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精品小语段(一)管仲破厚葬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①,材木尽于棺椁。
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
”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非子》)【注释】①衣裘:裘,皮衣。
此指死人的衣着。
1.解释:①患②对③为__________2.翻译:①禁之奈何 ?②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_________________③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 商於子驾豕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①,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
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 ! 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 ?”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 ?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②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
②服田:驾牲口耕田。
1.解释:①东 __________②就 _________ ③过 _________ ④几⑤盖2.翻译:①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千轴不如一书柳开少好任气,大言凌.物。
应举时,以文章投主司①于帘②前,凡.千轴③,载以独轮车。
引试④曰,衣襕⑤自拥车入,欲以此骇众取名。
时景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
主司大称赏,擢景优等。
时人为之语曰:“柳开千轴,不如景一书。
”..(选自宋·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主司:主考官。
②帘:指主考官办公的地方。
③轴:古人将文章写在横幅上,然后裱成卷轴。
④引试:面试。
⑤襕(1án) :古代读书人穿的圆领大袖外套。
1.解释:①凌②凡③擢________④为2.翻译:⑴欲以此骇众取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唯袖一书帘前献之(四)泰伯改字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①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握手②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
②握手:拱手。
1.解释:①守②易③扣④溥2.翻译:①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②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五)邴原戒酒邴原①旧能饮酒,自行②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至留则师子助,..颖川则宗仲弓,汝南则交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
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
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
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
”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选自《三国志·书·邴原传》注引)【注释】①邴 (b ǐng) 原:三国时国人。
②自行:此指出门游学。
1.解释:①向②负2.翻译:①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②今当远别,因见贶饯, 可一饮宴。
(六)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
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 (三牲 )肉,仍称不上是孝子。
③道:正道。
④卜:此指选择。
⑤阙:同“缺”。
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
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1.解释:①辄②卜③笃④务2.翻译:①何尔鲁钝之甚也②自汝得之,于我何有!(七)西涯与程篁墩阁老①西涯、学士②程篁墩,成化③间各以神童举于京。
方朝见,适.直隶④贡蟹至焉。
帝即出一对试之云:“螃蟹浑身甲胄。
”程对曰:“凤凰遍体文章。
”对曰:“蜘蛛满腹经纶。
”后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程则终于学士,以文章名世。
然偶尔一对,而终身事业见.之也。
(选自明·郎瑛《七修类稿》 )【注释】①阁老:指文渊阁大学士。
②学士:指翰林学士。
③成化:明宪宗年号。
④直隶:京城地区。
1.解释:①适直隶贡蟹至焉()②蜘蛛满腹经纶()...③凤凰遍体文章()④而终身事业见之也()...2.翻译: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
一日,嘉定②王凤喈 (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
”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选自清·鼐《惜抱轩集》)【注释】①嘉定:今市嘉定区。
②休宁:古县名,今境。
1.解释:①词学以浙中为盛.()②余少时尝效.焉()2.翻译:①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②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九)蔡邕听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 )【注释】① (yōng) :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
②将命者:侍从。
1.解释:①因请而裁为琴()②比往而酒已酣焉()..③邕至门试潜.听之()④螳螂为之一前一却.()2.翻译:①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②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十)玄对应劭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①,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说异端②,百家互起。
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 ?”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④,回、赐⑤之徒不称官阀⑥。
”劭有惭色。
(选自《后汉书·玄传》 )【注释】①玄:玄:当时著名儒学大师。
②异端:此指与儒学格格不入的观点。
③应中远:即应劭,字中远。
④考以四科:讲学四科;“四科”是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⑤回、赐: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
⑥不称官阀:不按官职相称。
1.解释:①遣使要玄()②乃延升上坐()..2.翻译:①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
④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十一)梦龙补《西楼记》袁韫玉①《西楼记》初成,往就正于犹龙②。
览毕置案头不致可否。
袁惘然不测所以而别。
时方绝粮,室人以告。
曰:“无忧,袁大今夕馈我百金矣。
”乃诫阍.人:“勿闭门,袁相公馈银来必在更余,可径引至书室也。
”家人皆以为诞。
袁归,踌躇至夜,忽呼灯持金就。
乃至,见门尚洞...开。
问其故,曰:“主人秉烛在书室相待。
”惊趋而入。
曰:“吾固料子必至也。
词曲俱佳,尚少一出⑦,今已为增入矣。
”乃《错梦》也。
袁不胜折服。
是《记》大行,《错梦》尤脍炙人口。
(选自清·褚人获《坚瓠集》 )【注释】①袁韫(yùn)玉:明朝文学家,字于令。
②犹龙:即梦龙。
明朝著名文学家。
1.解释:①乃诫阍人()②可径引至书室也()..③家人皆以为诞.()④忽呼灯持金就.()2.翻译:①袁惘然不测所以而别。
②“主人秉烛在书室相待。
”惊趋而入。
(十二)随何难汉高祖项籍死,天下定,上置.酒。
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
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城④,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乎?”上曰:“不能。
”随何曰:.“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至,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
然而陛下何谓腐⑦儒,为天下安用腐懦,何也?”上曰:“吾方图子之功。
”乃以随何为护军中尉。
.(选自《史记·黥布列传》1.解释:①上置酒()②夫陛下引兵攻城()..③如陛下之意()④吾方图子之功()..2.翻译:①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
②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
(十三)晏殊诚实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
适值帝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
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
”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饮。
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皆为游息之地。
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晏殊执政,莫知所因。
次日复进,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
上面谕.除授之意。
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上益嘉其诚实。
(选自宋·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
②阙 (què)下:此指朝廷。
阙,宫门处的望楼。
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
④⑤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
⑥⑦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
⑧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