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情感及其调控
(二)情绪、情感的调控途径
1、自我意识调控 2、理智调控 3、转移调控 4、激励调控 5、合理宣泄
二、消极情绪、情感的调节与控制
(一)排除忧郁
1、改变认知角度 2、合理释放情绪 3、改变行为方式 4、调换环境 5、休息
(二)学会制怒
1、要有一定的心理容量 2、要有一定的防怒措施 (1)认识评定法 第一步,对自己以往的行为进行一番回忆评价,看看 自己过去发怒是否有道理。经过这样一回忆,你会发现自 已有时候是明显的无理取闹。 第二步,低估外因的伤害性。脾气不好的人喜欢自寻 烦恼,没事找事,惹点祸来闯闯。制怒的技巧是,当怒火 中烧时。立即放松自己,命令自己把激怒的情境“看淡看 轻”,避免正面冲突。当怒气稍降时,对刚才的激怒情境 进行客观评价,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责任,恼怒有没有必 要。 (2)能量转移法 怒气似乎是一种能量,如果不加控制,它会泛滥成灾; 如果稍加控制,它的破坏性就会大减;如果合理控制,甚
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心境的特点:感染性、微弱性、持久性
(二)激情(intense emotion)
1、含义:一种暴风雨般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2、激情的特点:爆发性、强度大、持续时间短
(三)应激(stress)
1、含义: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2、应激的特点:应激状态最重要的特点是广泛而强烈的生理反应
第三节 情绪理论
一、情绪的生理反应理论 二、情绪丘脑理论 三、情绪的评估—兴奋理论 四、情绪进化理论 五、情绪三因素理论
一、 情绪的生理反应理论
情绪的生理反应理论也称为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 主要是因为他们各自都提出了观点都基本相同的理论,即 提出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联系,强调了外周生理活动 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他们把情绪产生的过程概括为:当一个情绪刺激物作 用于感观时,引起个体生理上的某种变化和反应,并激起 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情绪。 伤心——哭 害怕——发抖
(三)克服自卑
1、用补偿心理超越自卑 2、用乐观态度面对失败 3、用实际行动建立自信 (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 (2)睁大眼睛,正视别人 (3)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4)练习当众发言 (5)学会微笑
(四)消除紧张与焦虑
1、积极的认知方式
(1)保持乐观 (2)幻想 (3)肯定自己
2、积极的行为方式
五、情绪三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了情绪受环境因素、生理唤醒和认 知过程3个因素的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 用。 沙赫特的实验设计: 2*3*2试验设计 因素一:注射何种药物(生理盐水&肾上腺素) 因素二:如何告知被试(告知&未告知&误告知) 因素三:不同情境(欣快&愤怒) 假设:情绪由生理唤醒决定——3组被试产生同样的情绪 情绪由环境因素决定——同一情境的被试产生相应的情绪
“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
第七章 情绪、 情感及其调控
LOGO
情绪、情感及其调控
1 2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类型
第三节 情绪理论 第四节 情绪、情感的培养与调控
3
2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三、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 四、情绪、情感的功能
三、情绪的评估—兴奋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女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的,它强调情绪 的来源是对情景的评估,而评估是发生在大脑皮层的。由于 情绪的来源是对情景的评估,而认识与评估都是大脑皮层的 过程,因此,皮层的兴奋是情绪的主要机制,是情绪产生的 基础,故称为情绪的评估—兴奋学说。
阿诺德认为,当外界情绪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产生的神 经冲动经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到大脑皮层,由大脑皮层产 生对情绪刺激与情境的评估,形成一种相应的情绪。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 绪
生理需要 情境性 冲动性 短暂性 发生早 外显性
感
社会需要 稳定性 深刻性 持久性 发生晚 内隐性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 情感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情绪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三、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
(一)情绪、情感与认识活动的不同
1、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各种对象和现象的属性、本质 和发生发展的规律; 情绪和情感反映的则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 2、认识活动的发生和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意性、 目的性; 情绪和情感的发生和改变则具有不随意性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 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二)情绪情感的成分:
1、主观体验:人们喜怒哀乐的感受
2、生理反应:情绪情感都伴随着生理变化,如心跳、 血压、呼吸、皮肤电反应、瞳孔等等,这些变化主要由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所决定,较少受当事人主观控制 3、外部表现: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也叫表情,包括面 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三个方面
詹姆士—兰格理论重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密切联系, 但片面的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 系统的控制与调节作用。
二、情绪丘脑理论
坎农对詹姆斯—兰格理论的质疑: 1、生理变化相对缓慢——情绪瞬息万变 2、生理变化差异较小——情绪复杂多样 3、同样的内脏器官活动变化——不同的情绪变化 4、药物能够引起生理变化——不能引起特定的情绪 基于此,坎农提出了情绪的丘脑理论,他认为,外界 刺激引起感官产生神经冲动,这些神经冲动由丘脑进行信 息加工后,分别传送到大脑皮层和机体的其他部分。传送 到大脑皮层的信息产生情绪体验,传送到内脏和骨骼肌激 活生理反应。 丘脑理论重视情绪中枢性生理机制的研究,相对于詹 姆斯—兰格理论前进了一大步,但它忽视了大脑皮层对情 绪的作用以及外周神经系统对情绪的意义。
(1)深呼吸 (2)活动你的下颚和四肢 (3)学会放松 (4)转移注意力 (5)放声大喊 (6)保持睡眠充足
测谎仪的工作原理
布什的表情
表情的判断:
恐惧、厌恶、高兴、惊奇、轻蔑、生气、悲伤
手 势Βιβλιοθήκη 其与詹姆士—兰格理论的区别就在于: 詹姆士—兰格理论的模式是:情景刺激——机体反应——情绪
阿诺德理论的模式是:情景刺激——评价——情绪
四、情绪进化理论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提出了动机—分化理论,由于他们引入了 适应和进化的观点,所以该理论也称为进化理论。汤姆金斯和 伊扎德认为,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功能。汤姆金斯 认为情绪就是动机,并否定了把动机归结为内驱力的看法。伊 扎德则提出情绪是一种基本的动机系统,从整个人格系统出发 建立了情绪—动机体系,在这个庞大的动机系统中,情绪是核 心。 伊扎德还从进化的观点出发,提出大脑新皮质体积的增长和 功能的分化与面部骨骼肌系统的分化及情绪的分化是平行的、 同步的,多种情绪的分化是进化过程的产物,因此才具有灵活 多样的适应功能,从而导致情绪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着 核心作用。 进化理论既说明了情绪的产生根源,又说明了情绪的功能, 确立了情绪在心理现象中的相对独立地位;它既继承了情绪有 生物成分和进化价值的观点,又重视社会文化环境、个体经验 和人格结构等对情绪的制约作用,可以说这是一种较全面的理 论
结果??? 分析???
第四节 情绪、情感的培养与调控
一、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 二、消极情绪、情感的调节与控制
一、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
(一)正确认识健康的情绪、情感在自我发展 中的意义
1、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助于人格的完善 2、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助于身心健康 3、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情绪、情感与认识活动的联系
1、认识活动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 2、人的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四、情绪、情感的功能
组织功能 信号功能
动机功能
适应功能
感染功能 迁移功能
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类型
一、情绪的类型 二、情感的类型
一、情绪的类型
(一)心境(mood)
1、含义: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
1、高考被录取,一个暑假都很高兴 2、收到大学录取通知单时,兴奋得说不出话来 3、拆弹专家在拆除炸弹时表现出的紧张却又镇定的 状态 4、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 5、人逢喜事精神爽
二、情感的类型
1、道德感(moral feeling)
道德感是人根据一定道德行为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言 行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2、美感(aesthetic feeling)
美感是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行为及艺术 作品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理智感(rational feeling)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 生的情感体验,它总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对解决 问题的需要、对真理的追求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