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一.上肢的主要特点
骨骼轻巧,肌肉细小,关节运动灵活(尤手指),具有抓握与操作能力
二.境界与分区
上肢近侧经肩部与颈、胸、背部连接
分为肩部、臂部、肘部、前臂部、腕部、手
三.体表投影
1、腋动脉、肱动脉、尺动脉、桡动脉的体表投影★
2、正中神经的体表投影★
臂部→与肱动脉一致
前臂→自肱骨内上髁与肱二头肌腱连线中点至腕远纹 中点稍外侧的连线 锁骨中点
肘前横纹中点远侧
第二节肩部
一.腋区
(一) 几个概念
1、腋区:是肩关节下方,臂内侧与胸上部间的区域。
2、腋窝:肩关节外展时,臂内侧与胸外侧壁间形成的穹隆状凹
陷。
3、腋腔:是腋窝深方呈四棱锥体形的腔隙。
是颈部与上肢间血管、神经的通道。
(二) 腋腔的构成★(顶、底、四壁)
1、顶围成:锁骨中1/3段、第1肋外缘及肩胛骨上缘
通过结构:臂丛。
2、底构成:皮肤、浅筋膜、腋筋膜
特点:中央部分的腋筋膜较薄,有皮神经、浅血管和
淋巴管穿过,称筛状筋膜。
3、四壁
1﹚前壁(三肌一筋膜)
▪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
▪锁胸筋膜
位置、形态: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上缘与喙突
之间的胸部深筋膜的深层。
穿过结构:头静脉、胸外侧神经、胸肩峰血管。
2﹚后壁
①构成
②三边孔与四边孔
3﹚内侧壁→由前锯肌、上位4个肋及肋间肌构成。
4﹚外侧壁(两肌一沟)
→由肱二头肌长、短头、喙肱肌和肱骨结节间沟构成
(三) 腋腔的内容★
1、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3段
①第1段起止:自第1肋外外缘至胸小肌上缘
分支:胸上动脉
②第2段位置:胸小肌深面
分支: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
③第3段起止:自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下缘
分支: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肩胛下动脉
(胸背动脉、旋肩胛动脉)
2、腋静脉全程位于腋动脉内侧
临床意义:与腋鞘(后述)结合紧密,损伤时易发生动静脉
瘘;压力低,经常处于开放状态,损伤后易导致空
气栓塞。
3、臂丛及分支
1﹚位置:经斜角肌间隙穿出,位居锁骨下动脉后上方,再经锁骨后方进入腋腔。
2﹚臂丛3束与腋动脉第1、2段的位置关系:
腋动脉第1段:外侧为外侧束、后束;后方为内侧束
腋动脉第2段:3束分别位于其内侧、外侧、后方
3﹚臂丛锁骨下部的分支
①外侧束的分支→正中神经外侧根
肌皮神经胸外侧神经
②后束的分支→腋神经(伴旋肱后血管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
颈至三角肌深面,支配三角肌、小圆肌);桡神
经;肩胛下神经(支配肩胛下肌、大圆肌);
胸背神经(伴同名血管支配背阔肌)腋神经损伤★
原因→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使用腋杖不当
表现→三角肌瘫痪、萎缩;肩不能外展;出现“方肩”
③内侧束的分支→正中神经内侧根;尺神经;臂内侧皮神
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胸内侧神经(穿
胸小肌至胸大肌,支配此二肌)
4、腋鞘★
1﹚构成→是由椎前筋膜向外下方延续包绕腋血管和臂丛而形成的鞘状结构。
2﹚临床意义→
①锁骨下臂丛麻醉即将麻醉药物注入该鞘内。
②颈部椎前间隙脓肿,脓液可经该鞘蔓延至腋腔内形成腋
腔脓肿。
5、腋淋巴结
第三节臂、肘、前臂前区浅层结构
一、浅静脉
1、头静脉
起至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在臂前区,行于肱二头肌外侧沟内,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穿锁胸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末端可有吻合支连于颈外静脉。
2、贵要静脉
起至手背静脉网的尺侧,上行至肱二头肌内侧缘下部,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
3、肘正中静脉
自头静脉分出,斜向内上方注入贵要静脉,临床取血点
二、皮神经
1、臂前区的皮神经
①外侧上部:臂外侧上皮神经(为腋神经分支)
②外侧下部:臂外侧下皮神经(为桡神经分支)
③内侧上部:肋间臂神经(为第2肋间神经皮支)
④内侧下部: 臂内侧皮神经(为臂丛内侧束的分支)
2、前臂前区的皮神经
①外侧部:前臂外侧皮神经(为肌皮神经终支)
②内侧部:前臂内侧皮神经(为臂丛内侧束分支)
第四节臂、肘、前臂前区深层结构
一、臂前区的深层结构
1、臂前群肌
2、臂前区的血管、神经
1)肌皮神经
行程:斜穿喙肱肌,在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降,于肱二头肌外侧沟下份浅出,更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支配:臂前群肌;前臂外侧的皮肤
2)臂前区血管、神经的排列*
①肱二头肌内侧沟的血管、神经
浅层→贵要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
深层→肱动脉(全程);肱静脉(2条、全程);正中神经
(全程);尺神经(臂中点以上);桡神经(臂上部)
②肱二头肌内侧沟的血管、神经
头静脉(全程);前臂外侧皮神经(沟下份)
二、肘窝★是位于肘前区的三角形凹陷,尖朝远侧。
1、境界上界: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下内侧界:旋前圆肌
下外侧界:肱桡肌
顶(前壁):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肱二头肌腱膜
底(后壁):肱肌、旋后肌、肘关节囊。
2、内容★中心结构——肱二头肌腱
1)肱二头肌腱内侧→自外侧向内侧:肱动脉及2条伴行静脉;
正中神经
2)肱二头肌腱外侧→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
在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寻找前臂外侧皮神经;在肱肌与肱桡肌之间寻找桡神经。
因此,寻找上述2条神经的关键是肱肌!
三、前臂前区的深层结构
(一)前臂前区的4个血管、神经束★★
1、正中神经血管束
1﹚组成:正中神经+营养血管
2﹚行程:穿旋前圆肌浅、深两头之间入前臂前区,于指浅、
深屈肌之间下降至腕前,该处位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之间,最后经腕管入手掌。
3﹚肌肉支配:
支配6块半肌(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
2、桡血管神经束
1﹚组成:桡血管+桡神经浅支
2﹚行程:在肱桡肌深面下降
3﹚动脉与神经的位置关系:呈“X ”型
3、尺血管神经束
1﹚组成:尺血管+尺神经
2﹚尺神经行程与支配:经尺神经沟,穿尺侧腕屈肌并在该肌深面下降,经豌豆骨外侧入手掌。
支配1块半肌。
3﹚尺动脉与尺神经的位置关系:呈“Y”型。
4﹚尺神经的损伤部位★→肱骨内上髁骨折豌豆骨骨折
4、骨间前血管神经束
1﹚组成:骨间前血管+骨间前神经
2﹚行程:先于拇长屈肌与指深屈肌之间下降,后穿入旋前方肌深面。
沿途分支支配此3肌。
第五节臂后区、前臂后区深层结构
一、臂后区深层结构
(一)臂后群肌:肱三头肌
(二)肱骨肌管★★
1、位置:位于臂中份后外侧,由内上斜向外下。
2、构成: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围成。
3、内容:桡神经和肱深动、静脉。
4、临床意义: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桡神经,导致前
臂后群肌瘫痪,出现“垂腕”。
二、前臂后区深层结构
血管、神经束——骨间后血管神经束★
▪在前臂后区浅、深两层肌之间下降。
▪骨间后神经支配前臂后群肌。
第六节腕和手
一、表面解剖
1、3条腕横纹:腕近侧纹腕中纹腕远侧纹
2、3条腱隆起: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尺侧腕屈肌腱
3、3条掌纹:鱼际纹掌中纹掌远纹
二、浅层结构
(一)手掌皮肤的特点
1、厚而坚韧,角化层厚,无皮脂腺、毛囊;富汗腺。
2、真皮层内含大量的神经末梢,感觉敏锐。
3、有掌纹(皮肤关节);移动性小。
(二)浅筋膜内侧部和外侧部浅筋膜疏松。
1、掌心部浅筋膜致密,坚韧,并有许多纤维束连于皮肤与掌腱膜之间,将其分为若干小格。
小格内由脂肪填充,并有浅血管、皮神经穿过。
故感染时脓液不易扩散,且疼痛难忍。
(三)手皮肤的神经分布★★
1、手掌侧
正中神经:桡侧2/3掌面及桡侧3个半指皮肤。
尺神经浅支:尺侧1/3掌面及尺侧1个半指皮肤。
2、手背侧
正中神经:桡侧三个半指中、远节指背皮肤。
桡神经浅支:手背桡侧半皮肤;桡侧2个半指近节指背皮肤。
尺神经手背支:手背尺侧半、小指指背、环指近节及中、远节指背尺侧半、中指近节尺侧半指背皮肤。
三、深层结构
(一)腕部深筋膜形成的结构
1、屈肌支持带
形成:由腕前区深筋膜增厚形成,非常坚韧。
续连:近侧与前臂深筋膜续连,远侧连掌腱膜。
附着尺侧:豌豆骨、钩骨钩
桡侧:手舟骨、大多角骨结节
通过浅面的结构* →掌长肌腱;尺神经;尺动脉
穿过屈肌支持带的结构*→桡侧腕屈肌腱
2、腕管★carpal canal
1)构成→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围成
2)通过的内容→9条肌腱(指浅、深屈肌肌腱各4条,1条拇长屈肌腱)
2个腱鞘(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鞘)
1条神经(正中神经)
3)临床意义——腕管综合征
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被卡压的一组症状和体征。
多由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
上肢复习思考题
1、解释:锁胸筋膜;肱骨肌管;腕管;腋鞘
2、腋腔的位置、构成与内容?
3、臂丛各束与腋动脉第1、2段的位置关系如何?
4、臂前区与前臂前区的血管、神经分别有哪些?如
何排列?
5、肘窝的境界、内容与排列?
6、手部(皮肤与肌肉)的神经支配情况?
7、掌心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