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税收政策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已成为我国深化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企业如何适应国家税制改革的大潮?如何应对“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带来的影响?如何使企业通过营改增,创造更大的利润?这已成为绝大多数企业最关注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对“营改增”产生的背景及意义,以及带来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并对企业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税负影响因素1.“营改增”的背景及原因如何减税为企业减负,如何促进企业的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成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难题之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11月16口,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经国务院同意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等文件,自2012年1月1口起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可以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主要是由于营业税的缺点和增值税的优点决定的。
营业税存在着重复征税和累计税负、阻碍服务业发展、切断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和征收管理困难等缺点,这也是营改增的主要原因。
2、营改增后税负分析2.1.对小规模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分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由于小规模纳税人是按不含税销售额依3%的征收率计算征收增值税,因此,对小规模纳税人而言,其税收负担是增加还是减少,关键看增值税的征收率与原来课征营业税时的税率谁高谁低。
除了交通运输业为3%,其他6个服务业的营业税率均为5%,高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因此,即使不考虑价外税因素,其他6个服务业的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负担都会比原来课征营业税时的营业税负担要低。
虽然交通运输业的营业税率和实行增值税后的征收率都为3%,但增值税是价外税,征收增值税后,运输业的销售额要换算成不含税销售额,即要从其销售额中剔除增值税后作为计征依据,因此,交通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负担也要比课征营业税时低。
也就是说,“1+ 6”行业改征增值税后,其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很明显,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此次“营改增”是个极好消息,为企业降低了税负,增加小规模纳税人的生存机会。
2.2.对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分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分别适用11%和6%两档税率,如果一般纳税人没有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话,由于这两档税率均高于原来征收营业税时的税率,因此,其税收负担明显增加。
假设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销售额分别为X和Y,则改革前,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缴纳的营业税分别为5%X和3%Y。
改革后,缴纳的增值税分别为5.66%X[公式:X/(1+6%)×6%]和9.91%Y[公式:Y/(1+11%)×11%],税收负担分别增加1 3.2%和230.33%。
但是,通常纳税人都有外购项目,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包括外购的机器设备、水费和电费所含的进项税额等,因此,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是增加还是减少,关键在于其外购项目的进项金额占其当期销项金额比重的大小(假设进销项税率一致)。
当其比重达到一定水平时,企业的税收负担将与原来持平,这个比重可视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企业的税负平衡点。
超过这个水平时税负开始下降,且比重越高,税收负担越轻。
这也可从以下的计算中得到验证。
现行增值税主要按照17%、13%、11%和6%几档税率进行抵扣。
由于企业进项金额的实际抵扣税率可能有多档,如果既不按最高,也不按最低,而是按13%的税率计算抵扣,假设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进项金额分别为X1和Y1,则其进项税额分别为X1/(1+13%)×13%和YI/(1+13%)×13%。
如果税率提高后企业的税收负担仍与原来持平的话,则可换算出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到底需要多少进项金额才能抵消因税负提高而增加的税负。
计算的公式为X1/(1+13%)×13%=0. 66%X和Y1/(1+13%)×13%=6.91%Y,即X1/X=5.74%和Y1/Y=60.09%。
也就是说当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外购的进项金额占其销售额的比重分别达到5.74%和60. 09%时,其改革前后的税收负担持平,超过这个比重时,税负则开始出现下降,且比重越高,税负越轻。
据税收普查数据表明,目前试点省份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平均税负率为3.5%左右,按17%税率换算成增值额占销售额的比重约为20%,即进项金额约占销售额的80%。
虽然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与工业的成本结构有很大不同,交通运输业中有些企业由于在一定时期外购的进项金额少,其进项金额占销售额的比重要达到60.09%可能有一定困难,但现代服务企业外购的进项金额占其销售额的比重要达到甚至超过5.74%的水平应该是不难的。
因此,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大部分试点企业除极少数基本没有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企业外,其他企业的税收负担都将不同程度地得到减轻。
大家都知道,一般纳税人大致可分为服务型企业、制造型企业、服务制造混合型企业。
由于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故服务型企业、制造型企业、服务制造混合型企业之间的差异就很大。
服务型企业最大特点是人力资本在企业资本中的占比高,人力资本已经成为服务型企业的“第一资源”。
其利润总额中,提供服务所创造的利润占据重要比例,即除服务收入外,公司基本无其他收入来源,也没有因其他收入产生成本而引进的增值税发票。
该类服务型企业会因“营改增”而没有进项税额导致税负明显增加。
对于制造型企业及服务制造混合型企业来说,“营改增”是极好消息,原本就有进项税额。
实施“营改增”后,每月产生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增值税额,大大降低了企业税负。
3.营改增后对企业财务业绩影响的分析3.1营改增后变化3.1.1计税方法和税基发生变化营业税的税基是全部费用,是价内税,计入价格;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中进项税额抵扣是增值税的灵魂,税基是产品或服务在本环节中增值部分,增值税是价外税,不计入价格。
计税方法的变化导致计入成本的费用发生变化,如果在上一环节缴纳了营业税,在本环节中计入服务的成本中,增加了本环节的应纳税额;但是上一环节缴纳的增值税,在本环节中是可以抵扣的,减少了本流通环节中缴纳的增值税,而且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不计入营业成本。
3.1.2税率发生变化由原来3%和5%的营业税率,变为17%、11%和6%三个税率,总体而言,税率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因此不能简单说明由于税率的提高导致负税成本的增加。
3.2营改增税负的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企业发生的税负主要从两方面影响企业的利润:一是税负在财务中体现的是某项费用科目,如“营业税金及附加”,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影响当期的利润;二是当发生纳税行为时,企业选择不同的经济行为来合理避税,间接的减少当期应缴纳的税费,从而达到减少税负增加利润的目的。
营改增纳税行为的变化对税负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短期方面,企业对营改增的无法适应,以及2016年5月1日到6月30日过渡期期间的双票政策和免税政策,导致纳税筹划行为较为靠后;二是长期方面,营改增的变化直接影响服务价格的结构,纳税行为因此而发生转嫁。
营改增后由于税基、计税方法和税率都发生了变化,同时2016年以前试点省份与非试点省份发生应税项目处理的差异,都会对企业的税负产生影响,从而使企业的利润在营改增前后存在较大的差异。
首先,营改增之后,纳税额由原来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改为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由原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改为计入负债,从科目的变化来看不再直接影响当期利润;其次,我国税法规定要根据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这三大税种在企业当期的发生额,计算当期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两项合起来的税率为10%,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因此营改增之后仍然间接影响利润,但是营改增之后,相比之前对利润的影响是否为正效应,还要考虑税率的变化、抵扣效应以及行业、地区差异。
3.3营改增抵扣效应的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营改增之前,营业税是按照营业额全额征收,营改增之后,上一环节的增值税可以作为进项税额在本环节的销项税额中,进行抵扣,也就是只对增值部分征收增值税,减少了税基,虽然税率整体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增值税抵扣效应的存在,理论上来说是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来源于外购商品或服务以及购买固定资产。
在营改增之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单位外购商品的增值税是不能抵扣的,是商品的终极消费者,因此交给上一环节的增值税再加上负担的营业税,企业的税负确实比营改增之后要重。
但是营改增之后,如果外购服务或商品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或者本环节构成服务或商品的成本中不能抵扣的项目占比过重,如劳动力成本,税负反而会增加,如果生产原料的投入占比较高,则减轻税负的效果越好。
营改增之后,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是可以抵扣,这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大的企业来说,无疑为企业提高了收益。
在营改增之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单位购买固定资产的增值税是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购买当年的税负和现金流都会受到较大影响,固定资产的摊销计入成本费用的时间又过长,对以后各期的利润都会有所影响。
营改增之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抵扣可以使企业有更多的现金流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加速市场资产流通,提高企业的收益。
3.4营改增税率的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营改增之后,税率的变动是最直接影响到企业税负效应以及商品服务价格结构的。
此次税率变化最大的是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由原来的5%提高到17%,但是在营改增之前,该行业缴纳的营业税是按照差额计算的,有形动产的购买价款和为此支付的利息是可以扣除的,所以单从税率和计算方法来看,营改增之后税负可能会有大幅提高。
对现代服务和生活服务行业来说,税率提高的幅度不大,因此营改增之后这些行业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可能会使得税负明显减少。
从行业对比来看,有些行业因为税率的提高反而增加了税负,有些行业虽税率的提高但是税负却下降了,因此不能简单的说所有行业和企业的税负都享受了营改增这项税收政策变化的成果。
今年作为营改增的过渡期,两税制以及税收优惠政策都会影响到今年企业的税负效应。
从宏观角度看,营改增税率的调整也体现了国家通过税收政策的的变化,调整产业布局指导市场经济发展的调控。
4结论分析及建议4.1结论分析营改增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需要分行业分地区来进行分析。
交通运输业和建筑服务行业营改增的税负降低效应不强,对利润的影响可能会比较负面。
原因一方面可以归结为税率的提高,这量个行业的税率从5%提高了11%,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两行业共同特征为可以抵扣的项目过少,例如建筑行业,购买工程物资的进项税额是不得抵扣的,需计入不动产的工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