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制剂的设计全部

药物制剂的设计全部


15
3.可控性 制剂质量的可控性(可预知性和可重复 性),确保制剂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例:中药连翘的制剂:
4.稳定性
稳定性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稳定性的范畴
稳定性试验:
16
5.顺应性 指病人或医务人员对所用药物的接受程度。
长期用药:注射(刺激性、疼痛)
口服(体积大、难于吞咽) 顺应性包括:制剂的使用方法、外观、大小、
19
3.片剂 特点是口服后经崩解,分散成微细颗粒,微粒 中药物溶解后,才能被机体吸收。故某些药物 (难溶性药物)的片剂,虽然崩解时限符合药 典规定,但生物利用度很差,主要是因为药物 没有完全溶出所至。 影响片剂中药物的吸收因素有:加入的粘合剂 种类与用量、压片时的压力、药物的晶型、颗
粒状态及崩解剂、润滑剂等。
生物利用度>60%:如:地西泮、阿司匹林、苯妥
英钠(口服)。
30%<生物利用度< 60%:如: 林可霉素、心得安、
利多卡因(口服、注射)。
30%<生物利用度:如胰岛素、干扰素( < 1%)、 庆大霉素(2%)。
13
二、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使药物制剂在临床上呈现适宜的药理学和治
疗作用,制剂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指标;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
5
第二节 制剂设计的基础
一、给药途径与剂型的确定
(一)临床用药目的及给药途径和剂型的确定
临床疾病有轻重缓急,有的要求全身给药,
有的要求局部给药;有的要求快速吸收、有的要求
缓慢吸收。
临床需要决定给药途径及给药剂型。
6
给药途径在人体可以有以下几种:
1. 口服制剂与口腔用制剂第Leabharlann 五章药物制剂的设计1
复习
举例说明流变学在药剂学(乳剂、混悬剂、软 膏剂)中的应用? 剂型设计、处方组成及制备、质量控制 混悬剂:助悬剂的选择、稳定性、流动性 乳剂:粘度(处方组成) 软膏剂:附着性、铺展性、粘度
2
内 容 提 要
药物制剂的设计基础
药物制剂处方前的研究工作(包括有关药物的
文献检索,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以及药物
1.安全性
制剂的设计应该能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降低刺激性和毒副作用。 药物的毒副作用主要源于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制 剂的设计不当。 例:紫杉醇; 咪唑斯汀(嗜睡)、河豚毒素
14
2.有效性
有效性是剂性和制剂设计的核心与基础,提高 药物的有效性,主要是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和 剂型。 例:多肽蛋白类药物 硝酸甘油 新剂型和新技术: 两性霉素B脂质体、亮丙瑞林微球
11
(二)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给药途径和剂型的确定
药物的某些理化性质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给药
途径和剂型的选择,其中溶解度和稳定性是两
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1. 溶解度
易溶于水的药物 难溶性药物 2. 稳定性
12
(三)生物药剂学及给药途径和剂型的确定
生物利用度(吸收)是决定药物口服或注射给药的
一个重要指标。
形状、色泽、嗅味。
17
三、制剂的剂型与药物的吸收
剂型因素对药物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有很大影响。
主要表现在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作用持续
时间、毒副作用等。 药物的吸收除了受生理因素的
影响外,主要取决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速度与数量。
同一药物不同剂型间吸收差异很大,因此生物利用
度也不同。
(一)固体制剂与药物吸收
口腔、舌下、颊部、胃肠道等。各种口服制剂、含片、
舌下片等。
特点:经口腔、粘膜(舌或胃肠道)吸收而发挥药
效。给药方法简便,安全,易受胃肠道破坏。
剂型设计的要求: ①吸收好 ②无刺激性 ③首过
效应小 ④良好的外部特征 ⑤适于特殊用药人群
7
2. 腔道
直肠、子宫、阴道、尿道、耳道、鼻腔等腔道的
各种栓剂。
特点:可通过直肠等途径吸收起全身作用,以治
9
4. 呼吸道给药
咽喉、支气管、肺部。如喷雾剂、气雾剂、粉 雾剂等。 特点是直接到达作用部位,起效快;可免于胃 肠道破坏; 要求:需要耐压容器与特殊设备,成本较高。
5. 皮肤给药
如外用溶液剂、洗剂、搽剂、软膏、凝胶、硬膏剂、 糊剂、贴剂等。
10
特点:局部起作用或全身作用。具有以下优点:
(1)可避免消化液的破坏与肝首过效应; (2)可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减少胃肠道给药的 副作用; (3)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4)患者可以自主用药等。 剂型要求: 制剂与皮肤有良好的亲和性、铺展性或 粘着性,不影响皮肤的伸缩、不因衣物的摩擦而脱 落,无皮肤刺激性,不影响汗腺、皮脂腺的分泌。
18
1. 散剂与颗粒剂 吸收特点与混悬液相似,吸收前,药物颗粒 必须溶解。
颗粒大小对药物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有很大 影响。其它辅料对药物的溶解与吸收亦有影 响。
2. 胶囊剂 在胃中或肠中崩解较快,药粉可迅速分散, 故药物的溶出较快,吸收较好,生物利用度 较高。如明胶胶囊对药物的溶出有阻碍作用, 通常可有10~20分钟的滞后现象。
疗各种疾病,可免于肝首过效应;也可以只限于
腔道局部起作用,控制粘膜吸收,有利于发挥局
部药效。国外应用比较普遍,国内限于用药习惯,
刚刚开始应用。
8
剂型要求:容量小、剂量小、刺激性小。
3. 血管组织
皮内、皮下、肌内、静脉、动脉、中心静脉等, 注射给药有各种静脉注射剂。
特点:药物作用迅速,吸收快;特别是静注, 不经吸收,直接进入血管,适用于急救用药。 适用于可被消化液破坏的药物。制备工艺与使 用比较复杂,质量要求项目多。 剂型设计要求:无菌、无热源、刺激性小。
4
药物制剂的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药物制剂处方前的研究工作,包括有关药物 的文献检索,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药理学、 药动学数据的掌握。 2. 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治疗需要,结合临床 前研究工作,确定给药的最佳途径,并综合各 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剂型。
3. 选择适宜的添加剂或辅料;考察制剂的各项
制剂的优化设计)。重点讲述药物的多晶型、
药物的分配系数。
介绍药物的分析方法与药物的配伍及相容性。
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
3
第一节 概 述
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起点:剂型设计 依据 1. 药理学、生物药剂学特征 2. 理化性质 3.临床需要 剂型设计的好坏决定全局。 剂型设计的目的:根据临床需求及药物理化性质,确 定给药途径、剂型;选择合适的辅料、制备工艺、筛 选最佳处方、工艺条件,确定包装,形成适合生产和 临床应用的制剂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