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 选线(重大版)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 选线(重大版)
(二)正确处理路线与农业的关系
1.尽量做到少占农田,不占高产田
从选线的角度考虑要尽量做到少占和不占高产田。但也要防止为了不占某 块良田,使路线弯弯曲曲,导致路线标准降低。
2.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
路线应尽量不与灌渠相交,尽量布置在上方或尽头,避免斜穿农 田,把路线布设在渠道的上方和尾部。 可沿渠堤布线,渠路结合、桥闸结合,以减少占地和便利灌溉。 遇到大的水塘时,一般应尽量绕避。不得已须跨水塘时,宜设在 占用水塘长度最短的一侧,并拓宽水塘取土填筑路堤,不致压缩 水面过大。
第六章 选线
本章主要内容
公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路线方案的拟定、比选因素和选择方法 平原区选线 山岭区选线 丘陵区选线* 各种特殊地区和不良地质地区的选线* 3S技术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
述
选线:在规划道路的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与环 境协调,满足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一、选线的重要性及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
一、路线方案的拟定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道路的功能,考虑社会、 经济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目的是合理地解决设计道路的起迄点和走向。 据点:公路网规划所规定的或上级部门所指定的一条路线的起终 点和中间必经重要城镇或地点。 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两个据点之间常有若干可供选择的不 同走向。
(2)分离式断面 同一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断面 指左右路幅采用同一中线,但左右幅不在同一高度上(纵断面设计高程不 同)
不同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断面
不同走廊
9.国防公路避免把路线方案直接引向城镇
三、选线的方法和步骤
方法:
分阶段、分步骤 由粗到细 反复比选
步骤:
1.路线方案选择 2.路线布局(路线带选择) 收集路线方案走廊内的较大比例地形 3. 具体定线 收集小比例尺地形图( 1:1万~1:10万),区域的自然、经济、交通、 图(通常为1:2000),没有时需要 根据标准和路线方案,进行平、纵、横设计,定出中线 发展规划等 先测设走廊内的地形图 大范围找出各种可能方案 选定局部控制点 方案比选,选定3~5个有价值的方案 通过比选确定路线带 现场踏勘,比选确定最佳方案
7.重视环境保护 8.山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要考虑上下行分离布线
(1)整体式断面 自然条件较为良好的地区,整体式路基是首选方案。 优势: 工程集中,利于施工组织管理,节省占地,便于沿线设施布置和 高速公路的运营养护。 缺点: 山区地形困难的路段,整体式路幅较宽,对环境破坏大,不可避 免出现高填深挖,工程量大幅增大。
1、选线是公路建设的基础工作 2、选线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公路的安全、质量、投资,这种影响在公路建成后不 可改变 3、选线是创造性劳动,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强调总体性,设计人员应有全局观 念
二、选线的工作内容与特点 工作内容
1、方案选择:确定大的控制点,解决基本走向,选定“走 廊带”(宽带) 2、路线布局带) 上述两项工作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解决 3、具体定线:结合自然条件、工程、安全、经济等,把中 线落实到实地
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
一、平原区路线的特点
1.地形特点 ①地面坡度平缓,相对高差较小(地面横坡,相对高差小 于30m)。路线纵坡不受限制。
②一般多为耕地,地物障碍多。
除泥沼、淤泥、河谷漫滩、草原、戈壁、沙漠等外 多为耕地,良田多,土地贵;居民点较密,各种建 筑物分布广。
③沟渠密布,河网池塘多
二、影响路线方案的因素
1.道路的功能(意义和作用)--主要因素 高速、一级公路除必须经过的控制点外,不宜过多 靠近城镇,路线宜顺直短捷,区域性公路尽量靠近 或经过经济控制点。 2.政治经济控制点—重要因素 主要的政治经济控制点,必须考虑通过,困难时, 与支线连接方案比较。
3.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直接影响(但影响程度随
特点
1、范围从大到小 2、深度由粗到细 3、由轮廓到具体
三、选线的一般原则
1.选线应重视多方案、多目标比选
2. 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均衡
处理好固本简末、强干弱支的关系
3.注意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
少占农田,尽量不占高产田。
4.注意与其他交通方式相配合 5.注意保护文物、古迹等 6.重视对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勘测调查
等级变化) 4. 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一定程度影响 5.与景点、文物、名胜等的联系
三.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1.收集有关资料 2.确定初步方案 (1)利用地形图确定(常规方法) (2)利用航测像片确定。
(3)利用飞机确定
3.野外实地调查(也称踏勘或视察) (1)调查准备
(2)调查内容
4.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护村、保田、造田
路线应沿河岸布设,使路堤结合,可以保护低洼处的农田或村 庄,甚至可以造出一片良田。
(三)正确处理路线与村镇的关系
平原地区分布有大量灌溉沟渠,天然河道、湖泊、池塘、河汊 多。
④地下水位较高,取土困难,缺乏筑路材料
2.路线特点
①线形好,标准高。 ②路线短捷、顺直。地形对路线的限制不大,主要是地物障碍的限制。 ③前期工程为后期所利用。
线形顺直
3.平原区路线布局原则(选线原则)
平原微丘区的路线不受高程障碍的限制,主要矛盾在路 线平面一方,只要注意绕避平面障碍,按短直方向选线, 即可得到合理的线路位置。 原则:以方向为主导,正确安排平面线形,合理解决 避 让、穿越、趋近等问题,纵坡一般不受限制。
4.平原区路线布设方法
分析路线总方向范围内的城镇、工厂、河流、大片池塘、不良地质区 域(如软土)、文物风景区等,一般作为控制点;确定哪些可穿越哪 些应绕避以及怎样绕避,建立一系列中间控制点。路线一般应由一个 控制点直达另一个控制点,不应任意弯曲。
二、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
(一)线形应顺直、短捷
平原区地形平坦,应力求使路线顺直、短捷,没有理由不应随意转向。 布设时应注意: 1.合理选用直线长度 2.直线与半径的关系 3.保证路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