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游戏教学”
和政县陈家集学校张晓霞
内容摘要:爱玩、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因此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引入游戏,为学生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竞赛中快乐学习。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课堂“游戏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游戏教学”是一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有效教学方式。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针对他们这一年龄特点,我把“游戏教学”引入语文课堂,让低年级的语文课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也使孩子们爱上语文课,乐于学习语文,从而有效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实现更有效的语文教学。
如何更好地实施“游戏教学”呢?我做了以下三种尝试:
一、运用课前游戏调节课堂气氛
在课前展开游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也使教师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当然,这种游戏并不是信手拈来,而是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层次的基础上,话费心思设计出的。
如在二年级上册《看图写话》一课的教学中,我用了“猜猜猜”的游戏,一名学生上讲台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其他同学猜词语。
这个简单易做的游戏一下子缓解了紧张的课堂气氛,学生就很自然地想到既要认真观察又要用心去想这一方
法,而这种方法对于看图写话又是非常重要的。
运用谜语导入也是一种常见的导入方法,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认识、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
如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是用谜语“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
初生当菜吃,长大当材料。
”导入的,同学之间可以商量也可以从课文中查找谜底。
在教学《葡萄沟》一课,用了谜语“远看玛瑙紫溜溜,近看珍珠圆溜溜。
掐它一把水溜溜,咬它一口酸溜溜。
”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二、在课堂游戏中引入竞争意识。
当教师在进行新课文的讲授时利用问答的形式就会显得苍
白无力,而适当的增加游戏来学习比较单调的内容会使学生的兴趣大为提高,利用游戏竞争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促进学生在游戏中积极的展现自我。
如在做游戏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的好或者回答的对,该小组就可获得奖励,一直累计,这样既可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更大范围的关注到学困生,又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还可利用竞赛中的扣分规则控制课堂气氛,维持课堂纪律。
这种游戏竞赛的方式可用在生字教学中,如开火车读生字,比赛那个小组读得最快最好,还有出示生字注拼音、组词、说句子中也可以运用。
如教学《猫》这一课时,在学习“屏息凝视”一词时,我没有做解释,只是让学生们做出这种动作和表情,让学生自己理解。
在课堂中运用表演这一方式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本相结合,既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一些游戏“摘果子”、“放鞭炮”、“送信”等与“找朋友”和“考考你”类似,只是在不同的情景中变换不同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用的范围都很广,可以运用到拼音、偏旁、生字、词语和句子的训练。
可见,游戏的种类很多,游戏变换的方式也很多,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课型来选择适合的游戏。
三、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在教学形式多变的今天,学生们对于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科目会更加感兴趣,例如音乐、美术、生活、科学等。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将其他学生喜爱的学科渗透到语文课堂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曲导入可能是很多老师喜欢用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在音乐中轻松进入课堂学习。
还可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为学生呈现声情并茂的画面,同时音乐的节奏、旋律会将朗诵者与聆听者拉进乐曲的意境和情感之中,从而产生共鸣。
同样在课堂中也可引入绘画,在教学实践中,我会让学生为一段文字配图既根据文字意义描绘一幅景象,仔细观察图上的细节。
比如在学习春天的课文中,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画出心中的春天,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使学生的形象能力有所提高。
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大胆质疑的精神,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种子发芽成长的课文时,我会让学生们动手播种,并认真观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相互渗透,扩大知识的空间
范围,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
在游戏中,学生不是在做无用的事,他们在探究世界,发现着自己的能力和兴趣。
游戏可以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得到发展,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培养注意力,丰富情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卢梭认为,儿童最好是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不脱离生活,不脱离游戏,这样的学习有趣,易懂,对生活有用。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会更有益于他们认知心理的发展,也会更进一步调动起他们情感的充分参与,从而实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