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 最后一分钟

24 最后一分钟

潍城区西关小学语文学科课题备课卡
课型:新授主备人:柴光梅使用人:
导学内容
24最后一分钟
导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能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结合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




1.课前预习,认识5个生字
2.能说出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主题丛书
板书设计
24最后一分钟
香港回归:热爱祖国
教学反思
整首诗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我让学生领悟“三分诗,七分读”的读书之法:一、听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另外,对朗读的技巧也学习了一些,为后边自己的朗读打下了基础。二、自由读。学生在观看了视频之后或许受到了感染,自己读得时候不由得也能把感情带进课文中,读得很有滋味。三、指导读。对于这样一篇诗歌,教师的讲解已经变得乏味,他远远不及把学生带进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还给学生补充了香港百年屈辱史等材料。给学生在感官上以刺激,激发学生深入诗歌,把感情投入到诗歌中,从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诗歌第四小节
(1)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2)播放香港后来发展起来的图片
(3)你想说什么?
(4)指名读最后一个小节。
这表现了我们对香港的美好(祝福),教师板书:祝福
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完本诗,你想说什么?
2、根据本课的学习,填写:
最后一分钟,是;最后一分钟,是。
课外拓展
3、学习诗歌第三小节
(1)师生合作读
师读: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才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但今天,我们团聚了,我们不再受人压迫了!
学生读: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生读: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4)齐读诗歌
(5)让我们呼喊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说是轻轻地呼喊,其实我们是想大声呼喊——“香港,香港,我们的心!教师板书:呼喊过渡:是啊,一百年了,这一百年的屈辱史呀!香港是我们中国的土地,外国人却在这里趾高气扬;香港是我们中国的地盘,我们还得任人宰割,任人摆布。看到了缓缓上升的国旗,我陷入了沉思......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播放《最后一分钟》配乐朗诵视频。
2、学生自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3、师组织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认读,正音。
(2)指名读文正音。
三、细读诗歌,品味情感
1、学习诗歌第一小节
(1)此时此刻,香港距离回归只有一分钟,被人掳走的孩子即将回到母亲的怀抱,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此时你的心情是(激动、高兴)
3.朗读课文,读出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
师生互动导学过程
改进与反馈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日.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生读:旗帜的形状,
师读:最后一分钟是——
生读: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Leabharlann 色。师读:最后一分钟是——
生读: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师读:最后一分钟是——
生读: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师读:最后一分钟是——
生读: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师读:最后一分钟是——
生读: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师读:最后一分钟是——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2)谈感受:读完后,你想说什么?
(3)再读第三小节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我看见......铸进我们的灵魂。”女生读“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使大海沸腾!”
(4)这一段是看到旗帜上升之后的(联想)。板书:联想
过渡: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共同祝福我们的香港!
(2)香港,让我拉着你的手,接着读(学生读诗歌第一小节)
(3)我对香港的情感凝聚在一个动词上,那就是(倾听),师板书:倾听
过渡:6月30日23时59分,英国米字旗和英治港旗缓缓降落.......
2、学习诗歌第二小节
(1)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2)看完后你的心情怎样?
(3)师生合作读
师读:最后一分钟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