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论文的选题与撰写
▲
论文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贪多求全,面面俱到 (2)理性论列有余,联系数学实际不足 (3)实例过多,牵强附会 (4)缺少本地数据和实践效果 (5)样本太少,提纲过于粗疏 (6)内容陈旧,缺乏现代化意识 (7)罗列各家观点,唯独缺乏己见 (8)整段摘抄他文,拼凑成篇
▲
论文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标题冗长,缺乏概括 (2)重点不突出,呈现多中心 (3)语言欠通俗,不简明 (4)用字、用词欠妥 (5)比喻欠妥 (6)文章不分段落,上千字一逗到底 (7)错字、别字并不少见
争做研究型教师
随着我国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展教育 科学研究,提高教学艺术,撰写论文,争做研究型教师, 已成为一种潮流和方向。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 不仅应具备比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教 学研究能力。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 懂得为什么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 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教学规律。
1.结构性原则:注意部分与总体的关系;注意新知与旧知的关系;注意特 殊与一般的关系。
2.激发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唤起思维的火花。 知的3.探参索与与性发原现则。:参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参与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参与新▲
下面以“抽样调查” 这节课为例,谈谈如何立足实践 进行写作的.“抽样调查”这节课很多老师研究过,也 实践过,但对实践中的问题是否能看到,能看到位,需 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2009年4月“中学数学核心概 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课题组在北 京对“抽样调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会上呈现了两位 教师精心设计的抽样调查现场课,课后,对统计有深入 研究的专家不看好此课,原因是对统计教学的核心定位 不准确,并且以确定性思维来进行教学,把统计课上成 了算术课, 体现不出统计学科的特点.平时我们习惯于 把概率统计的教学的重心定位为中考、高考的题型教学, 这是很不合适的.必须重新思考统计的教学,针对专家 提出的问题,对“抽样调查” 概念的内涵以及概念中蕴 涵的数学思想方法重新进行思考,并且对本节课的教学 方式进行新的设计,目的是凸现数学本质,强化概念教 学,同时体现统计学科的教学特点,实现统计的教育价 值.
▲
再例如《课标》强调过程教学,教师对新课引入要比以前更加重视,但
新课引入五花八门,有些教师一味强调引入,课堂本末倒置;有些教师设计的 引入过于花哨,缺乏数学味;有的为了体现数学的应用,设计的情境与实际生 活不符,并且与学生的生活脱离较远;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的 内容与本节课的主题相差甚远等等.面对诸多的问题,有必要对如何科学地引 入新课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我们的教学工作趋于科学化.由于引入新课的过 程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子过程,自然它要符合有关课堂教学过程的一切规 律,它要遵守有关课堂教学的一切原则.于是就认真学习、研究教育学、 心理 学原理, 反复思考、 提炼新课引入的规律,最后形成一篇“新课引入的教学研 究”论文,这篇文章的框架结构为:
▲
如《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0年第8期刊登的 《反比例函数图像生成的教学反思》一文就是作者在听 课的过程中,发现两位老师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生成一 笔带过,而这正好是学生认识上的困难,于是该文笔者 就截取反比例函数图像教学的一个片断,抓住反比例函 数图象教学的难点“为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进行阐述、比较、分析和改进的,最终形成一篇反思性 的论文.再如《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0年第7期 刊登的《数学起始课教学认识的偏差》就是抓住大部分 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略的问题进行反思的.我们知道, 平行四边形这节课的一个任务是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和性质,另一个任务是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这一章的起 始课,因此承担着研究四边形的方法的教学,但教师在 教学中容易忽略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上只注重平行四边 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究,导致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有些缺 失。
▲
重视文章的修改
建议坚持“自我批评与征求他人意见相结合”的 修改原则,提倡站在“作者、读者、编者”的角度进 行“一次修改——二次修改——三次修改……”三级 换位审改法,主张“热成稿(按作者灵感一气呵成)、冷 处理(留一段时间冷静审改)”。
文章的修改常有“读改法”和“冷处理”两种。
▲
选择合适的投稿方向
有一种误解,认为教学研究高不可攀; 还有一种误解,认为反正我能教书,甚至还不失为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那又何必搞教研、多此一举呢?
▲
教研论文依内容划分的几种类型
(1)知识型 (2)经验型 (3Hale Waihona Puke 研讨型 (4)评述型 (5)学术型
▲
教研论文写作的根基
(1)立足于理论 (2)立足于实践 (3)立足于反思
▲
谢谢大家!
例如,“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教学,首先,大多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
理解和把握相对要比其他章节弱一些;其次,教师讲课的底气明显不足,甚至 有些科学性错误。这就说明了教师概率统计的专业素养不够,对“用频率来估 计概率”的教学内容认识理解上有些欠缺.于是收集教师在理解“用频率来估 计概率”上的问题与困惑,认真学习、研究中学教材和大学概率统计的内容, 最后从概率的频率定义,概率与频率的关系,概率与极限的关系,概率与大数 定律的关系,概率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关系,概率与实验次数的关系六 个方面写出一篇“对‘用频率来估计概率’教学中几个关键点的认识”的论 文.
▲
如:“实践建构主义理念,变革中学数学教学”。另外还 有一种“移植”是对论文模式和结构的借鉴。有一位小学 语文教研工作者曾受《编辑学》杂志上“编辑在审稿过程 中的心理定势”的启发,写成了“作文评定中的心理定 势”,他认为,留心别的学科的研究文章,……然后再联系自 己的学科,看看有没有共同之处,或许能获得启示。事实上 有许多教师也是这样做的。在1993年底全国数学教育专 业报刊年会上,发表在1992年《数学教学》杂志上的“浅 谈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获得一等奖,《数学教学》 在1994年第1期上重新发表了该文。随后笔者便注意到了 如下一组结构相似的文章:“提高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心理 换位能力”(《广东教育》1994年12期、《中学物理教 学·复印报刊资料》1995年第2期);“琐议化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心理换位”(《中学化学》1995年第2期);“教师 应替学生着想”(《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5年第5期), “物理教师应具备心理换位能力”(《物理教师》2000年 第10期)。
▲
选题的具体策略
(1)怀疑策略 (2)变换角度策略 (3)类比与移植策略 (4)探究与体察策略
▲
选题的基本途径
(1)从教材研究中获得选题 (2)从教法钻研中获得选题 (3)从实践反思中获得选题 (4)从课堂观察中获得选题 (5)从解题探讨中获得选题 (6)从试题研究中获得选题 (7)从学法指导中获得选题
▲
加强论文的自我管理
文章写成以后,不管是否达到有关杂志的发表要求, 它都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应该给它们建立档案并进行 适当管理,空闲的时候常翻出来看看,以便准确把握文 章的投稿方向及刊用情况,提醒自己在可能发表的期 限以前及时给予修改,重新选择投稿方向。不能一篇 文章石沉大海没有音信,就失去写作的信心,而应该自 我激励,继续创作。许多有丰富研究成果的人也并不 是每投必中的。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稿件可以在不同 时间实行多方向投寄,但不要一稿同时多投,以免一稿 多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投稿方向的选择首先要符合各类杂志的组稿要求,做 到有的放矢。
相对而言,《数学教育学报》偏向教育科研,《中学数 学教学参考》、《数学通报》偏向教学实践,《理科考试 研究》偏向解题研究。当然杂志的选择也没有严格的界 限,从过去经常发生的“一稿多发”的现象中可以看出,优 秀的文章几乎同时符合多家杂志的组稿要求。应该注意 的是,为了减少编辑的麻烦,选中投稿方向后, 要对该杂志 近期刊载的文章多加研究,使自己文章的格式和风格与其 匹配,以提高文章的命中率。
教研论文的选题与撰写
兰州城市学院 数学学院 毛耀忠 2012-9-28
一、绪言
●争做研究型教师 ●教学规律的探索 ●消除撰写教研论文是高不可攀的神秘感 二、论文的选题 ●教研论文依内容划分的几种类型 ●教研论文写作的根基 ●选题的具体策略 ●选题的基本途径 三、论文的撰写 ●论文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论文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教研论文的后期管理 ●重视文章的修改 ●选择合适的投稿方向 ●加强论文的自我管理 ●恪守学术道德,做好稿件管理
▲
教学规律的探索
教学规律的探索,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艺术的形 成是无止境的。只有教研才能使它不断向纵深发展, 开辟广阔前景。
首先,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科学化; 其次,要使师生交流网络化; 第三,教学氛围的艺术化。
▲
消除撰写教研论文是高不可攀的神秘感
数学教研论文是数学教研成果的主要表达形式, 是数学教师或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者就数学教育教 学工作中的某些问题,在进行观察(包括调查)、实 验和思考等研究的基础上所撰写的文章。有些青年数 学教师写不出“教研论文”,主要是存在“撰写教研 论文是高不可攀”的神秘感。
▲
恪守学术道德,做好稿件管理
切莫让“学术不端行为”葬送前程。正式投稿之 前需认真审查稿件是否涉及抄袭剽窃、重复发表、虚 假注释、不实参考文献、不实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 做好投稿记录,及时主动查询审稿情况,切忌一稿多投。 无论稿件是否发表都是自己的教研成果,“寓教于乐、 寓研于乐”,注重学术积累,切忌“临渴掘井”。“去 速成心,修平稳心”、“去功利心,修平常心”,加强自 律、相互监督,自觉维护良好的学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