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肿瘤样病变
概述
骨肿瘤影像检查目的: ▲明确是否为骨肿瘤 ▲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原发还是继发 ▲原发:尽可能推测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一)成骨性肿瘤
讲授内容:
骨样骨瘤 骨母细胞瘤 骨肉瘤
骨样骨瘤
为成骨性良性骨肿瘤 病理:
由瘤巢和周围骨质硬化两部分组成 瘤巢直径小于1.5cm 瘤巢可以钙化
骨软骨瘤
恶变征象: 1.软骨帽厚度>2cm 2.软骨帽钙化被破坏 3.骨性基底破坏 4.出现软组织肿块
骨软骨瘤恶变
软骨瘤
为成软骨性骨肿瘤,常见(13.9%) 可发生于任何骨骼,以手足短骨多见 可恶性变--软骨肉瘤
软骨瘤
分 型: ◆据病灶数目:单发和多发软骨瘤 ◆据病变部位: 内生性软骨瘤(中心型),多见 外生性软骨瘤(皮质旁型)
骨肿瘤与瘤样病变
骨肿瘤
概述
骨肿瘤分类 据肿瘤组织来源和病理性质分为:
原发性骨肿瘤:良性和恶性 继发性骨肿瘤:转移和良性肿瘤恶变
骨组织、软骨、纤维、骨髓、脉管、神经…
概述
骨肿瘤影像观察要点: ▲病变部位 ▲病变数目 ▲骨质改变 ▲骨膜增生 ▲软组织改变
概述
骨肿瘤临床要点: ▲发病率 ▲发病年龄 ▲症状体征 ▲实验室检查
骨样骨瘤
病理生理 瘤细胞分泌肾上腺素,瘤血管扩张,
肿瘤充血,局部压力增高
骨样骨瘤
临 床: 1.好发部位:股骨、胫骨骨干 2.年龄:30岁以下,男性多 3.症状体征:疼痛,夜间加重,服用水
杨酸类药物可缓解(抑制肾上腺素分泌)
骨样骨瘤
分 型(据发生部位): 1.皮质型:多见 2.松质型 3.骨膜下型
凸不平或多弧状 3.破坏区内点状、环状钙化 4.易合并骨折
软骨瘤
影像表现(外生性): 1.皮质旁或骨膜下软组织结节或肿块 2.结节或肿块内点、环状钙化 3.邻近骨皮质压迫性骨质吸收
软骨瘤
鉴别诊断: 1.骨囊肿 2.骨巨细胞瘤 3.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软骨母细胞瘤
为成软骨性骨肿瘤,占3.46% 又名成软骨细胞瘤 多发于四肢长骨,股骨、肱骨最多 极少数可恶性变--软骨肉瘤
(二)成软骨性肿瘤
讲授内容:
骨软骨瘤 软骨瘤 软骨母细胞瘤 软骨肉瘤
骨软骨瘤
为成软骨性骨肿瘤,又名外生骨疣 为骨表面覆有软骨帽的骨性突起 最常见骨肿瘤 可恶性变--软骨肉瘤
骨软骨瘤
病 理: 1.骨性基底:成熟骨 2.软骨帽:透明软骨,可钙化 3.纤维包膜
骨软骨瘤
骨肉瘤
溶骨型: a.以骨质破坏为主 b.可有少量肿瘤骨 c.骨膜三角
骨肉瘤
成骨型: a.以骨质增生硬化(肿瘤骨)为主 b.骨质破坏少或无 c.骨膜三角
骨肉瘤
混合型: 骨破坏和肿瘤骨同时存在 比例相当
骨肉瘤
鉴别诊断: 1.成骨型转移瘤 2.化脓性骨髓炎 3.骨外伤后血肿骨化 4.骨巨细胞瘤 5.溶骨性转移瘤
注意:本病表现差异大,有时诊断困难
CT
MRI
骨母细胞瘤
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 骨囊肿
骨肉瘤(osteosarcoma)
又名成骨肉瘤,最常见原发恶性骨肿瘤 发生:骨间叶组织,具有成骨功能 好发部位:长骨干骺部(股骨下端、胫骨
上端、肱骨上端干骺部)
骨肉瘤(osteosarcoma)
肿瘤含大量骨母细胞ຫໍສະໝຸດ 骨样组织骨母细胞瘤 临 床: 1.部位:脊椎附件(1/3)、长骨骨干
或干骺端(1/3)、其它部位(1/3) 2.年龄:30岁以下,男性多 3.症状体征:疼痛为主
骨母细胞瘤
影像表现: 1.类圆形膨胀性骨质破坏,大小不一 2.边界清楚、硬化 3.病灶内点状、条状钙化或骨化 MRI:信号不均匀
按部位分型: 髓性骨肉瘤:多见 表面骨肉瘤:少见,骨(皮质)旁型
按来源分型: 原发性:多见 继发性:畸形性骨炎、慢性骨髓炎恶变
骨肉瘤(osteosarcoma)
病 理: 肿瘤细胞具有成骨潜能(瘤性骨样组织和
肿瘤骨) 肿瘤恶性程度高,转移早
骨肉瘤(osteosarcoma)
临 床: 1.青少年(16-25y) 2.局部热、肿、痛,浅静脉怒张 3.碱性磷酸酶升高
发生部位: 发生于软骨内化骨的骨骼 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部或骨端,背向关
节生长,基底可宽可窄 多单发,若多骨多发则为骨软骨瘤病,
与遗传有关
骨软骨瘤
临 床: 1.10-30岁,男性多 2.一般无症状,较大时有压痛、局部畸形 3.若突然增大应考虑恶变
骨软骨瘤
影像表现: 1.干骺端/骨端背离关节的骨性突起 2.骨皮质、骨髓腔与母骨相连续 3.肿瘤顶部可有半环形或菜花状钙化 4.少数有邻近骨骼压迫变形 MRI显示软骨帽
骨样骨瘤
影像表现: 1.骨样组织构成的透亮瘤巢(骨质破坏) 直径一般小于1.5cm 内可有点状钙化--牛眼征 2.周围反应性骨硬化(存有差异)
瘤巢为诊断要点
骨样骨瘤
鉴别诊断: 应力性骨折 慢性硬化性骨髓炎
骨母细胞瘤
又名成骨细胞瘤 为成骨性良性骨肿瘤,少数为恶性或恶变 病 理:
骨肉瘤(osteosarcoma)
MRI: 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 显示肿瘤范围和与神经血管关系价值大
T1WI T2WI
T1WI
T2WI
+C
骨肉瘤(osteosarcoma)
影像分型: 据骨质破坏和肿瘤骨的比例
将肿瘤分为三型: 1.溶骨型 2.成骨型(硬化型) 3.混合型
软骨瘤
病 理: 1.肿瘤为蓝色透明软骨,可粘液样变性 2.肿瘤压迫邻近骨皮质而变薄 3.肿瘤内可出现钙化、骨化颗粒
软骨瘤
临 床: 10-30岁,男性多 局部疼痛、压痛及畸形 若肿瘤突然增大、疼痛加剧--恶变
软骨瘤
影像表现(内生性): 1.髓腔内椭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缘硬化 2.偏心性膨出,骨皮质变薄,内缘可凹
骨肉瘤(osteosarcoma)
影像学表现: 1.干骺部松质骨偏侧性骨质破坏和骨
质增生(肿瘤骨) 2.骨皮质破坏、骨膜新生骨形成及骨膜
新生骨再破坏 3.软组织肿块及其内肿瘤骨形成
骨肉瘤(osteosarcoma)
肿瘤骨: 肿瘤骨是骨肉瘤的本质表现, 是诊断骨肉瘤的重要依据
表现:位于破坏区或软组织肿块内 形态:云絮状/斑块状/针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