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

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

节与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是由母子间Rh血型不符引起的。将高 浓度抗Rh抗体及时注入Rh-产妇体内,使之与分娩 时少量进入母体内的新生儿Rh+红细胞结合,封闭 其Rh抗原决定簇,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 与作用下,使新生儿Rh+红细胞溶解破坏,及时从 母体内清除,从而解除Rh抗原对母体的免疫作用, 避免再次妊娠时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 FcγRIIB (Fc 段结合B 细胞表面的Fc 受体)作为低亲 和力IgG受体介导对多种免疫细胞功能的负反馈调节。 它的两种主要分子异构体IIB1、IIB2分布于不同的细 胞表面并发挥不同的抑制效应。
❖ FcγRIIB可以通过依赖和不依赖于其胞浆区ITIM结构 域的方式抑制细胞的激活效应。
❖ FcγRIIB的表达失衡将导致自身免疫病、肿瘤和感染 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一 分子水平的调节
(一)抗原的调节作用 启动应答的根本因素;抗原的质和量影响
Ir强弱 1、抗原特性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1)抗原的分解、中和及清除,直接制约特异
性免疫应答的强度
沉淀反应
等价
(2)抗原的化学性质、抗原剂量、进入机体方式 及其加工递呈的方式
TI抗原(LPS、荚膜多糖) 体液免疫 IgM; TD抗原(蛋白质类抗原) 体液和细胞免疫 各类Ig;
任何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上都存在着独 特型,它们可以被机体内另一些淋巴细 胞识别而刺激产生抗独特型抗体和致敏 淋巴细胞。 1、独特型-抗独特型相互识别,相互调 节,在免疫系统内部构成网络,发挥重 要的调节作用。
2、抗原进入机体前,体内已存在Ab2、Ab3,但其数量未达 到能引起连锁反应的阈值,故独特型网络保持相互平衡; 3、当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淋巴细胞 克隆增殖,产生大量的抗体(Ab1)和具有独特型抗原受体的 淋巴细胞克隆,二者有作为抗原诱导AId的产生。
Ab2-β:V区与抗原构型类似,模拟抗原,促进 T、B细胞活化、增殖。故又称为抗原的内影
像(内象)。
主要覆盖CDR,部分位于CDR相邻的骨架区。
* 独特型分布部位: 主要覆盖CDR,部分位于 CDR相邻的骨架区。
(3)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调节
抗抗独特型抗体
Ab3 与Ag结合 ↑ 抗独特型抗体
Ab2- β 结合B(T)CR B/T 细胞活化 ↑
Ag Ab1 独特型抗体 ↓
Ab2- α 阻断抗原结合 抑制B/T细胞活化
独特型存在于抗原受体可变区的抗原结合部位及骨架部位,针对CDR部 位的独特型抗体称为β型(Ab2 β ),又称为抗原内影像(internal image ),针对骨架的独特型抗体称为α型(Ab2 α )。
Jerne的独特型网络学说
BCR的V区所具有特异性免疫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 抗独特型抗体(Ab2)。
❖独特型指Ig的V区的抗原特异性决定簇。 ❖每个这样的决定簇称为独特位,每一个Ig分子所具有的一组独 特位称为独特型(Id)。
(2)抗独特型(anti-idiotype Ab,AId)
Ab2-α:封闭抗原与BCR、TCR及Ig分子(Ab1) 结合,抑制T、B细胞活化;
❖作用:

1. 提高机体免疫力,排除外来抗原;

2. 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免疫调节的意义
1) 当某一特定抗原进入机体时,机体通过各种正负免疫调节 机制控制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时限,以清除病原体,维持自 身耐受;
2) 当针对特定抗原的应答不在需要时,机体通过多种调控机 制使免疫系统恢复到静止状态,使机体自身保持自身平衡 与稳定。
膜表面抗原 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游离可溶性抗原 体液免疫应答。
适量免疫应答; 高带耐受和低带耐受。
静脉注射、口服易诱导免疫耐受; 皮内、皮下和肌肉注射易诱导免疫正应答。
2、抗原之间的竞争性抑制
显性表位、隐性表位
结构相似的抗原具有相互干扰特异性免疫应答的 能力。
抗原1进入体内 免疫应答 1~2周后 抗原2进入体内 针对抗原1的免疫应答产 生强度减弱甚至丧失。
3) 免疫应答过强会导致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过弱会发生 免疫缺陷,导致持续感染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生。
免疫调节
❖ 一 分子水平的调节
❖ 二 细胞水平的调节
❖ 三 整体水平的调节作用
❖ 四 群体水平的调节
❖ 五 其他水平的调节:如细胞因子调节、 基因水平调节(如MHC参与对T细胞发 育、T细胞识别抗原及B细胞对TD抗原应 答的调节)等。
2.抗体亲和力的调节
抗体亲和力成熟(antibody afinity maturation)是指 机体正常存在的一种免疫功能状态。在体液免疫中, 再次应答所产生抗体的平均亲和力高于初次免疫应 答。这种现象称为抗体亲和力成熟。
3.Ab + Ag IC (1) 正调:IgM可以促进免疫应答,其机制:
4、AId中的Ab2a可抑制Ab1的分泌并调节抗原特异性淋 巴细胞克隆应答,Ab2β作为内影像,可模拟抗原,增 强、放大抗原的免疫应答。
(二)抗体的调节作用
1、抗体的反馈性调节: 抗体浓度过高时,抗体与抗原结合可降低抗原的 刺激作用。
(1)抗体封闭作用:抗原被抗体封闭; (2)受体交联:BCR-Ag-Ab-FcγRIIb 产 生抑制信号,阻断B细胞应答。
抗原-抗体抑制
受体交联抑制
抑制性IgG受体(FcγRIIB)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意义
促进调理作用; (2) 负调:IgG可以抑制免疫应答,其机制:
抗体封闭作用:抗原被抗体封闭; 受体交联:BCR-Ag-Ab-FcgRIIb 产生抑制信号,阻断B细胞应 答。
4. 独特型 – 抗独特型网络调节
(1)独特型(idiotype,Id) 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不同Ig分子(Ab1)V区及TCR和
免疫调节与 免疫耐受
Ph.D
Email: liuwanhong@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免疫调节 ❖第二节 免疫耐受
第一节 免疫调节 (immunoregulation)
❖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 ❖ 免疫应答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与免疫分 子相互作用形成正负调节的网络结构,并在遗传 基因、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协同作用下 维持机体的平衡和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