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1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一部分)资料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课程标准及解读:(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说明:(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宗法制(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皇帝制度的创立郡县制(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监察制度选官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明内阁制清军机处二、知识结构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的出现早期国家的产生“帝”的传说中国早期夏的政治:“家天下”世袭制度的确立政治夏商的政治文化制度商的政治: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的内容特点分封制意义西周的政治文化宗法制内容评价“礼”制礼乐制“乐”制礼乐制实质及其瓦解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兼并六国秦的统一北击匈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的统一南征岭南建立的条件统辖西南历史意义皇帝制度:总揽大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地方制度:郡县制度的确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思想专制:“挟书律”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法令出一” 皇帝制度评价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丞相制度相权的弱化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监察制度发展演变评价世官制选官制度察举制科举制地方行政制度元朝之前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置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度内阁制的设立君主评价专制军机处的设置制度军机处强化评价密折制清朝处理民族事务的基本原则的边疆理藩院的设置政策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改土归流” 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制度的评价晚清的政治改良专题一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是-------------------------------------------------------------()① 金属器具的使用②贫富分化的产生③文字的成熟④城的出现⑤礼制的初步形成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 2、有关夏商政治说法正确的是--------------------------------------------------------------()①启继承禹的最高政治领袖的地位,“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②夏王朝为商汤所灭;③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商朝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④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⑤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 4、《礼记》说:周公“制礼作乐”。
关于“礼”和“乐”说法错误的是-----------() A、“礼”的建设,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主框架 B、“礼”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内容 C、“乐”以其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了征服人心的感染力 D、“礼”和“乐”的使用,适用于当时的整个社会阶层 5、“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 6、关于秦朝《挟书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依秦律规定,“敢有挟书者族” ②此项制度的推行,与统治者欣赏和实践法家思想有关系③此项制度直到汉惠帝时才被正式废除④“挟书律”的推行是秦朝短命速亡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 8、西汉时的刺史代表中央行使---------------------------------------------------------------() A、监察权 B、行政权 C、军权 D、财权 9、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10、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1、下列地方行政序列属于唐王朝的是-----------------------------------------------------() A、州-郡-县 B、路-州-县 C、道-州-县 D、省-道-府-县 12、关于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行政权利受中央的节制;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③为保证官员尽职尽力,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④行省最高长官有权利决定或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A、①④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3、元朝统治者设立的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x 藏政教事务的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宣政院 D、御史台 14、下列历史事件与雍正皇帝有关的是---------------------------------------------------()①废除“丞相”制度;②设立“内阁”;③设立“军机处”;④推行“密折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清朝为近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其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B、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御史台 C、明代形成的土司制度发展到清代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 D、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是清政府实施“改土归流”的结果 16、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C、不利于社会进步 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 17、周初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贵族和功臣的权力 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的国家政权 18、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有关郡守县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地方行政长官 B、由皇帝直接任免 C、可以在辖区内铸造钱币 D、是皇帝加强对全国各地权力控制的工具 19、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 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0、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二、材料题 21、根据以下图中所给出的信息,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① 出现的朝代② 出现的原因③工作方式④作用⑤简单的评价22、看图说人:①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人总的看法②从政治角度看,理由是什么? A B C三、综合探究题 23、以下所提供的材料有三组不同角度的问题,第一组为必答题,第二三组你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组探究并作答。
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
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
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
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
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
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
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
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
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
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
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
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
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 -----------《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第一组:①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②依据材料一,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③周亚夫曾经做过太尉,后来被廷尉逼供而死,太尉是什么官职?廷尉又是什么官职?④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⑤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第二组:⑥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⑦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第三组:⑧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⑨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