公民出版自由的约束和限制 公民出版自由权利的实现途径
出版自由的基本含义
公民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 在出版物上自由表达自己对国 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 会事务的见解和意愿,自由发 表自己从事科学研究、文学艺 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成果。
登记事项变更程序
• 主要登记事项的变更,包括出版单位变更 名称、主办单位或者主管机关、业务范围, 合并或者分立,报纸、期刊变更名称、刊 期等,适用审批; • 其他登记事项的变更。这两类登记事项变 更分别适用不同的程序,适用备案。
主要规章
• 人事部、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专业技术人 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出版专业 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行业领导岗位持 证上岗实施办法》、《出版专业技术人员 职业资格管理规定》
指导方针
• “两个坚持”:“ 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 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 论为指导。”
基本任务
• 1、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 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知识; • 2、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 3、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 4、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我国新闻出版 法律制度概要
新闻出版总署法规司 于慈珂
讲课内容
• • • • • • • • • • 一、新闻出版法律制度基本问题 二、新闻出版法规体系 三、出版法规的根本规定 四、关于公民出版自由制度 五、出版主体资格准入制度 六、出版物分类制度 七、出版物内容监管制度 八、印刷复制管理制度 九、出版物发行管理制度 十、其他重要新闻出版制度
规范对象
• 一是主体:新闻出版单位和从业人员
• 二是行为:新闻出版活动 • 三是物体: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出版物
大致分类
• 第一类属于贯穿整个新闻出版业的基本制度,包 括主体资格准入制度、出版物内容监管制度等; • 第二类属于涉及新闻出版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 包括制作管理制度、出版管理制度、印刷复制管 理制度和发行管理制度; • 第三类是规定各类出版物的出版制度,包括图书 出版制度、报纸出版制度、期刊出版制度、音像 制品出版制度、电子出版物出版制度、网络出版 制度等。
设立出版单位审批制度
• 设立出版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 • 申请、审批及登记程序 • 出版单位变更事项程序等。
两个重要条件
一、 有符合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认定 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
二、 审批设立出版单位,还应当符合 国家关于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 的规划
设立出版单位的批准权
• 设立出版单位的批准权在中央政府,地方 任何机关无此权力 • 中央政府把设立出版单位的批准权赋予国 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即新闻出版总署,中央 政府其他任何部门无此权力。
效益原则
• 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我国宪法规定
• 第3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 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 • 第51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 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 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 和权利” 。
出版物禁载制度
• 出版物不得刊载禁止的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 违反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出版物禁载内容(一)
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3、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 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5、宣扬邪教、迷信的;
《出版管理条例》规定
• 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物出 版社的年度出版计划及涉及国家安全、社 会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选题,应当经所在地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 门审核后报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备案;涉 及重大选题,未在出版前报备案的出版物, 不得出版。
重大选题
• 所谓重大选题,是指涉及国家安全、社会 安定等方面的内容,对国家的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等会产生较大影响的选题。 • 《出版管理条例》、新闻出版署《图书、 期刊、音像制品、电子新闻出版物重大选 题备案办法》、新闻出版总署《关于重大 革命和重大历史出版管理的规定》
基本问题
• 我国新闻出版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 我国新闻出版法律制度的基本模式
主要内容
• • • •
“法律制度”的简单概括 我国新闻出版法律制度的规范对象 我国新闻出版法律制度的大致分类 我国新闻出版法律制度的基本效能
什么是法律制度
• 法律制度是人类用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 事务的一种主要方式; • 法律制度是通过立法确定下来并通过法律 文件表现出来的强制性规范体系; • 不同社会、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与其文化 传统、统治模式、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紧 密结合在一起。
合法出版物
1、出版主体:依法设立的出版单位 2、内容合法:无禁载事项 3、非(侵权)盗版 4、不违反其他规定
内容监管制度
• 出版物的内容决定了出版物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也决定了出版物的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方向和导 向。对出版物内容的管理便是出版管理的重点, 就是新闻出版法规规范的重点。 • 新闻出版法规当中,对出版物内容规定了许多监 管制度,主要有:出版物禁载制度、出版物重大 选题备案制度、出版物年度选题备案制度、编辑 责任制度、出版物审读制度等。
《出版管理条例》的地位
• 《出版管理条例》规定了出版活动和出版 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是新闻出版业目前 最主要的行政法规,实际上起着出版活动 和出版管理基本法律规范的作用。
工作宗旨
• • • • 加强对出版活动的管理; 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 保障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责任
• “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各级 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出版管理 条例第5条1款) • 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保障公 民依法行使其法定权利,特别是包括 出版自由在内的宪法权利。
保护合法出版物的社会义务
• “合法出版物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 不得非法干扰、阻止、破坏出版物的出版” (出版管理条例第24条2款) • 合法出版物是公民行使出版自由的载体, 保护了合法出版物实际上就保护了公民的 出版自由,这表明全社会负有不侵犯出版 自由的义务。
从规定内容分
一、新闻出版专门法规,以规定新闻出版为主体内 容,如《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 定》;
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中涉及新闻出版或 者从事新闻出版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律规定,如 《保密法》、《广告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等。
从效力等级体系分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1955年全 国人大常委会《处理违法的图书杂志的决定》 •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有《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 品管理条例》 、《印刷业管理条例》三大条例 • 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制定的规章:有《图书出版管理规 定》、《音像出版管理规定》等近三十个 • 省级和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 性法规,省级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