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7、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17、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当危险或痛苦逼迫太近的时候,不可能引起任何欣喜,
而只有单纯的恐怖。
崇高的客观性质
对象的可怖性只是崇高的一个本源,只有对象的可怖性
与主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人身安全不受威胁的情况下, 才能成为崇高的对象。 在体积方面是巨大的,在力量方面是无限的,表面上是 凸凹不平和奔放不羁的,色调是朦胧晦暗的,线条是径 直的。 模糊使事物显得可怕
美学思想 想象:
渐次衰退的感觉:等同于记忆 简单想象:将感受过的呈现出来 复合想象:把不同的记忆复合起来,人头马;把自己想 象成赫剌克勒斯或亚历山大 想象的序列(实际说的是人的思维):
思想迷走 受某种欲望和目的控制:求因(找东西);求果(预见,智
慧)。
想象力与判断力 想象力:看到类似点; 判断力:看出事物的差异与不同 判断力更重要:
休谟的美学思想
生平:1711-1776,爱丁堡。贵族家庭。3岁丧父,11岁进
爱丁堡大学,1732年,21岁就开始撰写他的主要哲学著作 《人性论》。1776年8月病逝。 基本思想:
我们的一切观念都来自感觉。 人的理性或研究的全部对象可分成两类:观念的关系:事实。 一切关于事实的推理似乎都建立在因果关系上面。 因果联系是一种习惯性联想。(归纳问题)
基本思想:
社会契约论思想的首创者
自然状态:人类未进入社会之前所处的状态 自然人:首先要自保,人是自私自利、恐惧、贪婪、残暴无情,人对 人互相防范、敌对、争战不已,像狼和狼一样。 自然法:一是利用一切手段保存自己;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 的利益,在必要时放弃别人也同意放弃的权利。 最坏的君主制也比自然状态和无政府状态要好。 订立社会契约成立国家;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转让的,托付的 国家的职责:抵御外侵;维护内部和平;保障通过合法的手段劳动致 富
“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的真正始祖”(马恩) 不能像蜘蛛,也不能像蚂蚁,而应像蜜蜂,又采集又整理。
二重真理: 理性真理、启示真理;哲学与神学分离。 四种假相: 种族假相:人的理智好像一面不平的镜子;人的感觉不是事物的尺度 洞穴假相:个人的成见 市场假相:人们在交往中由于语词的误解,陷入混乱 剧场假相:一些学说和体系就像戏剧一样不真实。
有判断而无想象可以成为智慧;有想象而无判断则不能。 医生可以谈污秽之事;布道时不能玩弄词藻
诗要逼真才美 一个诗人可以超越自然的实在的作品,但绝不可以超越自 然的可思议的可能性(于事不必已然,但于理必可能) 美与善: 美指的是某种表面迹象预示其为善的事物。
姣美,美丽、壮美、漂亮、体面、清秀、可爱等词汇表示。
美学思想 美和丑与快乐和痛苦相伴随。 美与方便和效用相联。 趣味的标准
伯克的美学思想
生平和著作
论崇高:
崇高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
崇高的客观性质
论优美
美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优美的客观性质
崇高与美的比较
伯克的生平和著作
生平:
1729—1797,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政论家。在
论起美来,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动
作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 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没有一种至上之美是在规模 中没有奇异之处的。我们说不出阿派莱斯和阿伯特·杜 勒 究竟那一位是更大的戏谑者;他们两位之中一位是 要根据几何学上底比例来画人,另一位要从好几个不同 的脸面中采取其最好的部分以合成一个至美的脸面。象 这样画出来的人,我想是除了画者本人而外恐怕谁底欢 心也得不到的。并不是我以为一个画家不应当画出一张 从来没有那么美的脸面来,而是他应该以一种幸运 做 成这事(如一个音乐家之构成优美的歌曲一样)而不应 该借助于一种公式。我们一定会看得见有些脸面,如果 你把他们一部分一部分地来观察,你是找不到一点好处 的;但是各部分在一起,那些脸面就很好看了。
意大利:维柯
17、18世纪英国美学
——以经验论为主的美学
17、18世纪英国的经验论美学
历史背景 主要代表人物: 培根(1561-1626) 霍布斯(1588-1679) 洛克(1632-1704) 夏夫兹博里(1671-1713) 哈奇生(1670-1733) 休谟(1711-1776) 伯克(1729-1797) 经验论哲学的主要特征: 知识的来源是经验;归纳法,实验法 经验论美学的主要问题:对审美心理的研究 休谟的美学思想 伯克论崇高与美
美学思想: 人的知解力:
记忆、想象、理智 历史、诗、哲学
想象: 复现的想象(记忆) 创造的想象(联想、分想) 诗是“虚构的历史” 比历史中的行动和事件更伟大、更英勇 结局比现实更符合伦理的要求(善和正义的胜利) 更多的错综复杂和更多的意外 简评:诗与历史(现实)的关系问题 艺术靠“巧智”(felicity),而非机械的规则 宙克西斯用五个美女合成朱诺 巧智:类似中国所讲的“无法之法”,是一种“进乎技矣”的东西。
宽的平地)不如高度(100米高的塔)引人注目,高 度不如深度(100米的悬崖)更能让人心惊肉跳。 如同度量的巨大是崇高一样,极端渺小在一定程度上 也是崇高。(这是伯克独特的说法,他将一种人面对 微观世界的惊异与惶惑也看作崇高了。)
其他:
无限、困难、宏伟(星光灿烂的天空,数量形成宏伟,
无序的外观增加了壮丽感。) 光:阳光的强烈;闪电的迅速;都能产生崇高之感。 黑暗比光亮更能产生崇高的观念。极端的光亮会产生 黑暗,二者都可以产生崇高。 多云的天空比蓝色的天空更壮丽。黑夜比白天显得更 崇高庄严。崇高建筑应该用黯淡的或深色的。
三种善:
预期希望方面的善,谓之美 效果方面的善,就像所欲求的目的那样,谓之为令人高兴 手段方面的善,谓之有效,有利。
笑:突然发现自己的优越 骤发的自荣是造成笑这种面相的激情,这种现象要不是由 于使自己高兴的某种本身骤发的动作造成的,便是由于知 道别人有什么缺陷,相比之下自己骤然给自己喝彩而造成 的。最容易产生这种情形的人,是知道自己能力最小的人。 这种人不得不找别人的缺陷以便自我宠爱。因此,多笑别 人的缺陷,便是怯懦的征象。因为伟大人物的本分之一, 就昌帮助别人,使之免于耻笑,并且只把自己和最贤能的
绘画不能表现“秀雅合度的动作” 也就是说绘画不能表现“时间性”的内容。
培根论说文集· 说美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无疑地,
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姣丽,然而形体闲雅, 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同时,很美的人 们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什么大的才德;好象造 物在它底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因此,那些很美的人们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止而不是才德。但是这句 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塔斯大帝、泰 塔斯·外斯帕显努斯 、法王“好看的”腓力普、英 王爱德华第四、雅典人阿尔西巴阿底斯 、波斯王伊 斯迈耳都是精神远大,志向崇高的人,然而同时也 是当代最美的男子。
假如美底主要部分果真是在美的动作中的话,
那就无怪乎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反而倍增其可爱 了。“美人底秋天也是美的” ,因为年轻的人, 如果我们不特意宽容,把他们底青年也认为是 补其美观之不足者,是没有一个可以保有其美 好的 。美有如夏日的水果,易于腐烂,难于持 久;并且就其大部分说来,美使人有放荡的青 年时代,愧悔的老年时代;可是,无疑地,假 如美落在人身上落的得当的话,它是使美德更 为光辉,而恶德更加赧颜的。
历史背景
15-16世纪原始积累的开始
圈地动动 玫瑰战争(1455—1485):兰开斯特家族、约克
家族,旧贵族势力大减 海上争霸(1588)
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议会军与王党军的战争,克伦威尔 光荣革命(1688—1689)
《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奠定基础
18世纪后半叶开始了工业革命 Nhomakorabea议会中反对镇压北美的独立运动;但反对法国大 革命。
美学著作:
《论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1756年出版
地位:在朗吉弩斯以后和康德以前,研究崇高与
美的最重要的著作。 特点:生理学和心理学倾向(经验主义影响)
崇高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崇高主要与“自我保全” 情欲相关;
涉及自我保持的感情大部分注重于痛苦和危险。 适于激发产生痛苦与危险的观念都是崇高的本源。
人天生就具有审辩善恶和美丑的能力 感性直觉 与理性的结合:动物性部分与理性部分
吃草的牲畜 人不能用动物性的部分去体会美和欣赏美……要用心和理性 理性主要指人的善根。
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
矛盾性:
哈奇生(1670-1733) 两种内在感官:识别美的;善的内在感官 美感不是起于便利、习俗或教育,而是天生的
审美心理研究
重视的原因
对人的心理机能研究
如洛克、休谟、莱布尼茨的著作都称为“人类理解 (智)研究(或新论)”
培根对人的心理能力的划分 霍布斯论想象和联想
洛克论联想、判断力
夏夫兹博里、哈奇生论“内在感官”
培根
生平: Francis Bacon (1561-1626) 生于新贵族之家,自幼聪明过人,12岁入剑桥三一学院学习, 三年后以“精通和勤奋”的赞誉毕业。后曾担任掌玺大臣和 大法官,以受贿罪被议会弹劾。在一次防腐实验(在鸡肚里 塞雪作冷冻)中染伤寒去世。 基本思想: 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
力量
力量要与破坏联系在一起,用来犁地的马是不会有崇
高感的 狗与狼,狗让人轻蔑,而狼则不卑下。(柔弱的善不 及凶狠的恶更引起崇高) 人们对君主的敬畏也是如此。是对他力量的敬畏。 上帝的公正的定罪还是恩赐的仁慈都不能完全消除那 种不可抗拒的因力量而自然产生的恐怖。
巨大
度量的巨大是崇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长度(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