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组培快繁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花组培快繁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菊花组培快繁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陈喜林陈晓彬陈琦磊
(广东省汕头市海滨华侨公园管理处 汕头 515041)
摘要:为了去除病害复壮菊花,采用侧芽和花序轴两种外植体,分别在MS+6-BA2.0 mg·L-1+NAA0.1 mg·L-1+3%蔗糖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均可诱导产生不定芽,不定芽继续培养长大切成茎段微插于MS+6-BA1.0 mg·L-1+NAA0.1 mg·L-1+3%蔗糖培养基,再经过30 天左右培养增殖4.6倍。

1/2MS+2%蔗糖培养14 天后100%生根。

移栽基质采用泥炭与椰糖各半的混合基质,28 天后成活率98%以上。

上盆后长势旺盛,翠绿健壮。

花朵直径略大,且花色更加洁白,观赏价值更高。

关键词:菊花侧芽培养花序轴培养组培快繁
中图分类号:Q943.1;S68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27—(2009)04—0029—02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

菊花栽培历史悠久,现栽培的为高度杂交种,已成为世界广泛栽培的名花之一。

生产上主要采用扦插方法繁殖,一般名贵品种扦插不仅成活率低,满足不了生产上的需要,而且栽培过程中病害(如黑斑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有逐年加重趋势,长势渐弱。

为复壮几年前开展了针对菊花十几个品种的组织培养工作,现以“汉白吐玉”品种为例,探讨组培快繁及规模化育苗方法,以解决生产上实际问题。

1材料与方法
1.1外植体及处理
10月下旬从汕头市海滨路尾华侨公园苗圃内选择“汉白吐玉”优良单株(几天前喷杀菌剂),轻取带1~2片叶的侧芽和绿豆大小的花蕾,带回实验室,先用洗洁精饱和溶液浸泡4-5min后,流水冲洗20min后置于洁净工作台上,用1%硝酸银消毒10min,然后用无菌水漂洗并不断搅动5~6次,每次3min ,滤纸吸干水分后,用手术刀切取长0.3~0.5cm侧芽(A)。

剥离花蕾得到直径0.2~0.3cm花序轴(B)。

这样就获得A、B两种外植体。

1.2培养基
a.MS+6-BA2.0 mg·L-1+NAA0.1mg·L-1+3%蔗糖;
b.MS+6-BA1.0mg·L-1+NAA0.1mg·L-1+3%蔗糖;
c.1/2MS+2%蔗糖。

以上培养基是经过预备性试验,逐步添加逐步排除的方法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筛选出来的,均以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0.7%琼脂,pH值5.8;121℃条件下蒸汽高压灭菌20min,培养过程中温度保持在25℃±1℃,光照12 h·d-1,光照度3000 lx。

2结果与分析
2.1诱导产生不定芽
将A、B分别接种于培养基a,5 天后观察外植体明显长大,9天后在外植体周围产生黄白色致密的愈伤组织,转瓶一次(相同培养基)到18天后,A的愈伤组织开始分化出绿色芽点,B的愈伤组织20天转瓶一次(相同培养基),到第55天才开始分化出浅绿色不定芽。

不定芽再经过15天左右培养长成高1~2cm,粗0.1~0.2cm 的芽苗。

2.2 继代增殖培养
将分化出芽苗茎段切成1cm左右且带有2~3片叶作为插穗转接培养基b,4天后见0.1cm左右腋芽产生,21天后腋芽长至0.5~1.0cm,28 天后腋芽长至1.0~1.5 cm,35天后长至1.5~2.5cm,这样每30 天左右转瓶一次,其增殖达4.6倍,即可获得大量苗。

2.3生根培养
将经过大量繁殖的芽苗切成1~1.5cm茎段转瓶接培养基c,经15 天左右培养,生根率达100%,根长0.5~
3.0cm,白色不定根3~7条,到28天时平均根数8.5条,
平均根长5.0cm。

2.4试管苗的移栽和基质的选择
经14天生根培养,根长至1.0~2.0cm,叶片舒展,叶色浓绿时即出室炼苗,洗苗移栽。

采用四种移栽基质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泥炭与椰糠各半混合基质优于纯泥炭土、珍珠岩与河沙各半混合基质,更优于纯河沙基质[1]。

在泥炭与椰糠各半混合基质经28天精心养护移栽成活率在98%以上,萌出新叶生出新根,就可以上盆,按菊花生产要求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了。

2.5试管苗与同期扦插苗比较
通过田间观测比对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完整度,试管苗均明显好于扦插苗,且叶片翠绿,不易感染病害,花朵直径略大,花色更加洁白。

观赏期相应更长,达到了预期目的。

(下转第28页)
29
播种后施入沼液500 kg/666.7m2左右。

2.2追肥
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分两期追肥。

2.2.1苗期施肥
在玉米拨节前7~8叶时,条施沼液1000~1500 kg/666.7m2。

2.2.2穗期施肥
在玉米抽穗前10天左右,再施沼液500~1000 kg/666.7m2。

2.3施肥注意事项
2.3.1沼肥出池后的处理
沼肥还原性强,出池后要先在贮粪池中存放5-7天后再施用。

如果立即施用,会与玉米争夺土壤中的氧气,影响种子发芽和根系发育,导致叶片发黄、枯萎。

2.3.2沼肥施用方法
玉米栽培进行沼肥追施时,忌表土撒施,应采用穴施或沟施。

2.3.3控制沼肥的施用量
施用沼肥的量不要太大,一般要比施用普通猪粪肥少;如果盲目大量施用,会导致作物徒长,行间荫蔽,造成减产[3]。

2.3.4施用沼肥应注意事项
不得与草木灰、石灰等碱性肥料混合施用,否则会造成氮肥的损失,降低沼肥的肥效。

3叶面喷施
3.1沼液喷施促生长
分别于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各喷施一次50%的沼液。

有试验表明,沼液喷施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发育,玉米茎杆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变厚,光合作用好,有机养分积累多,能提高玉米产量[4]。

3.2沼液喷施防治玉米螟幼虫
沼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某些抗菌素对作物的病虫害有着直接作用。

沼液无污染、无残毒、无抗药性,是一种“生物农药”。

有试验表明,在螟虫孵化盛期,用沼液50kg+2.5%敢杀死乳油l0ml,配成药液进行叶面喷施[5],可以强化防治效果。

3.3叶面喷施注意事项
3.3.1沼液的选取
选取沼液时,应从正常产气一个月以上的沼气池水压间中层取用,沼液要澄清或用纱面过滤好,以免堵塞喷雾器。

3.3.2沼液的浓度
沼液喷施前要先兑水,一般兑水量为沼液的一半。

如果不先兑水直接施用在叶面上,尤其用于幼苗期,会使作物出现灼伤现象。

3.3.3沼液的使用方法
喷施时,重点应以叶片背面为主,以利吸收,因为叶片正面的角质层厚,不易于吸收利用,而叶片背面布满微气孔,易于吸收利用。

参考文献
[1]毛跃进,江伟,等.鲜食玉米应用沼液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9,1:60
[2]赵利晖,毛伟.沼液浸种对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增刊): 84-85
[3]熊玲.沼肥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7,(16):142、144
[4]韩小平.玉米喷施不同浓度沼液效果试验报告[J].中国沼气,2009,27(3):50-51
[5]胡方才,沈继华,张一锦.沼液对玉米防虫及增产效果试验[J].中国沼气1993,11(2):42-44
(上接第29页)
3小结与讨论
不同品种的菊花诱导不定芽对6-BA、NAA浓度要求有所不同,一般6-BA浓度在1.0~3.0mg·L-1,NAA浓度在0.02~0.2mg·L-1。

采用花序轴和侧芽两种外植体,侧芽诱导不定芽比较容易,而花序轴需要较长时间培养才可以,中间每隔20天要进行一次转瓶,否则时间一长,材料就会发生褐变,影响分化。

花序轴因外面有一层薄膜包裹着,所以花蕾表面便于消毒处理,合适大小更便于剥离。

因此从具有该品种
典型特征的植株上选取饱满、大小合适的花蕾十分必要。

利用组培只能去除病害,要得到完全无病毒植株,就必须要进行脱毒处理,而且一定要用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才行[2]。

参考文献
[1]李放娟,陈喜林,陈琦磊,等.龙翅悬垂秋海棠组培苗的出瓶及栽
培管理技术[J].广东园林,2005增刊:28-29
[2]谭文澄,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1991.171-181
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