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广州市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广东省广州市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广东省广州市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6八上·修水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A . 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 . 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 . 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 . 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A . 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 . 2003年10月16日,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C . 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

D . 近段时期以来,小红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二、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默写填空。

(1)曾子曰:“ ________ ,任重而道远。

” (《论语·泰伯》)(2)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________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4)古代有很多抒发愁情的名句,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赋予“愁”以长度;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赋予“愁”以形态;李清照却在《武陵春》中赋予“愁”以重量:“________,________ 。

”三、填空题 (共2题;共8分)4. (4分) (2017七上·盐都月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给划线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大美湿地,水韵盐城。

近年来,我市积极jiàn________行新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资源禀赋________,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系统谋划推进绿色发展,迈向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新zhēng________程。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盐城滨海湿地将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中一颗璀________璨的明珠。

”5. (4分) (2018七下·邢台开学考)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ài xǐ怅然贮蓄狭________迁________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2分)6. (2分) (2016八下·泗阳期中) 根据《水浒传》里的情节,完成下列填空。

①晁盖、吴用等七人因________ ,事发后被官府追捕,走投无路,遂投梁山。

②朝廷前来梁山招安,________(填人名)从梁上跳下,把诏书扯碎,揪住便打,致使第一次招安失败。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7. (17分) (2016八上·南郑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屋舍俨然②仿佛若有光③便要还家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翻译句子: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4)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成语:________。

现在意思是: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8. (7分) (2017九下·邹城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小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①罟(gǔ)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

(1)诗的首句中________一词不仅写现成之景,而且暗示了离别,而另一字________则点染出当时渡口的凄清。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9. (20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妈妈和房客[美国]凯·福布斯①妈妈在窗外贴出“租房启事”,海德先生应租而来。

这是我们家第一次出租房屋,所以妈妈忽略了弄清海德先生的背景和人品,也忘了让他预付房费。

②“房子我很满意,”海德先生说,“今晚我就送行李来,还有我的书。

”他顺顺当当地住进了我家。

平时,他好像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常和善地与我家的孩子逗趣。

当他走过我妈妈坐着的大厅时,总是礼貌地弯弯腰。

我爸爸也喜欢他。

爸爸喜好回忆迁居美国前住过的挪威。

海德去过挪威,他能与爸爸起劲地聊在那儿钓鱼的野趣。

③只有开客栈的杰妮大婶不欣赏我们的房客。

她问:“他什么时候交房租呢?”“向人要钱总难开口,他会很快付清的。

”妈妈答道。

但杰妮大婶只是哼了两声,“这种人我以前见得多了,别指望借给人一件新外套,回来还是好的。

”妈妈笑笑:“兴许你说得对。

”她递上一杯咖啡,止住了杰妮大婶的嘟囔。

④雷雨天里,妈妈担心海德的屋子夜里冷,就让爸爸邀请他到暖和的厨房和我们一起坐。

我的两个姐姐、哥哥尼尔斯、还有我在灯下做作业,爸爸和海德靠着炉子叨着烟斗,妈妈在洗盘子或是在小桌上静静地工作。

⑤海德能辅导尼尔斯的高中课程,有时还帮他学拉丁文。

尼尔斯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不再求爸爸让他停学做工了。

当我们做完了作业,妈妈坐在摇椅上拿起针线时,海德就给我们讲他的旅游奇遇。

噢,他知道的可真多。

那些美妙的历史和地理,便随他走入我们的屋子和生活。

⑥有天晚上,他给我们读狄更斯的书,很快,读书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写好作业,海德就夹一本书来高声朗读,一个神奇的新世界向我们洞开。

⑦妈妈也像我们孩子一样爱听古挪威侠士传奇:“太好听了!”海德还朗读莎士比亚的戏剧。

他悦耳的男低音,听起来像是大演员。

即使在天气暖和的晚上,我们也不再出去玩耍。

妈妈对此很欣慰。

她是不喜欢我们天黑上街的。

而最值得高兴的,还是尼尔斯几乎不再混到街头的野孩子堆里。

有天晚上,孩子们在街上闯了祸,而尼尔斯正和我们一起听《孤星血泪》的最后一章。

⑧就在我们急于听完一个骑士的传奇时,一封信送到了海德手里。

第二天一早,他告诉妈妈要离开。

“我得走了,”他说,“我把这些书留给尼尔斯和其他孩子。

这是一张我所欠房租的支票。

夫人,对您的好心款待,我深表谢意。

”我们再也不能听他读完那个故事了。

⑨我们伤感地看着海德先生离开了,同时,又为能在厨房继续读书感到兴奋。

那么多的书啊!妈妈精心地整理了书堆:“我们可以从这里学到很多东西。

尼尔斯能代替海德先生读书,他也有一副好嗓子。

”我看得出来,这使尼尔斯很自豪。

⑩就在这一天,妈妈向杰妮大婶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收回的还是一件好外套。

”⑪几天后,开面包铺的克瑞波先生来我家,怒气冲天地喊道:“那个海德是个骗子,瞧他给我的支票,全是假货。

银行的人告诉我,他早把款兑光了。

”在一旁的杰妮大婶得意地点着头,那神态分明是说:“看,我不是提醒过你们了吗?你们不听嘛。

”“我敢打赌,他也欠了你们家许多钱,是不是?”克瑞波不无希望地探问道。

⑫妈妈转过身向着我们,目光长久地停留在尼尔斯身上,然后走到炉子边,把支票投入炉火。

⑬“不!”她向克瑞波先生回答道,“不,他什么也不欠。

”(1)请以“妈妈”的口吻概括这篇微型小说的主要情节。

(不超过60字)(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①但姐妮大婶只哼了两声:“这种人我见得多了。

别指望借给人一件新外套,收回来还是好的。

”②妈妈向杰妮大婶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收回的还是一件好外套。

”(3)第⑪段克瑞波的出场,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作答。

(4)小说主要刻画了妈妈和海德先生两个人物形象,请任选一个,结合内容分析。

10. (20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留两个柿子看树①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很难过。

②母亲不识字,但是在生活中处处教导我们节俭。

③挨着院墙有一排粗大的柿子树,黑黢黢的躯干,粗糙皲裂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

霜重秋冷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一片片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

那些饱满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了少女般的音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红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④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

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

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

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不停地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

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儿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没开个儿的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

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挺可惜的,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

”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

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

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⑤从那以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

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

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

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⑦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

而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

”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

”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⑧我愕然,转而一阵心酸。

是啊!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真难过!(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文中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全摘干净,这样写用意何在?(3)体会第⑥段划线句景物描写特点,说说其作用。

(4)通读全文后,说说母亲的话“留两个柿子看树”的弦外之音是什么?八、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 (2015八上·通化期末) 写作: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