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答案:B解析: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不符合题意;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题中叙述的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是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的,符合实验法的要求,符合题意;C、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故不符合题意;D、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例2: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的过程是()A.根据问题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是否正确C.根据收集的证据,得出结论D.选择合适的工具答案:D题型二:控制变量法的掌握例3:为研究阳光对花生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花生,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一、二两处应是()花盆阳光温度水甲向阳处20℃充足乙暗室一二A.20℃不充足B.20℃充足C.30℃不充足D.30℃充足答案:B例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组别水质水量水温蛙卵数孵出的蝌蚪数项目A组河水 500毫升 22℃30个 28只B组蒸馏水 500毫升 10℃30个 9只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水量过多C、水温太高D、水中没有水草答案:A例5: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A.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闭,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于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答案:D例6:某防晒霜宣称防晒效果显著,暑假期间,几名学生相约徒步旅行,准备利用此机会做一个关于防晒霜防晒效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
你认为谁的实验方案最合理?()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A题型三:实验探究题的解答例7:菊花一般在秋天开花。
影响菊花开花的生态因素是什么?科学兴趣小组对“菊花是否开花与日照长短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作出假设:;(2)进行实验:取十盆大小、长势都差不多且未开花的菊花,放在其他环境条件都适宜且相同的地方,其中五盆放在日照时间短的地方,另五盆放在日照时间长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开花情况。
该实验的主要变量是;(3)如果他们的假设成立,观到的现象应是。
答案:(1)菊花开花与日照长短的有关系吗?(2)光照(3)放在日照时间短的地方早开花例8: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彤杀手”,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家装饰品等。
为探究铅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科研人员将30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分为三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30天后,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l)若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是否含有醋酸铅,那么,甲组应注射________溶液。
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
(2)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3)比较图中乙和丙两条曲线下降趋势的不同,可以看出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与血红蛋白含量之问的关系是:答案:(1)5%葡萄糖铅 (2)C (3)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越高,血红蛋白含量下降的速度越快例9: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法和步骤】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1,用蒸馏水将其逐渐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溶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和分析】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
【反思与评价】(1)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
(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
答案:萌发率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降低(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 (2)起对照作用例10:下面是某兴趣小组探究同质地同数量烟草在不同体积水中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影响时记录的数据。
请回答:烟草浸出液清水70ml 60ml 50ml 40ml 30ml20秒内的心跳次数70 63 65 67 69 71(1)该实验的变量是。
(2)由表可以看出,随着烟草浸出液浓度的升高,水蚤的心率与烟草浸出液的关系是。
(3)实验时,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应先在中观察,再在烟草浸出液中观察,其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因为。
答案:(1)烟草浸出液的浓度4.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
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下表。
试回答:甲组乙组丙组丁组平均心率(次/分)10℃281 191 192 187 30℃(室温) 288 286 289 291 30℃401 108 398 296(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 ______。
(2)表中有错误数据的组别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数据有误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引起的,为什么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会引起数据错误? 。
答案:(1)水温是否影响水蚤心脏的搏动快慢;(2)甲、乙、丁;(3)载玻片上的水温发生了变化。
5.为了解环境因素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保存有关食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编号维生素C溶液的处理方法使40毫升KMnO4溶液褪色的平均滴数1 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152强烈阳光直射5小时后,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223 煮沸l0分钟后,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21(1)他们探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2)他们的探究对我们启示是:在贮存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其中的维生素C过量流失,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
答案:(1)光照、温度;(2)避免光照和高温6.小敏、小颖和小青在玩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有规律。
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下列猜想,小敏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小颖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决定;小青猜想: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
于是进行了如图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小球到固定点距离l(摆长)/米小球质量/克摆动幅度/米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1 0.7 20 0.05 33.2 1.7划破果皮;对C 苹果不做任何处理。
步骤三:将A 、B 、C 三个苹果分别放人相同的三个消毒过的塑料袋中,放在温暖的地方。
每天观察一次,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将三个苹果洗净、消毒? 。
(2)实验中,把牙签插入苹果腐烂部位的目的是 。
(3)请你利用答题纸中给出的方格,帮助该同学设计一个表格,用来记录前三天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现象不需填写)。
。
答案:9. 某兴趣小组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
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得知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曾经设计过一种温度计:一根粗细 均匀的玻璃管,一端与一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插入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高度 的变化可测出环境温度的变化。
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的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 置。
图中A 为一小塑料瓶,B 为一透明玻璃管并通过橡皮塞与A 相连,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 一高度差h ,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 ,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得:当温度升高时,管内水柱高度h 将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兴趣小组制作的“测温装置”是利用__________ 原理工作的。
(3)你觉得要提高“伽利略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变小; (2)热胀冷缩;(3)透明玻璃管要比较细。
10. 为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有何影响,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①②两组。
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甲】将①组放在无菌条件下,②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乙】将①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②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测量次序 1 2 3 4 5 6 温度t(℃) 17 19 21 23 25 27 水柱高度h(厘米) 30.2 25.0 19.8 14.6 9.4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