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美术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内容提要】:
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创性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创性能力、想象能力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行联想、动手动脑,配合合理的评价方式,并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教育兴趣主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5
这是一个变幻难测的世纪,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重视,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①美术教育更应如此,那么怎样在美术教育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美籍华人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
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

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

在学习“用线生动地描绘物象”这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顺手画了一个圈,并向学生提问:“它像什么?”学生回答:“像太阳。

”“像西瓜。

”“像气球。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我很快画出了这些东西的形象,学生都感觉特别有趣,情绪高昂。

我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曲线,问他们:“像什么?”“一座山。

”“一条蛇。

”“一条小溪。

”“……”一时间,教室里七嘴八舌说个不停,各有各的见解,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自己所能想象出来的东西描绘在作业本上。

其中有一位学生画的是端坐的老渔翁,我请他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全班同学。

他说:“我看老师画的那根线条像块石头,但我在上面加了一块小石头后,又感觉它像一个人,所以就把它改成了一位老渔翁。

”同学们听了以后很受启发,通过想象都画出了令自己满意的画面,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

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又可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作欲。

二、诱发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从而促使学生拓展思维,轻松学习。

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是新颖,越具有强烈的对比度,学生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感觉就会越敏锐、强烈,越容易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探索的强烈愿望。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的美术教学,正像辛勤的“园丁”,不管你多绿、多艳,为了整齐划一,都将在“园丁”修枝剪叶的咔嚓声中被无情地剪掉。

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了一堂完全自由式的课堂。

我先向全班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脑筋急转弯:一棵树上有五只鸟,一枪打死了一只,树上还剩几只鸟?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听完我的要求后,同学们都热情高涨地动手画起来。

结果画出的答案让人感到意外,有的同学画了一棵歪脖子树,树叶很密,树枝中间有一个鸟窝,里面有四只小鸟大张着嘴喊:“妈妈!妈妈……”一只大鸟正躺在地上。

看到这样的画面,感动的让人热泪盈眶,我们的学生真是太可爱了。

有的学生只画了一棵大树,上面一只鸟也没有;有的学生在树上画了四只鸟;也有的学生在树上画出了许多只鸟,旁白:“过了一会,树上又落上了许多只鸟。

”答案的多样,令人兴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令人佩服;学生的创新思维,令人充满信心。

四、力争做到“引导教学”
以前,在写教案的教学过程第一步,我总爱写“组织教学”这四个字,在具体上课过程中也是这样去做的,一是将课堂纪律组织好,让学生能进入“听讲”的状态,二是把学生的思维“组织”到老师的思维之下,使每一个学生能胜利“接受”老师所讲授的内容。

这样恰恰“组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学生有言不敢发,甚至对老师产生一种依赖性,不管怎样,老师总会告诉你一切的。

在一节作文课上,老师要学生描述一场想象中的精彩足球赛。


大多数同学都把电视中看到的球赛,加上多种多样的形容词,绘声绘色地写在练习本上。

然而,每老师却把最高分给了一位“最偷懒”的学生,这位学生的作文只有短短一句话;“很抱歉,由于突然下雨,人们盼望已久的这场球赛只得改期。

”这就是典型的“不盲从”教育,是与传统的“组织教学”完全相对立的一种教育方式。

然而,在接受了新课程的培训以后,完全打破了我的“组织教学”一说。

全新的教材,全新的理念,要求教师用全新的思维去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在美国不少学校有一种教育叫“不育从”教育,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我第一次接触七年级教科书时,心情非常激动。

然而,当我满怀热情的上了几节课以后,就发现同学们的热情还没有我高。

我的授课方式还是围绕在“组织教学”的圈子里。

我很失望,同时也不甘心就这样失败。

经过重新审视自我,调整教学方法,注重细节,这使我觉得收益匪浅。

五、灵活运用教材,发挥更大空间
教材是死的,而方法是活的。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适当的活动方式,也可以自己设计一种更好的、更符合自己学生的活动方式。

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而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六、综合运用其他学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大胆改变单纯美术分科教学的习惯,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显示社会之间的连接点。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七、注意评价方式,体现创新教育。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与本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
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

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②
因此,我认为评价方式的采用,对学生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评价方式得当,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我们的教育的主要任务已不能再是向学生灌输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必须让学生能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地找到适合于他们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学生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后,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总结、评价,有可能会是毫无意义。

而进行严谨的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则是引导这一活动步步深入并获得成功的
关键。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

学生也可以评价老师、评价教材,发表对教材的不同意见,从而打破以往的单一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偶像和权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性人格。

2、注重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表现的评价
学生美术活动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精神,学生的美术操作技能,对于问题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对于各种教学情景和创作时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以及与同学交流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等。

在以上这些活动过程中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或者拓展学生评价的时空,多形式、多渠道地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在班上、小组中由教师指名评,也可以由当事人指定人评,还可以请家人朋友评。

对统一内容,不仅要让多位同学评,还应允许一位同学作多次评价,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创造性地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和便于师生互动的组织形式,民主平等地展开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引导美术创作或设计活动。

3、注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

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③
这是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是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质量的评价,并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教师给予学生的评语和成绩对学生个人及整个班级都有导向作用。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及时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并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

【注释】:
①《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第111页。

②《美术》③
【参考文献】:
《甘肃教育》 2001年1——2期
《陕西教育》 2004年12期
《教育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年2月第1版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第1版《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第1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