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井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风井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XXXX区间隧道中间风井(兼泵房及联络通道)结构施工组织设计2001年12月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工程地质资料三、平面布置图四、主要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五、质量保证措施六、安全生产技术措施七、文明施工八、综合治理九、材料节约措施十、环境保护措施十一、施工进度计划表十二、劳动力计划表十三、材料设备计划表附图:一、平面布置图二、风井结构与地质资料关系图三、风井结构施工流程图一、工程概况明珠线二期工程XXXX站至XXXX站区间隧道的中间风井,位于黄浦区董家渡路南侧,外马路西侧,文庙泵站和上海市音像制品批发交易市场之间。

其设计中心里程为SK11+949.600(XK11+938.400)。

风井的平面形状为矩形,长21.984m,宽11.74m。

垂直方向从上到下共有六层,地面一层,地下有五层。

风井的围护结构是厚1.2 m的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的深度分别为45 m和29.8 m二种,其中45 m深的有8幅,位于二条区间隧道之间和二侧;29.8 m的有4幅,位于二条区间隧道的上方;共计12幅。

地下连续墙之间的接头采用钢板止水接头。

风井内采用五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其又分别是地面一层和地下一层至四层的楼板梁,梁和钢筋混凝土支撑合二为一。

另外,在地下三层、四层和五层中,由于地下土层压力较大,又分别增加了一道钢支撑。

地下五层的底部是风井的钢筋混凝土底板,底板面标高­18.930m,底板厚度1.4m。

底板与区间隧道之间有二只双空通风道。

二条区间隧道之间还有泵房集水井和连接二条区间隧道的联络通道。

地下一层至地下三层的钢筋混凝土内衬厚度0.4m,地下四层和地下五层的内衬厚度0.5 m。

风井的楼板梁和内衬结构,采用逆作法施工。

二、工程地质资料风井所穿越的主要土层的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能如下:三、平面布置图四、主要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一)施工作业流程测量放样定位—→地下连续墙施工—→施喷加固—→基坑开挖及抽槽—→砂垫层(集水井)施工—→地面一层楼板梁(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底模安装—→绑扎钢筋—→安装侧模—→浇捣混凝土—→支撑混凝土养护—→地下一层挖土—→抽槽及砂垫层(集水井)施工—→安装地下一层楼板梁(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底模—→绑扎钢筋—→安装侧模—→浇捣混凝土—→混凝土养护及地下一层内衬结构施工—→地下二层挖土—→抽槽及砂垫层(集水井)施工—→安装地下二层楼板梁(第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底模板—→绑扎钢筋—→安装侧模—→浇捣混凝土—→混凝土养护及地下二层内衬结构施工—→地下三层挖土至第一道钢支撑顶面—→开槽并进行第一道钢支撑施工—→挖土至地下三层楼板梁底—→抽槽及砂垫层(集水井)施工—→安装地下三层楼板梁(第四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底模—→绑扎钢筋—→安装侧模—→浇捣混凝土—→混凝土养护及地下三层内衬结构施工—→地下四层挖土至第二道钢支撑顶面—→开槽并进行第二道钢支撑施工—→挖土至地下四层楼板梁底—→抽槽及砂垫层(集水井)施工—→安装楼板梁(第五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底模—→绑扎钢筋—→安装侧模—→浇捣混凝土—→混凝土养护及地下四层内衬结构施工—→地下五层挖土至第三道钢支撑顶面—→开槽并进行第三道钢支撑施工—→挖土至地下五层底板底面—→素砼垫层施工—→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底板混凝土养护及地下五层内衬结构施工—→内部结构和通风道结构施工—→泵房集水井及联络通道施工。

(二)地下连续墙施工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详见《风井地下连续墙施工组织设计》。

(三)旋喷加固旋喷加固的施工,详见《风井旋喷加固施工方案》。

(四)风井支撑及内衬结构逆作法施工1.地面一层楼板梁(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施工第一层土体的开挖采用反铲挖土机挖土,挖土至地面一层楼板梁(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底面以下25cm处,进行放样,定出楼板梁的位置。

然后,进行抽槽施工,槽宽 1.6m和 2.0m,槽深0.4 m,然后在槽内进行砂垫层施工。

另外,在紧靠地下连续墙的圈梁和内衬结构下,也要进行抽槽和砂垫层施工,槽宽1.2m,槽深0.65 m,圈梁和内衬结构处的抽槽施工结束后,必须立即进行砂垫层施工。

砂垫层分两次摊铺,分层夯实。

另外,在井内二个对角的砂垫层旁设置二只集水井,集水井的底标高应比槽底标高低50cm以上。

其作用既可以排除坑底积水,又可以增加楼板梁、圈梁和内衬结构处地基土的承载力。

在进行地面一层的楼板梁和圈梁施工时,圈梁底面下40cm高的内衬结构与圈梁一起施工,这样可以在进行地下一层的内衬结构施工时,便于浇捣混凝土。

在安装圈梁和楼板梁底模前,先在砂垫层上沿圈梁和楼板梁纵向平铺二块厚5 cm,宽20 cm的木垫板,以扩散梁的钢筋混凝土作用在砂垫层上的荷载,然后在木垫板上安装内衬、圈梁和楼板梁的底模板。

底模板采用木模板,以方便预留插筋的钻孔打眼和模板的固定。

底模板安装就位并固定牢靠后绑扎钢筋。

先将地下连续墙中预留的与地面一层结构相连的钢筋接驳器处的表面混凝土凿除,然后安装好连接钢筋,再绑扎内衬、圈梁和楼板梁的钢筋。

在绑扎内衬钢筋时,竖向钢筋要穿过底模板中的插筋孔,并插入砂垫层中,插筋的接头按设计要求50%错开,搭接长度要满足规范要求。

然后绑扎固定与楼板、楼梯相连的钢筋相匹配的钢筋接驳器。

钢筋绑扎成型并经过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安装侧模板。

梁的侧模采用组合式定型钢模板。

模板拼装成形后,用围檁管、Ф12mm对拉螺栓、山型卡等模板配件加以固定。

固定好的模板,线性要直,面要平整,固定要牢靠。

最后,安装地面一层的预埋铁件、柱的预留插筋。

预埋件和插筋位置要正确,插筋的接头要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错开。

混凝土的浇捣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为0.8Mpa、混凝土坍落度12±2cm。

混凝土搅拌车将混凝土料从搅拌站送到现场后,先由现场的技术人员对混凝土料进行检查,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易性、坍落度、可泵性。

混凝土料符合质量要求和施工要求,即可进行浇捣。

泵车将混凝土料送入模板时,要合理地选择浇捣起始点和走向,混凝土料的分配要合理,放料要分层、均匀地进行,对每点的放料要控制,使放料高度控制在50cm以内。

混凝土料的供应要连续,要多与搅拌站联系,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正常进行,以免在浇捣过程中产生冷缝。

混凝土入模后,要及时进行振捣,使混凝土达到密实。

不能漏振,也不能过振,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在振捣混凝土时,插点要均匀,振动棒要快插慢拔,要控制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当混凝土表面平坦、出现浮浆不再沉着时为宜。

振捣时间为30~40秒。

另外,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动棒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0mm左右,但上一层混凝土必须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捣完毕。

混凝土浇捣完毕后进行养护,达到一定强度方可拆除侧模板。

达到设计强度后方能拆除楼板梁的底模板。

2.地下一层楼板梁(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施工地下一层的土体开挖,采用吊车装抓斗进行挖土。

挖土时要注意坑底土体高差,不能相差太大。

挖土至下一层楼板梁底下25cm标高处即可。

然后,在下一层的圈梁和楼板梁位置下开槽,再进行砂垫层和集水井施工。

楼板梁下砂垫层宽度分别为1.6m、1.8 m、2.0 m和2.3 m,深度都是0.4 m 。

圈梁下砂垫层宽度为1.6 m,深度0.65 m。

集水井的四周应有良好的滤水层,以便能及时排除积水,保证地基土的稳定。

地下一层圈梁和楼板梁的施工方法与地面一层相同。

地下一层圈梁和楼板梁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混凝土养护期间进行下一层内衬结构施工。

施工前,先在圈梁顶面放样,用墨线弹出内衬结构的内边线,然后绑扎内衬结构钢筋。

绑扎成型的钢筋要横平竖直,整体性好,钢筋间距、钢筋的接头要符合设计和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要留出保护层厚度。

通过监理的隐蔽工程验收后,再安装内衬结构模板。

内衬结构模板采用组合式定型钢模板,模板的固定采用单头丝扣的Ф12mm对拉螺栓与地下连续墙中的主筋焊接连接。

对拉螺栓的水平间距500 mm,垂直方向的间距600 mm。

安装模板时,先将地下连续墙焊接对拉螺栓处的表面混凝土局部凿除,露出钢筋。

然后,将特殊加工的单头螺栓与钢筋焊牢,再拼装钢模板。

模板的内围檩采用Ф48钢管,外围檩用2Ф48钢管。

最后,再用山型卡和Ф12 mm螺母将钢模板固定牢。

为方便内衬混凝土的浇筑,在模板中每隔一定距离和高度安装一块可拆卸的P3006模板。

另外,内衬模板的上口要求制成簸箕口,以便浇捣内衬上部混凝土。

详见附图地下一层的圈梁和楼板梁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地下二层的基坑开挖和结构施工。

3.地下二层楼板梁(第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施工地下二层的基坑开挖及圈梁、楼板梁和内衬结构施工方法与地下一层基本相同。

4.地下三层楼板梁(第四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施工地下三层的土体先挖至第一道钢支撑顶面,然后进行抽槽和钢支撑施工。

在风井的中间有三根ф609钢管对撑,四角各有一根斜撑。

对撑的设计轴力2320KN,斜撑的设计轴力1350 KN。

对撑的预加轴力约928 KN,斜撑的预加轴力约540 KN。

在固定钢支撑前,必须先施加预应力,然后再加以固定。

支撑施工完毕后,挖土至地下三层楼板梁底标高下25cm左右,然后进行抽槽、砂垫层、集水井施工。

地下三层楼板梁下砂垫层宽度分别为1.6m、2.6m、2.9m、3.0m,深度均为0.4 m。

圈梁下砂垫层宽度为1.8 m,深度均为0.65 m。

地下三层的圈梁、楼板梁和内衬结构施工与地下一层二层基本相同。

5.地下四层楼板梁(第五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施工地下四层的基坑挖土、支撑、砂垫层和结构施工方法与前面所述方法基本相同。

但由于圈梁和楼板梁的宽度不同,所以圈梁下的砂垫层宽度为1.9m,纵向楼板梁下砂垫层宽度为1.54m,横向楼板梁下砂垫层宽度分别为1.8m、2.3m、2.3m。

6.地下五层(底板)的施工地下五层的基坑挖土与地下三层、地下四层相同,先挖至第三道钢支撑顶面标高,再进行抽槽和钢支撑施工。

中间对撑的三根钢支撑,各采用两根并排的609钢管(共六根钢管),在风井的四角各有一根八字型斜撑。

对撑的设计轴力为2880KN,斜撑的设计轴力为1680KN。

在安装钢支撑时,要按设计施加预应力,对撑的预加应力为1728KN,斜撑的预加应力为1008KN,钢支撑施工完毕后,挖土至设计坑底标高以上30cm,进行人工开挖修土,如有局部超挖现象,不得用虚土回填,应回填砾石砂,并夯结实。

然后浇捣10cm厚的C20素混凝土垫层,垫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放样,在垫层顶面用墨线弹出二只通风道的位置。

然后绑扎底板钢筋。

先将地下连续墙中与底板相接的钢筋接驳器凿出,安装好连接钢筋,然后绑扎好底板钢筋,安装好预埋件和下五层的内衬结构预留插筋。

请监理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通过后再安装通风道的侧模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