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必修3)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必修3)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2)理解他们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对他们的思想作简要的评价,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情景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2)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实行情景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方人文思想起源的背景、内容及重要意义;2.利用比较法,对各思想家的思想进行比较,理解他们思想形成的原因;3.进行课堂讨论,对各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的观点对其客观评价。

【教学内容】1.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1)地理:三面环海,重叠山峦和海洋的天然阻隔。

(2)经济:古希腊经济的繁荣(广大奴隶的劳动和工商业的发展,古希腊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政治: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4)思想: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5)人才: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2.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智者运动的兴起。

①时间:古公元前5世纪中叶(中国春秋战国之交,“百家争鸣”局面已开始)。

②原因:a. 根本: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b. 主要: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c. 直接:个人主义的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③探讨问题:与人类自身相关的问题。

性质:是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是一场思想革命。

(2)智者及其言论特点。

①智者的概念: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雄辩术:争辩的艺术修辞学:说话的艺术)②言论特点:a. 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注重实利。

c. 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3)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①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②主张: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制度和法律是相对的,人都有自己的社会道德判断标准;c. 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③影响:a. 积极: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某些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观点在当时条件下尤其可贵。

c. 消极: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认为没有是非之别,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④智者运动的作用:它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4)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①时间:(约前469—前399年,略晚于中国之孔子、略早于孟子,被成为“西方的孔子”)②时代背景:a. 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b. 雅典公民政治的弊端导致政局动荡,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③主张:道德:a. 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b. 美德即知识。

理性:a. 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b. “认识你自己”。

”(哲学贡献是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③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④人格魅力:为了真理与自由,他自愿选择死!既服从城邦法律的判决,又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⑤教学方法:“助产术”。

⑥历史地位: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⑦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

a. 共同点:都把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自我”,由“神本”转向“人本”。

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与智者是一致的。

[来源:ks5u]b. 不同点: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知识就是道德”;反对智者学派的为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

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教学重点】1.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2.理解思想家的哲学观点。

【热点试题】1.分析古代希腊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人”的看法有何异同?2.简述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3.试述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在公元前5世纪以后的希腊奴隶制时代产生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最早萌芽,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智者学派和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等。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人”的看法对人的看法的不同点是:(1)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认为:判断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

这一学说本质上很容易产生将人的主观感觉和思维看得高于一切的危险,从而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坑。

因为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以人是否感觉而存在,且客观事物的性质也不是以人是否感觉到它而发生变化。

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

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2)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界定,即:人应有自重;人应该去发现自我的本质;人必须确立理性的至高无上;(3)智者学派认为“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就可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主张德性就是知识,所谓“知德合一”。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智慧”,看到了人的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都主张人要“认识自己”,但苏格拉底对“认识自己”提出了新的观点:认识自己并不是认识人的外表和身体,而是要认识人的灵魂;而认识人的灵魂,不在于认识灵魂的其他方面,而在于认识灵魂的理性部分,只有认识到了灵魂的理性部分,才算真正认识了自己。

因为人性的本质在于理性,所以,人生的最高目标就应当追求正义和真理。

苏格拉底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个人品德的完善和人的道德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他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而道德应当是人生追求的中心目的。

希腊人文主义在苏格拉底身上得到了最高体现。

第6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3)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

2.过程与方法:(1)根据教科书,分析图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对比分析和课堂讨论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2)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实际上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政治领域里的延续。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2)让学生认识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3)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会,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战斗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树立坚持信仰的顽强意志。

【教学方法】1.利用讲述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有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2.运用比较法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展开讨论,由老师引导和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3.阅读课外资料,对这些运动出现的原因进行探究,加深对课文更深地了解。

【教学内容】1.文艺复兴的背景:(1)时间:14、15世纪。

(2)地点:佛罗伦萨、威尼斯。

(3)条件:意大利各城市国家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

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

①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②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③地理优势: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

④最后,从政策、政治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简要总结。

(3)影响:①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②意识形态的影响: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2.文艺复兴:(1)产生的条件:(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主要原因)①意大利半岛最早萌发了资本主义经济:②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③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2)含义和实质:①含义。

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②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

(4)文学领域的成就: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①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思想主张: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代表作:《神曲》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代表作:《歌集》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5)文艺复兴的传播和意义:①传播:意大利→西欧诸国。

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

②意义:a. 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b. 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c. 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d. 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3.宗教改革:(1)背景:①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②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2)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

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