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教师填写:
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
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本人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
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注:本表格作为课程论文的首页递交,请用水笔或钢笔填写。
浅谈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蒋校鹏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迅速发展,大量引进外资,并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越来越紧密,同时中国对世界文明,经济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些都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经济发展;世界文明;国际地位
前言
环顾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1]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因此而任重道远。
正是由于处于这种大环境当中,世界大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因此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世界迎来了重大变革的时期,经济全球化逐渐深入,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占据世界巅峰的强国的重视和关注。
1、中国崩溃论
中国崩溃论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早在很久之前就有中国必然崩溃的各种论调,一开始主要是针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在苏联解体以后达到高潮,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会被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所折服,在当时称之为“历史终结论”,然而事实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没有垮掉,而是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于是西方把中国崩溃论转向了经济,认为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衰败,对于经济个人并没有深刻的见解,在此只是发表一下个人的意见:
一、我们不妨看一下世界上有关中国崩溃论的发展,从一开始的“历史终结论”,到后来的“中国经济崩溃论”,世界上各种关于中国发展的论断在不停地改变,从一开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蓬勃生命力到后来的中国经济快速腾飞,中国的形象让对方不停地刮目相
看,对于目前西方许多国家提出“中国经济泡沫”的理论,只能说是夸大其词,中国经济确实存在泡沫,可是这种泡沫到底能不能引起中国经济的崩溃?中国许多企业和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业绩确实存在虚报统计数字的现象,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也存在呆坏账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并没有掩盖,而且正在通过各种体制和法律改革来加以解决。
至于这种体制和法律改革能否彻底改变经济泡沫问题、这种经济泡沫问题能否引来中国经济的崩溃需要有客观的数据和准确的分析。
有关种种中国经济崩溃的言论都是建立在各自猜测和以偏概全的基础之上,并没有准确有效的数据[2]。
二、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要受到占据世界巅峰的国家的压制和诋毁,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更不希望看到比自己强大的经济体的产生。
苏联解体以后,世界上产生了西方制度优越的想法,不仅仅西方国家这样认为,许多亚非国家也看到了他们的繁荣,这种现象使得他们失去了理性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他们不愿承认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而是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数据是虚假的,不真实的,这是一种偏见,是一种否认社会进步的保守主义。
通过以上论断可以看出,“中国崩溃论”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否认当今中国有关政治经济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究竟严不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定格的,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伴随着各种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总有让世界公认的那一天。
2、中国威胁论
随着中国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关注,除了一些反对的声音,也不乏过度肯定的声音,所谓的过度肯定事实上也是对中国发展的错误理解,其中“中国威胁论”较为盛行,“中国威胁论”主要包括“军事威胁论”、“经济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
2.1 军事威胁论
有关“军事威胁论”的论断主要来自于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度以及西欧等国家,首先从发表论断的国家来看,这些国家均与中国有着较为密切的利害关系,并且大部分都曾经与中国在军事上直接交锋或者间接交锋,他们不希望一个强大的中国军事体的崛起,不管中国的军事是否只是用在本土防御上,都是他们不希望看到的。
再次中国与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目前仍然存在领土争端问题,并且还会触及美霸权主义的统治利益和地位,他们更不希望中国军事的发展。
有关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文献比比皆是,中国向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防御性”的国防军事策略,中国除了在本土以外,未曾在任何地区建立军事基地,从未参加军事竞赛和军事同盟,并且一直致力于反对军事竞赛。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除了执行维和任务以外,中国从未向任何国家派一兵一卒,中国与周边任何国家的摩擦均是建立在本土防御以及自卫反击的基础之上。
虽然事实明确,但许多国家仍然大发言论,主要原因是他们想借助舆论鼓动世界各国对中国施压,来保证自己的利益,对于这些恶意夸大中国军事作用的国家,对他们说什么都是无济于事,但是不说又会引来更多非议,因此目前我们要做的仍然是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2.2 中国经济威胁论
“经济威胁论”与“中国经济崩溃论”虽然观点不同,但作用相同,“经济威胁论”通过夸大中国经济发展,来制造一种国际化舆论武器,鼓动其他国家遏制中国经济的的发展,导致中国企业在国外寸步难行,接连被收购,中国收购国外资源却难上加难,从而造成了中国买什么产品什么产品会迅速升值,卖什么产品什么产品会迅速降价。
而“中国经济崩溃论”则是给国际一种中国经济岌岌可危的印象,减少国外到中国投资,从而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
2.3 中国环境威胁论
“中国环境威胁论”中以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为理由想让中国跟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承担起减排的责任”,静下心来想一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早就明确规定对于节能减排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应该承担其主要责任,这已经达成了共识,并且作为世界头号温室气体排放的美国并没有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而在这种情况下把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推向了风口浪尖,认为中国应该像其它发达国家一样承担责任,无疑是对中国的不公正,如今全球变暖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但是这个现象并不是如今的中国主要造成的,这要归功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西方发达国家无节制的排放温室气体,成就了如今的经济军事强国,造就了今天全球变暖的困境,却让中国来买单,想通过遏制中国经济发展来成就其美梦,显然是不现实的。
不管是“军事威胁论”、“经济威胁论”还是“中国环境威胁论”,都是发达国家想要压制中国发展的伎俩,不过这些现象统统都印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还不够强大,中国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处境,有危机意识,谨言慎行,寻求发展突破。
3、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微妙关系
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说白了就是利益关系,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经济实力以及国
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也越来越复杂,在这里不一一赘述,仅就钓鱼岛事件做简单分析:
虽然钓鱼岛事件是发生在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有关领土争端的问题,但这一事件归根结底也是利益关系,有关钓鱼岛的归属一直就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什么直到如今才爆发争端?这是因为之前双方谁都没有重视这个毫无价值的小岛,直到近期在钓鱼岛附近发现可能存在大量石油储备,才引发了有关钓鱼岛的领土争端问题,并且钓鱼岛事件决不仅仅是中国与日本两个国家之间的问题,其牵扯到美国以及东南亚各国,通过调查历时可以发现,钓鱼岛事件是美国早设下的一个局,中日引发争端,受益最大的是美国,并且中国在该事件中并不能盲目使用武力,每一步都要走得相当谨慎,因为目前是中国正承受有关“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世界正关注着中国的一举一动,借机寻找有利于他们论点的论据,并且中国目前不仅与日本有领土问题,与东南亚各国如菲律宾也存在领土争端问题,他们均十分关注中国在钓鱼岛事件上的态度,如中国态度过于强硬,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中国最终被孤立,因此每一步都需要相当慎重。
因此中国在外交上的各种手段均具有积极意义,并非妥协也非软弱吗,是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的结果,是正确的举动。
4、结语
通过对“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的研究发现,当今中国在国际环境中的角色并不好演,中国正承受并且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承受各方面的压力,但随着“中国威胁论”的发展演变出“中国责任论”,世界各国逐渐开始认识到中国在国际环境中的积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在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稳定周边环境,深化区域合作等多方面的不断努力,中国的大国形象将逐渐彰显。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05页
[2] 刘小彪《唱衰中国的背后—从威胁论到崩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0 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