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详版课资]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详版课资]


• C、叶杂色或缺绿,有时呈红色,有坏死斑点,茎细……………………… 镁
• C、叶杂色或缺绿,在叶脉间或叶尖和叶缘有坏死小斑点,茎细………… 钾
• C、坏死斑点大而普遍出现于叶脉间,最后出现于叶脉,叶厚,茎短…… 锌
• A、嫩叶病征
• B、顶芽死亡,嫩叶变形和坏死
• C、嫩叶初呈钩状,后从叶尖和叶缘向内死亡……………………………… 钙
课堂优质
1
有收无收在于水
? 收多收少在于肥
课堂优质
2
教学目标
★ 了解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主要生理生化作 用;
★ 掌握植物细胞和根系对矿质元素吸收特点及影 响因素;
★ 了解植物氮代谢的过程及硝酸盐还原过程的特 点;
★ 了解矿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特点;
★ 弄清作物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课堂优质
3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B)N为植物体进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及各种生理活 动 所 必 需 。 例 如 , N 是 参 与 物 质 和 能 量 代 谢 的 ADP、 ATP、CoA、CoQ、FAD、FMN、NAD+、NADP+ 等 物 质的组分。
课堂优质
11
• 4 作物缺素症诊断
• 1)外形观察法 • 2)化学分析法
• 3)加入诊断法
离子通道
膜转运蛋白可分为两大类
载体
课堂优质
24
离子通道
课堂优质
25
载体
课堂优质
26
2.2 主动吸收: 概念: 主动吸收是指细胞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作功
而逆着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离子的过程。
ATP酶
类型
共转运
课堂优质
27
1).ATP酶和载体单向载体运输.swf、同、反向载体
运输.swf
课堂优质
28
2)离子泵运输(质子泵和钙泵) 3)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
课堂优质
33
4 根外营养
4.1 植物根外营养的吸收特点
A)根外营养的主要器官为叶片,故又称为
叶片营养;
B)营养物质可经气孔或角质层进入叶内,
并经胞壁中的外连丝抵达质膜,再进入细 胞,最后到达叶脉韧皮部。
外连丝:是叶片表皮细胞通道,它从角质层的内
侧延伸到表皮细胞的质课堂膜优质。
34
4.2 根外施肥的优点
以离子或不稳定化合物形式存在,可转移 至其他部位循环利用,如N、P、Mg、K、Zn 等,其中以N、P最为典型。当植物缺乏这类元 素时,它们就从衰老组织转移到新生的幼嫩部 位,从代谢水平低的部位转移到代谢旺盛部位, 所以衰老的叶片出现相应的缺素症。Fra bibliotek课堂优质
5
1.3 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A)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 重达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 P、K、Ca、Mg、S、Si等10种元素。
B)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含量甚微,稍多即会发生 毒害的元素包括:Cl、Fe、Mn、B、Zn、Cu、 Mo、Ni、Na等9种元素。
课堂优质
A)在生育后期根部吸肥能力衰退时或营养
临界期时,可根外施肥补充营养;
B)某些肥料(如磷肥)易被土壤固定而根
外施肥无此现象,且用量少;
C)补充植物缺乏的微量元素,用量省、见
效快。
课堂优质
35
5 植物氮代谢
5.1 植物的硝酸盐还原
1) 植物硝酸盐还原的主要过程
A) 硝酸还原(NR)
HNO3
HNO2
B) 亚硝酸还原

E、叶脉失绿…………………………………………………………………硫
课堂优质
13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生物膜
1.1、植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胞基质
原生质体
细胞骨架
细胞器
细胞核
液泡 课堂优质
14
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联系。
共质体:植物体活细胞的原生质体通 过胞间连丝形成的连续整体。
1 植物体内的元素与类别
1.1 矿质元素与非矿质元素
1)矿质元素:将植物烘干并充分燃烧后,余下一 些不能挥发的残烬称为灰分,而以氧化物形式存 在于灰分中的元素称为灰分元素或矿质元素。
2)非矿质元素:燃烧时以气态形式散失到空气中
的元素,如C、H、O、N、S等)。
课堂优质
4
1.2 必需元素与必需的矿物质元素
• 1972年S.Singer和G. Nicolson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
• 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P脂,P脂呈双分子排 列;参与膜组成的蛋白质并不是固定的,有的 处于膜表面紧挨在类脂双分子层中,有的局部 插入类脂双分子层中;类脂有一定的流动性, 流动性取决于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不饱和程 度愈大,流动性愈强。
课堂优质
31
2 根部对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1)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 2)离子进入根部内部。
3 影响根部吸收矿物质的因素
1)温度:过低、过高都不利。如温度过低,代谢弱,能 量不足,主动吸收慢;胞质粘性增大,离子进入困难。 其中以对钾和硅的吸收影响最大。
2)通气状况:影响呼吸作用 根的呼吸作用。
1)解除氨毒; 2)形成新的物质(如氨基酸等); 3)酰胺化得到的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在植物
体内氨不足时可释放出氨。
课堂优质
39
第五节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1 矿物质运输的形式、途径和速度
1.1 矿物质运输的形式
金属离子:以离子状态运输
(P:主要以正磷酸根离子向上运输)
(N:主要以氨基酸和酰胺形式向上运输,少量以 硝酸根离子运输)
B)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如:钾 是40多种酶的辅助因子,还可促进糖类的合成和运输; 另外,镁是光合作用过程关键酶的激活剂。
C)起电化学作用,即离子浓度的平衡、胶体的稳定和
电荷中和等。如:铁在呼吸、光合和氮代谢等方面的氧
化还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课用堂优。质
8
3 作物缺素症状
1)N、P、K的缺素症
(S:主要以硫酸根离子向上运输)
课堂优质
40
1.2 矿物质运输的途径
1)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主要通过韧皮部向上
运输;
2)叶片吸收的矿质元素的上行和下行运输都
以韧皮部为主;木质部中的矿质元素可横 向运输到韧皮部,韧皮部中的矿质元素也
可横向运输到木质部。
课堂优质
41
2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2.1 可再利用元素
6
C.有益元素:某种元素并非植物必需的, 但常在植物体内存在,对植物生长发育 生理功能表现有利作用,并能部分代替 某一必需元素的作用,减缓缺素症的元 素。
如Ni(也有的将其视为必需元素),Na, Si,Co,Se,稀土元素等。
课堂优质
7
2 必需矿质元素的主要生理生化作用
A)是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如:磷存在于磷脂、 核酸和核蛋白中,后三者都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组成成 分;另外,钙是细胞壁的重要元素。
3)溶液浓度:过低、过高都不利。
课堂优质
32
4)pH值:一般作物生育最适的pH值是6-7。在土壤溶液碱性的反
应加强时,Fe、Ca、Mg、Zn呈不溶解状态,能被植物利用的量极 少。在酸性环境中P、K、Ca、Mg等溶解,但植物来不及吸收易被 雨水淋失,易缺乏。而Fe、Al、Mn的溶解度加大,植物受害。
5.2.2 植物的氨同化
5.2.1 植物氨同化的主要方式
1)还原氨基化:氨与α-酮酸结合生成相应氨基酸; 2)氨基交换作用:一种氨基酸的氨基转到一种酮
酸上形成另一种氨基酸和酮酸;
3)氨甲酰磷酸化:氨与二氧化碳、ATP结合形成
氨甲酰磷酸;
4)酰胺化作用:氨与氨基酸结合形成酰胺。
课堂优质
38
5.2.2 植物氨同化的生理意义
质外体:原生质以外的胞间层、细胞 壁、胞间隙及导管空腔。 细胞壁(植物凝激素,伸展蛋白)
课堂优质
15
1.2、细胞的化学成分
• 水:75--85% • 蛋白质(protein):10--20% • 核酸(nucleic acid):1 % • 脂类(fat):2 %,有真脂、磷脂和糖脂
课堂优质
16
1.3、细胞的膜
1) 必需元素的判别准则
A)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 B)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
可以预防和恢复的;
C)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而不是间
接的。
借助溶液培养法矿质和砂基培养法,已证明K、Ca、Mg、 S、P、N、Si、Cl、Fe、Mn、B、Zn、Cu、Mo、Ni、 Na及C、H、O共19种元素为多数植物必需。
• 该假设认为,膜蛋白都是具有一定机能的生理
活性蛋白,有的是有催化作用的酶蛋白,有的
专管携带物质进出膜的“通透酶”,有的则是
载体蛋白,以及物质与信号传递有关的活性蛋
白等。
课堂优质
21
生物膜的结构与特性
课堂优质
22
2 植物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
方式
被动吸收
主动吸收
2.1 被动吸收:
概念 被动吸收指由于扩散作用或其他物理过程而进行 的吸收,是不消耗代谢能量的吸收过程,亦称非代谢 吸收。
课堂优质
12
• 植物缺乏矿质元素的病征检索表
• 病征
缺 乏元素
• A、老叶病征
• B、病征常遍布整株,基部叶片干焦和死亡
• C、植物浅绿,基部叶片黄色,干燥时呈褐色,茎部而细………………… 氮
• C、植株深绿,常呈红或紫色,基部叶片黄色,干燥时暗绿,茎短而细… 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