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自学自测(18)2019年9月8日雄安新区及白洋淀流域水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启动。
雄安新区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
图为白洋淀流域图,读图完成下题。
1.下列关于白洋淀萎缩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 气候类型改变B. 空气质量下降C. 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增大D. 气温日较差变小2.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保护和恢复白洋淀湿地可采取的措施是A. 填埋部分河道作为建设用地B. 跨流域调水C. 暂缓开发区域经济D. 加大第二产业的发展力度【小题1】C【小题2】B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白洋淀萎缩不会导致气候类型改变,A错误;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小,B错误;湿地有调峰补枯的作用,白洋淀萎缩会导致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增大,C正确;湿地破坏,地表变干,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减弱,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大,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保护和恢复白洋淀湿地的措施。
填埋部分河道作为建设用地会导致水系环境的破坏,A错误;跨流域调水可以减少对白洋淀湿地的水资源的使用,B正确;暂缓开发区域经济不利于经济发展,C错误;加大第二产业的发展力度会造成环境破坏,D错误。
故选B。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
下图为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 )。
A.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B. 生态环境变化和缓C.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D. 工业稳步增长4.近年来,该区域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④大力发展特大城市,减缓农村发展;⑤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⑤【小题1】C【小题2】D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由图可知,1985年以后,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但环境污染程度大大高于自然环境容量,因此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故C对,AB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都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又好又快发展,故①②⑤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法限制,故③错;大力发展特大城市会加剧城市问题,故④错。
故选D。
第1页/共6页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
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45~46题。
5.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A. 东部沿海地带B. 中部内陆地带C. 西北内陆地区D. 西南青藏地区6.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 防护林建设B. 气候变化C. 经济发展水平D. 环境污染【小题1】A【小题2】C本题考查我国生态环境最优区域的分布。
读图可知,1990年—2019年间,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经度度数增大,即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持续东移,说明我国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变好,内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下降。
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原因。
1990年—2019年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持续东移,说明我国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内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下降。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二、三产业发展速度快,经济实力较雄厚,生态环境建设投入较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较大,C正确;我国东、中、西问都有防护林建设,且以中西部地区防护林建设规模最大,不会导致生态环境质量重心东东移,A错误;气候变化往往造成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会加剧生态恶化,BD错误。
故选C。
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协调关系越好其生态环境质量就越高。
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下题。
7.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区域分布在A. 东部沿海地带B. 中部内陆地带C. 西北内陆地区D. 西南青藏地区8.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 防护林建设B. 气候变化C. 经济发展水平D. 环境污染【小题1】A【小题2】C本题考查中国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读图可知,1990年—2019年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持续东移,说明我国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内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下降。
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原因。
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二、三产业发展速度快,经济实力较雄厚,生态环境建设投入较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较大,导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向东移动,C对。
故选C。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回答28-30题。
9.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A. 土地荒漠化B. 臭氧层空洞C. 水土流失D. 全球气候变暖10.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A. 黄土高原B. 塔里木盆地C. 东北平原D. 长江三角洲11.治理该区域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不合理的是()A. 工程措施B. 生物措施C. 小流域综合治理D. 建设商品粮基地【小题1】C【小题2】A【小题3】D考查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降水集中,流水的侵蚀作用强;植被可以截留降水,降低流速,分散流量,固定和改良土壤,遭到破坏后,土壤易受侵蚀;且该地土质疏松,土壤易被流水侵蚀,故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故选C。
考查我国局部生态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其原因有:自然原因---坡面陡峻;土壤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面裸露,植被覆盖率小;人为原因---滥伐树木、樵采,地面失去植被保护;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垦陡坡,造成表土流失,弃荒另垦,屡弃屡垦;过度放牧,植被减少;开矿及其他建设,使草木破坏,地表裸露。
故选A。
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①生物措施,生物措施主要指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如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③以小流域为单位的综合治理,小流域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其治理过程中,要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所以ABC选项说法正确。
而建设商品粮基地,会盲目追求产量,可能会加剧该地水土流失问题,D错误。
故选D。
下图是“某市生态功能区规划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2.影响A、B两区域生态功能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气候B. 地形C. 水源D. 植被13.2019年至2030年间,该市将逐渐由人口净迁出区转为人口净迁入区,其最主要原因是A. 长江航运能力增强B. 区域经济快速发展C. 环境人口容量不断上升D.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小题1】B【小题2】B本题考查影响生态功能的区位因素。
读图可以看出,A生态区位平原水网,B生态区为丘陵森林,差异主要体现在地形不同。
故选B。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是此区域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的最主要因素,故选B。
2019年8月31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把“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匾郑重地交到广西贵港市市长手中,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正式启动,也预示着中国开始探寻2l世纪的绿色工业文明之路。
据此回答问题:14.广西“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B. 大面积肥沃黑土分布C.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D. 地处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15.生态工业园区的各类工业的配置,主要考虑的工业布局因素是()A. 自然条件B. 环境因素C. 生产协作D. 交通运输16.实施生态工业的主要目的是()①清洁生产,区域废物零排放②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工业产出③充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⑤实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第3页/共6页A. ①②④B. ②④⑤C. ①③⑤D. ②③④⑤【小题1】A【小题2】C【小题3】C略略略刚果河流域是继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之后的第二个热带雨林地区,享有地球的“第二个肺叶”之美誉。
但最近几年,该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据生态专家提供的数据表明,该地区每年毁林面积达150万公顷,如果这个速度不加以控制,那么50年后,刚果河流域70%的林地将从地球上消失。
读图,回答下题。
17.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是:A. 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B. 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C. 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D. 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18.为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采取的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加强热带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B. 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C.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D.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禁砍伐树木【小题1】C【小题2】D本题考查刚果河流域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
刚果属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落后,但是人口增长快速。
新增的人口需要大量的耕地,导致刚果河流域雨林被毁林开荒,从而引起其他一系列的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
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是刚果河流域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故选C。
本题考查保护刚果原始森林的措施。
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这都可以合理保护刚果河原始森林。
严禁砍伐树木,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ABC正确,D不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自练自提(本大题共2小题,)19.长江流域是我国自然环境复杂、经济发达的地区。
对照2020年生态建设部分目标,长江流域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任重而道远。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2020年生态建设部分目标。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在自然领域,长江流域应该承担的责任有________ 、________ 。
(2)在经济领域,为实现二氧化碳排控目标,长江中下游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3)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长江中下游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1)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湿地(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加强管理,淘汰落后产能(3)减少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及农业污水的排放;加强监测;提高污水治理力度等。
节约用水;合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
(1)本题主要考查长江的生态意义。
长江流域面积广大,水土流失严重,湖泊湿地多样,在自然领域应当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