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批评
精品课件
透视主义
第一个层面是声音层面,包括谐音、节奏和韵律; 第二个层面是“意义单元,它决定文学作品形式上
的语言结构、风格与文体的规则”,可以说是语言 与它的修辞层面,即文体学所研究的范围。 第三个层面是“意象、隐喻、象征、神话”,韦勒 克称之为“诗歌的主要结构”,其中意象和隐喻被 视为“所有文体风格中可表现诗的最核心部分”。
穹赤露,
详,
在烟尘未染的大气里粲然闪耀。 那船舶、楼阁、剧院、教
旭日金挥洒布于峡谷山陵,
堂,
精品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邓恩《圣谥》
看上帝面上,你住嘴,让我 去爱,
要不就责我瘫痪、骂我痛风, 我的五绺白发,我蹭蹬的命
运, 不如你安富尊荣,多才多艺 由你青云直上,由你宦运赫
烜, 朝夕过从的全是衮衮高官, 朝觐龙颜或铸印的龙颜, 去思索去追求你心中所愿,
生平、社会环境及其文学创作全过程所产生的兴趣 是否正确。”
精品课件
材料与结构
主张用“材料”代替“内容”,“指一切与美学没 有什么关系的因素。”
“结构”代替“形式”,“一切需要美学效果的因 素”。
“这决不是给旧的一对概念即内容与形式重新命名, 而是恰当地沟通了它们之间的边界线。‘材料’包 括了原先认为是内容的部分,也包括了原先认为是 形式的一些部分。‘结构’这一概念也同样包括了 原先的内容和形式中依审美目的组织起来的部分。 这样,艺术品就被看成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 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符号结构。”
抛弃与得到 情人 隐士 获得整个世界的
灵魂
精品课件
一、新批评的缘起
1、艾略特的诗歌非个人化理论(《传统与个人才 能》)
首先,从诗人与传统的关系来看,任何诗人都不能 脱离诗的传统而单独具有他的完全意义。
其次,诗人的创作过程具有非个性化的特点。诗人 的心灵是一种贮藏器,收藏着无数种感觉、词句、 意象,搁在那儿,直等到能组合成新化合物的各分 子到齐了,心灵的催化作用则开始发生作用,诗于 是就产生了。
虚构性
创造性
想像性
精品课件
“外部研究” 从作者的生平和心理 从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 从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如思想史、神学史 其他的艺术中搜索文学的起因
“因果式研究”, “只是从作品产生的原因去评价和诠释作品,最后
把它完全归结于它的起因” “起因谬说”
精品课件
“内部研究” “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 “无论怎么说,毕竟只有作品能够判断我们对作家
精品课件
三、新批评的诗歌语言研究
“隐喻”(metaphor)一般指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 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 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婚姻是一座城堡,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 出来”;“婚姻是一场战争,是男人和女人相互征 服与反征服的无休止的战争”。人们借助不同的 “彼类事物”并通过“彼类事物”——城堡、战争, 来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 —婚姻,这是一种语言行为也是一种心理行为。
精品课件
“感受谬见”
感情式谬见——依据读者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衡量文学 作品的成败得失;
想象式谬见——把文学批评的焦点放在读者在阅读文学作 品时想象、意识、思维方面的活动上;
生理式谬见——根据读者生理上的反应(如四肢发凉,眼 睛发直)判断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深度;
幻觉式谬见——把文学批评的重点放在读者在阅读文学作 品时所产生的心理上的幻觉(如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 上,并以此评定作品的价值。
精品课件
A Red, Red Rose O MY Luve '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 '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 '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d in tune!
As fair art thou, my bonnie lass, So deep in luve am I: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大地再没有比这儿更美的风貌: 人间没有比这更美好的景
若有谁,对如此壮丽动人的景 象,
物
它是那样庄严,又那样辉
竟无动于衷,那才是灵魂麻木: 煌,
瞧这座城市,像披上一领新袍, 披上了明艳的晨光;环顾周遭:
谁能经过它身边而无动于 衷?
船舶,尖塔,剧院,教堂,华 这城市此刻披着美丽的晨
屋,
光,
都寂然、坦然,向郊野、向天 像穿着睡衣;袒露而又安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my dear, And the rocks melt wi' the sun;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While 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
And fare thee weel, my only Luve, And fare thee weel a while! And I will come again, my Luve, Tho' it were ten thousand mile.
他就等于在以诗而论的诗方面无话可说,那他就只 是把诗作为散文而加以论断了。”
精品课件
2、“意图谬见”与“感 受谬见”
维姆萨特与比尔兹利合 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 《意图谬见》(the Intertional Fallacy), 一篇是《感受谬见》(Th8 Affective Fallacy),均 收录于《词语雕像》一书。
冲突和反讽
飞蛾 蜡烛 鹰 鸽
凤凰涅槃 “死” 性
精品课件
我们不能以爱而生,就能为 爱而死,
即使我们的行状不适宜 灵车和墓茔,它会适宜写入
诗句; 要是我们不宜进入编年史, 我们在十四行诗中构筑小室; 一如精制的瓮适宜于 神圣的骨灰,不亚于半顷墓
地。 而这些颂歌都能把我们 谥封为爱的圣人。
Never did sun more beautifully steep In his first splendour, valley, rock, or hill; Ne'er saw I, never felt, a calm so deep!
The river glideth at his own sweet will: Dear God! the very houses seem asleep;
表现:鉴赏性的印象主义批评
精品课件
3、韦勒克的“内部研究”
韦勒克(Rene Wellek, 1903一)与沃伦(Robert Pan W&ITen,1905一)的 《文学理论》不仅是20世 纪40---60年代美国重要 的理论著作,而且在世界 各地都被视为文学批评的 “经典”。
文学的特征:
精品课件
“读者研究很难算是文学批评”,道理很简单:
读者的个人感受并不等于作品的感情内容,读者
的感受与作品的价值无关,因此它不能成为文学 批评的对象。
“将诗和诗的结果相混淆,也就是诗是什么和它所 产生的效果。这是认识论上怀疑主义的一种特例, 虽然在提法上仿佛比各种形式的全面怀疑论有更充 分的论据。其始是从诗的心理效果推衍出批评标准, 其终则是印象主义和相对主义。”
精品课件
经典文本阅读:《悖论语言》(布鲁克 斯)
《精致的瓮》 “诗的语言是悖论语言” (一)华兹华斯 《西敏寺桥上作》 奇异——惊诧 (二)蒲伯《论人》 悖论 (三)格雷《挽歌》 (四)邓恩《圣谥》
精品课件
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dge by William Wordsworth
1、兰色姆的“肌质说” 批评家读诗的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敏感地读诗,
然后再对诗的技巧表现作 比较判断。 第二个层次是以一个美学 家对一般所谓“真正”的 诗的了解来读诗。
精品课件
“肌质说” “一首诗有一个逻辑构架,有它各部的肌质”。 墙:构架 指逻辑意义,即可以用散文概括的意义的部分。 墙皮:肌质 诗的“本体论”部分, “如果一个批评家,在诗的肌质方面无话可说,那
“意图谬见”
“将诗和诗的产生过程相 混淆,这是哲学家们称为 ‘起源谬见’(genetic fallacy)的一种特例,其 始是从写诗的心理原因中 推衍批评标准,其终则是 传记式批评和相对主义。”
表现:作者决定论
“就衡量一部文学作品成 功与否来说,作者的构思 或意图既不是一个适用的 标准,也不是一个理想的 标准。”
精品课件
瑞恰兹的语义学理论(《文学批评原理》) 首先了科学语言与诗歌语言的不同:他认为科学语
言是“指称性的”,而诗歌语言是“感情性的”。
“一个陈述的目的可以是它所引起的指称,不管 是正确的指称还是错误的指称。这是语言的科学用 途。但一个陈述的目的也可以是用它所指称的东西 产生一种感情或态度。”
在西敏寺桥上 (屠岸译)
大地不会显出更美的气象: 只有灵魂迟钝的人才看不 见 这么庄严动人的伟大场面:
这座城池如今把美丽的晨 光 当衣物穿上了:宁静而又 开敞, 教堂,剧场,船舶,穹楼 和塔尖 全都袒卧在大地上,面对 着苍天,
精品课件
威斯敏斯特桥上(杨德豫 译) 西敏寺桥上 (顾子欣译)
悖论和反讽 编年史 半顷墓地 小室 精致的瓮 骨灰 圣谥
精品课件
用这些话召唤我们的灵魂吧:你 们,神圣的爱
曾使你们各自成为对方的修道院; 爱情曾使你们宁静,如今却狂暴
难羁; 你们曾收缩起世界的灵魂, 驱入你们眼睛那玻璃里, (使眼睛变成密探,变成镜子, 使它们变成你们的缩影,) 映照着城市宫廷:从这里找到 你们爱情的图景!
司, 与我们的爱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