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PPT课件
动静脉内瘘
内瘘保护注意事项:
• 禁止在内瘘侧肢体抽血、输液; • 禁止内瘘侧侧卧位;不要将内瘘侧肢体放到身体下面或枕头下面; • 禁止在内瘘侧肢体测血压; • 禁止穿紧袖口上衣;内瘘侧不能佩戴手表及饰物; • 禁止内瘘侧肢体持重及其他用力的活动。直立时内瘘侧肢体可自
然弯曲放到腹部;平卧时内瘘侧肢体放到身体侧面,可在手掌下 垫一枕头,使手部高于上臂,手术切口向上; • 不要长时间下垂。
动静脉内瘘与护理
•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最常用血管通路, 是血液透 析病人的“生命线”。
• 正确使用及护理内瘘,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保 证透析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动静脉内瘘
• 1.内瘘的建立 • 2.内瘘的使用及护理 • 3.内瘘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动静脉内瘘
• 1.内瘘的建立 • 2.内瘘的使用及护理 • 3.内瘘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动静脉内瘘
• 血管通路的类型及选择:
自体内瘘(AVF)首选,其次为移植物血管通路 (AVG),中心静脉导管(CVC)尽量避免使用。 CVC用于: 儿童、心功能不全、生存时间有限和确无
条件建立内瘘的病人 。
动静脉内瘘
头静脉
桡动脉
动静脉内瘘
静脉与动脉吻合术式 A侧侧 B端侧 C侧端 D端端
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
• 1.内瘘的建立 • 2.内瘘的使用及护理 • 3.内瘘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动静脉内瘘
• 内瘘的常见并发症
1.内瘘血管狭窄 2.内瘘血栓形成 3.血管瘤形成 4.内瘘流量过大 5.血管径路感染 6.内瘘窃血综合症
动静脉内瘘
• 内瘘血管狭窄的诊断
1. 望诊:血管形状、走向、驱血实验 2. 触诊:狭窄部位僵硬、变细、远端扩张、搏动增
3.棉签、棉球压迫止血法。 4.改变针位法。 5.止血药局部止血法。
动静脉内瘘
内瘘使用初期止血方法 1. 透析结束后应由护士负责止血,内瘘拔针后压迫 10~20min 2. 以食指及中指压迫皮肤进针点及血管进针点,以不 出血及能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 3. 为预防出血可在回血前5分钟,将冰袋置于动脉处, 使血管收缩加快止血 4. 止血后嘱患者手臂抬高,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加快 止血及预防发生皮下血肿
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
两 点 按 压
动静脉内瘘
按压力度
RIGHT
WRONG
动静脉内瘘
透后发生血肿、淤血等并发症的处理
1. 止血时发生血肿立即予以冰袋冷敷 2. 嘱病人血透24小时后在血肿处涂擦海普林软膏
等外用药,并可用热毛巾热敷消肿 3. 如血肿局部感染,可用碘酒精湿敷,必要时配
合全身抗菌素治疗
强、近端可及震颤 3. 听诊:狭窄部位可听到高尖非连续杂音,近端可
闻及连续杂音 4. 症状:血流量≤180ml/min,静脉压
动静脉内瘘
• 透析中穿刺点渗血处理方法:
1.新眼穿刺法。 2.纱线缠绕法:消毒纱布1块,胶布2~3条,先拆开原有固定
穿刺针的胶布,擦净血迹,消毒针眼,然后从消毒纱布中 抽出纱丝6~8根左右,用手捻成一股,将纱线从穿刺针后 方(与皮肤接合处)绕过,在穿刺针前方交叉,再将纱线两头 捻在一起拉紧,用2~3条胶布固定绳子在皮肤上即可。注 意:用手捻纱绳时,手勿接触纱丝中间,防止污染,纱绳 一定要拉紧,勿使纱绳下滑,并一定要压紧在穿刺针与皮 肤的吻合处,否则不能起到止血效果。
动静脉内瘘
新瘘管初次使用注意事项
1.新瘘管应由有经验护士进行穿刺 2.穿刺前仔细对瘘管进行审视 3.正确选择有效的穿刺点 4.认真仔细地进行穿刺 5.静脉穿刺部位应远离动脉穿刺点
动静脉内瘘
望
动静脉内瘘
摸
动静脉内瘘
听
动静脉内瘘
消 毒
动静脉内瘘
• 穿刺方法:
阶梯法
区域法
动静脉内瘘
扣眼法
• 区域法:内瘘血管的小区域内反复穿刺,穿刺点相隔< 1CM,呈蜂窝状,易形成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 症。
内瘘会导致血管纤维化、管腔狭窄,缩短使用寿命。 • 注意维持足够的血容量,在脱水量大、腹泻、低血压、高热时,注
意内瘘是否通畅。
动静脉内瘘
• 内瘘成熟评估(6个6)
1.提前建立的时间 6个月 2.成熟时间 4~6周 3.可供穿刺长度 >6厘米,走行平滑 4.深度 <0.6厘米 5.管径 >0.6厘米 6.流量 >600毫升/分钟
动静脉内瘘
三 点 固 定 法 穿 刺
动静脉内瘘
三 点 固 定 法 穿 刺
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
• 严格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透析穿刺时,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内瘘早期感 染和手术有关,而后期感染常与穿刺点污染有关。 感染会使内瘘功能丧失,严重者将导致败血症, 是透析死亡的重要原因,需立即处理。对血管穿 刺要求一针见血,避免血管壁的损伤。
• 阶梯法:穿刺点从距离瘘口≥3CM开始穿刺,每次穿刺点 间隔2~3CM,同向移动,到达一定高度后返回最初穿刺点, 如此往返重复,此法虽然并发症较区域法少,但对内瘘血 管长度要求高,具有限制性,一般适用于人工血管动静脉 内瘘患者。
• 扣眼法:每次穿刺都是同样的进针点、进针角度、进针深 度,反复穿刺10次左右形成皮下隧道。扣眼形成前,每次 穿刺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直至皮下隧道形成, 然后采用钝针穿刺,可减少出血和痛苦。此法对血管长度 要求不高,任何术式的动静脉瘘都可以选用,同时还可延 长内瘘使用寿命,明显减少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 发症。
动静脉内瘘
• 动静脉侧端吻合的优点:
1.不影响动脉原有解剖结构 2 .不会产生远端静脉高压 3 .内瘘血流量充足,有桡动脉及尺动脉掌深弓供应 4 .远端动脉窃血情况亦少见
动静脉内瘘
移位后的贵要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
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
• 1.内瘘的建立 • 2.内瘘的使用及护理 • 内瘘术后2~3天换药一次,不要用绷带连续缠绕包扎,不要将胶布粘 接成环状。手术后伤口14天拆线,拆线前手指关节、腕关节禁止做 剧烈运动,以防瘘口出血;防止伤口沾水。拆线后进行功能锻炼, 促成瘘成熟,如握力器。
• 内瘘侧肢体注意保暖。 • 内瘘成熟需4~6周,静脉明显扩张,动脉化的血管壁增厚,过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