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笔记整理(掺杂组培的知识)绪论补充知识点:外层(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性激素(少量)肾上腺(以上均为固醇类激素,维D也属于固醇类激素)内层(髓质)分泌:肾上腺激素(E,强心剂),去甲肾上腺激素案例分析:狗急跳墙狗急跳墙包括2种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兴奋—瞳孔变大;平滑肌舒张,气管口径增大(增大氧吸入量);心跳加快,内脏血管收缩,胃抑制(减少部分的供血量);四肢骨骼肌血流量增大;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提供葡萄糖以供能);胰岛素降低(2)体液调节: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选择:以下可以引起气管口径增大,平滑肌收缩的是?A组胺 B白三烯 C副交感神经兴奋 D交感神经兴奋答案:D组胺和白三烯是过敏反应中,引起气管口径减小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是储备的过程克伦特罗发现“瘦肉精”为拟E选择:人,沙鼠,鱼三者髓质厚度排序为?答案:沙鼠>人>鱼髓质的厚度决定了浓缩尿液的能力,越厚,尿液越浓,节省水分问答/填空:生命的表现:新陈代谢(机体主动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的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表现;兴奋性;适应性;生殖.选择:内环境是指?答案:细胞外液,其作用为为机体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接受细胞的代谢废物;为机体细胞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使酶促反应,生理功能顺利进行. 名词:稳态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在剧烈变化的外界环境中赖以生存及各细胞器官维持正常活动功能的必要条件。
简答/填空:机体如何稳定PH值?血液:血液中存在缓冲对,例如:HCO3-/H2CO3肾:血液内缓冲有限,其余的经肾脏排出体外----“排酸保碱”肺:吸入O2排除CO2肝:当机体的蛋白摄取量大于机体需求(蛋白原料)时,会被分解放能或者转化为氨基酸,会放出-NH3,经肝形成尿素,血液运输至肾再排出体外名词:生物节律生物体内各种功能活动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重复出现发生着节律性的变化,这类变化的节律称生物节律。
(<1天—高频;=1天—中频;>1天—低频)补:松果体:感受光源,分泌褪黑素(随着人体的生长,仅松果体与胸腺直接逐渐衰老)松果体的作用:只能促进睡眠;能够让人产生忧虑感;抑制性激素的分泌问答:比较神经、体液调节的异同之处/机体如何调控稳态(1)概念(本科考试可略)(2)相同点:均为了保持稳态;本质上通过化学物质对效应细胞其作用(3)不同点:神经调节是点对点的作用,快速而准确,但作用部位局限,且持续时间短;体液调节是点对全身的作用,效应缓慢,作用广泛且持续时间长。
选择:反射弧的组成答案: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躯体运动神经;植物性神经)--效应器(骨骼肌随意肌,受大脑控制;平滑肌,内分泌腺,外分泌腺,心肌非随意肌)选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答案:反射名词: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映选择:判断是否为反射?答案:中枢系统参与是必要条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整”选择:人体内最复杂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为?答案:小肠,可分泌40多种激素问答:说明体液调节的三种方式?答案:(1)旁分泌(远距离分泌),经血液运输(2)内分泌(近距离分泌),经组织液传输(3)神经内分泌(自分泌,经细胞内液传输)选择:缺甲状腺激素换什么病?答案:成人患非凹陷性水肿(粘液性水肿)胎儿患呆小症(克订症)选择:肾血管扩张/收缩的限度?答案:扩张极限180mmHg;收缩极限80mmHg选择:正反馈的例子?答案: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分娩;血液凝固判断:所有的条件反射均为前馈√选择:生理学成为一独立学科始于?答案:1682年哈维的《心血运动论》第一章—神经问答: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说明其中涉及的过程?答案:兴奋的产生:利用电极给神经纤维一个阈上刺激,刺激处的膜上电压门控式Na+通道开始少量打开使Na+内流引起膜去极化,到达阈电位后Na+通道全面开放,启动Na+的再生性内流,兴奋产生。
电信号传导:已经兴奋的细胞膜通过局部电流刺激相邻未兴奋的膜使之兴奋,由于外包髓鞘存在不导电的郎式飞节,动作电位只能跨过每一段髓鞘在相邻的郎飞氏结相继出现跳跃式传导,沿着神经纤维向骨骼肌,快速且不衰减的传播。
兴奋的传递:由神经向肌肉上的传导,在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模时,去极化刺激电压门控式Ca2+通道打开。
由于胞外Ca2+浓度高,Ca2+内流,经200多种蛋白的帮助,启动囊泡转移至突触前膜并与之融合,泡内的乙酰胆碱倾囊而出。
Ach经化学扩散通过15-20mm的突触间隙,来到终板膜上,并于其上的N型受体结合,使得受体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受体上的化学门控式通道开放,引起Na+内流(主要)K+外流,终板膜上发生微弱的去极化产生终板膜电位。
终板膜电位叠加使得临近细胞膜去极化打开电压门控式Na+通道,引发Na+的再生性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完成兴奋的传递。
肌细胞收缩:当兴奋传至肌细胞内后,动作电位沿着横管传至肌细胞深处,激活两侧终末池上的电压门控式Ca2+通道开放,使肌质网内的Ca2+释放进入肌浆。
Ca2+与肌钙蛋白的TnC位点结合,信息通过TnI传递给TnT,再引起原肌球蛋白构型发生变化,使其深陷于肌动蛋白的双股螺旋沟中,暴露出肌动蛋白与横桥的结合位点,肌球蛋白的横桥与之结合,水解ATP拉着细肌丝向M线移动,从而引起肌肉收缩。
名词:静息电位指存在于安静细胞,细胞膜两侧的内负外正的电位差成为静息电位RP,它是细胞兴奋的基础。
问答:动作电位AP的研究过程中为何用电来刺激?答案:(1)刺激易获得(2)刺激程度或参数(t/u)可控制(3)电不容易对组织造成伤害问答:画简图是说明AP波形图的构成并说明其机制a.上升支发生去极化,受到刺激后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直至顶峰—峰值b.峰值处Na+通道全部失活,K+通道开启,K+大量且快速外流形成下降支中的负极化(快速上升快速下降的这一过程即虚线以上的部分称为锋电位SP)c.两条虚线之间的为负后电位(后去极化电位),这一过程中K+外流变慢,时间短,结束时回到-70mVd.虚线之下为正后电位(后超极化电位),此时Na-K泵开启,每出3Na进2K,过程耗能,时间长,最终回到原位-70mV名词:动作电位(≈峰电位)细胞受到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快速的可逆的倒转和复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问答:动作电位的全或无?当刺激不到阈强度时不产生AP,一旦到了则迅速出现全部AP;在同一细胞上,AP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改变。
名词:阈强度刚刚引起组织产生AP/SP兴奋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是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指标—唯一指标多选:以下与峰电位同义语的是?SP=AP=兴奋=冲动多选:以下有兴奋性的组织有?神经,肌肉,腺体选择:Na-K泵最本质的作用?维持膜两侧的浓度梯度(细胞外K+少,胞内K+浓度是胞外的40倍)PS:胰岛素是Na-K泵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选择/问答:静息电位=外移的K+的平衡电位问答:血钾对静息电位的影响?血钾浓度↓,胞外K+浓度↓,胞内外K+浓度比↑,外移的K+↑,静息电位↑=组织液钾=细胞外液钾选择:经过低温储存过的血液,细胞外液K+浓度如何变化?浓度升高问答: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1.动作电位产生的动力主要有化学力和电场力;化学力来源于细胞内外Na+1:9的浓度比,由于钠的比例基本不变,可看似化学力不变;电场力来源于细胞膜上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先作为动力逐渐减小至0在作为阻力逐渐升高,且动作电位是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工作的;2.AB段化学力与电场力共同作用于吸收Na+进入胞内,电场力逐渐减小至0(B点)而后电场力产生阻碍作用;且F点后通过Na+再生性内流快速去极化,不再依靠刺激;3.BC段:化学力不变,阻力(电场力)逐渐↑,直至平衡点(C点)Na+不再内流,通道失活到达顶峰;4.AC段为(去极化+负极化≈)去极化,C点为去极化顶峰;5.CD段:去极化顶峰时,K+大量快速的外流,K+通道大量开放,后期K+外流的速度下降,已经外流的对后面的有阻碍作用,形成负后电位;6.DE段(正后电位):Na+,K+复位即3Na+出,2K+进,Na-K泵工作每泵一次正电荷外移一个(生电性Na泵)耗能过程,超极化后电位的产生。
选择:动作电位的幅度本质上为?静息电位的绝对值+Na+的平衡电位判断:动作电位的产生耗能√静息电位的产生(间接)耗能√动作电位直接耗能的过程为正后电位√静息电位的维持需要消耗能量√选择:离子通道的特点?(1)本质上均为蛋白(2)通道不是载体而是孔洞,离子通过速度极快(3)不同的离子通道互相是独立的(4)主要有电压门控式(例:K+通道)和化学门控式两种,还有机械门控式(例:肾动脉自身调节过程中平滑肌膜上有)选择:电压门控式的3种状态为?开放,关闭,失活选择:Na+通道阻断剂为?K+通道阻断剂为?Na+通道阻断剂为TTX河豚鱼毒素K+通道阻断剂为四乙基胺TEA问:如何证明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的内流?回答:1.将枪乌贼神经细胞轴突的浸浴液中的NaCL换成氯化胆碱后,无论如何刺激都不产生动作电位;2.将枪乌贼神经细胞轴突的浸浴液的2/3,换成等渗的葡糖糖溶液,此时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减小;3.电压钳实验和膜片钳实验发现动作电位时有电流通过细胞,该离子为Na+4.把Na+的浓度梯度代入Nernst公示得出Na+的平衡电位近似等于超射值5.向枪乌贼神经细胞轴突的浸浴液中加入TTX(阻断剂),刺激后动作电位不再产生即Na+通道被毁。
问答:证明静息电位的产生为K+外流/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1)将K+的浓度代入Nerst公式得出理论值(对于枪乌贼来说,-87mV,安静时亦有少部分Na+内流抵消部分为-77mV)与实际值相似(2)改变细胞外液K+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发生改变(3)加入四乙基胺后,K+通道阻断,刺激后不再产生动作电位(4)电压钳实验中看到RP中电子流通过细胞,该电子流为K+问答:什么是局部电位/反应,有何特点?1.局部电位:当细胞受到阈下刺激后只能使少量Na+通道开放,少量Na+内流,细胞膜只发生微弱去极化且幅度在阈下刺激范围内,随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只局限于受刺激的局部范围而不能传向远处。
2.特点:a.由阈下刺激引起b.开放Na+通道少c.反应幅度有等级性,(即在阈下刺激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d.电紧张性扩布,具有衰减性,只能传播很短距离e.具有(时间上)总和效应,同一位点不同时间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后产生AP选择:低温储藏过的血液,过一段时间后K+浓度如何变化?答案:细胞外的K+浓度增高问:比较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的异同?答案:1.定义2.相同点:都需要接受刺激;本质上均为Na+内流--K+外流3.不同点:产生电位所接受的刺激强度不同;Na+开放量不同;局部电位可以叠加而峰电位不可以;局部电位具有等级性而峰电位是全或无;局部电位有衰减性而动作电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