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批评1
之中已经分不开来了
隐喻
通过类比的方法,用诉之感官的意象去
暗示无法理解的意象 (维姆萨特)隐喻的两种不同方式: 强调类比事物之间的异中之同(传统) 强调类比事物之间的同中之异(新批评)
狗像野兽般嗥叫 人像野兽般嗥叫 大海像野兽般咆哮
张力(艾伦∙退特)
内涵(intention):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
文本进行语义和结构分析, 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联系语境对文本 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进 行细读,对文本语言的反讽、悖论、隐 喻、象征、含混、多义等进行仔细地分 析, 对文本的各部分及其与整体的结构关系 进行分析,由此揭示文本的意义
叶嘉莹对李商隐《锦瑟》的解读
《当代文学批评模式的阐释和应用》 考查试卷
文学作品不是个人情感的表现
文学家应当泯灭个性,逃避个人的情感
(2)整体文学观
整个文学是个有机整体 每一部具体的作品也是一个有机整体
文学家受到文学传统的深刻影响,不可
能脱离文学传统而真正具有个性
诗人——诗;作者——作品
从作品本身出发进行内在研究
2、瑞恰兹的语义学理论
诗歌语言的特殊性:
反,实际意义与字面意义的对立。
讽刺;嘲讽
悖论——布鲁克斯
指的是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的陈述
诗人有意地对语言加以违反常规的使用,
并把逻辑上不相干或语义上相互矛盾的 语言组合在一起,使其在相互碰撞和对 抗中产生丰富和复杂的含义
诗为矛盾语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的表现 (灵感、天才、激情、想象、个性)
共同缺陷:
忽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
(二)新批评的理论先驱
1、艾略特的诗歌理论
2、瑞恰兹的语义学理论
3、俄国形式主义
1、艾略特的诗歌理论
(1)“非个人化”理论
“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
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
反对浪漫主义对情感和个性的张扬
2、语境理论
新批评语义分析的核心问题 语境对于理解词汇的内在含义十分重要
词语的意义正是通过它们所在的语境来
体现的
何为语境?
传统的理解:
语境指的是某个词、句或段与它们 的上下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上下文 确定了该词,句或段的意义
作品语境
瑞恰兹对“语境”范围的扩展
语境不仅指本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联系,还
包括与本文的阐释对象有关的一切事情,以 及与本文事件相关的涉及到原因和结果的任 何事件及所需要的种种条件
当时写作时的话语语境,当时人们的种种用
法 文本中词语所蕴含的历史积淀,暗含的感情 典故
三、新批评的细读法与诗歌分析
细读法 叶嘉莹对李商隐《锦瑟》的解读
细读法
把文本从整个文学活动中孤立起来,对
国破山河在
布鲁克斯:诗为矛盾语(悖论)
“破”和“在”之间形成了“矛盾语”。
字面意义上相矛盾,“破”的是国家, 存在的是山河,人为的建筑、政府、制 度等等已遭破坏,而自然界的山河依旧 字面意义的相反起到相成的效果:山河 的依旧反倒衬托出满目疮痍的景况
城春草木深
进一步强化“山河无情”
诗歌语言中的复义丰富了诗歌的意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感时而花溅泪,诗人恨别而鸟惊心 花因感时而溅泪,鸟因恨别而惊心 花感时而诗人因之溅泪,鸟恨别而诗
人
因之惊心 诗人因感时而对花溅泪,诗人因恨别而 对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情景相生的意境的营造
物我合一的境界,人与花鸟在感时恨别
科学语言——指称性的 诗歌语言——感情性的
对文学作品进行语义分析
3、俄国形式主义
反对从文学的外部因素去研究文学作品
文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学作品本身
文学批评的任务就是要研究文学之所以
成为文学的内部规律,即文学性,着重 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等形 式上的特点和功能
二、新批评的理论主张
2、两个谬见理论
北大2005文艺学 名词解释:
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
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两个谬见理论
意图谬见:将作品的意义与作者的创作
意图联系起来,认为作品是作者创作意 图的投射的观点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感受谬见:将作品与作品在读者心理上
产生的感受等同起来的观点是一种错误 的观点
体现了新批评文本中心论的主要术语是
新批评
一、新批评形成的原因和理论先驱 二、新批评的理论主张
三、新批评的细读法与诗歌分析
一、新批评形成的原因和理论先 驱
(一)新批评形成的原因
对19世纪末西方
实证主义和浪漫主义文论的
反拨
实证主义:只注重作家个人的生平
和心理、社会历史、政治等方面对 文学的影响 (社会历史批评)
浪漫主义:强调文学是作家主观情
即它的多义性,模糊性,不确定性
《seven
types of Ambiguity》 《复义七型》/《含混七型》
复义(含混)
文学语言的多义形成的复合意义
一个语言单位(字词句)包含多种涵义
并引起多种理解的现象 某种修辞与所指之间的对立 所说的话与所要表达的意思恰恰相
(南开大学99文学综合选择题)
感受谬见、意图谬见 2 文学性,陌生化 (俄形式主义) 3 期待视野,视界融合 (阐释学) 4 水平接受,垂直接受 (接受理论)
1
(二)语义分析
1、新批评的主要批评术语
2、语境理论
1、新批评的主要批评术语
复义(含混)——燕卜荪
文学语言具有跟科学语言不一样的特性,
(结合文本解读)
(一)文本中心论 (二)语义分析
(一)文本中心论
1、本体论批评
2、两个谬见
1、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
强调文学本身的独立存在,批评应当成为一
种客观研究或者内在研究,它不应当探讨文 学与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联系,不应当从个 人的感受、道德的角度,从作品与背景、与 作者的联系等方面对文学进行研究 而应当把文学作品看作一个封闭的、独立自 足的存在物,对其进行客观的、科学的研究, 寻找文学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
外延(extention):概念所确指的对象范围
外延是指一个词的词典意义,即字面意,指
称意;内涵指暗指意义,或附属于文词上的 感情色彩,即暗示意,比喻意 张力 (tention),语义学意义上的内涵和外 延的协调。诗歌语言既要有明晰的概念意义, 也要有丰富的联想意义,是两种的统一体所 构成的张力。
一、简述新批评形成的原因、理论主张及 批评方法。 二、以你熟悉的某些作品为中心,列出你 认为可行的分析视角并简要写出论点。 (作品数量不限,角度数量不限,不限于 理论视角)
深:(多义)
草木长得茂盛; 影射草木长得零乱芜秽 国家已破,一切自然风光无人照料,一 切任其滋长,任其蔓延 “深”字正好把这种茂盛而零乱的情况 给点明出来
城春草木深
那“在”的自然,更是欣欣向荣 人事与自然的两相离脱
第一联与第二联两相矛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人事与自
然的离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事与自 然的结合 诗人“感时”,“花”也随之“溅泪”, 诗人“恨别”,“鸟”也随之“惊心”, 诗人把人事之情渲染到自然之物,使人 与自然结合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