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第二章-水分代谢
6. 水具有不可压缩性:使细胞吸水后产生的静水压能维持细胞的紧张 度。
7. 水在结冰时密度较小,冰浮在水面上,使下面的水不易结冰,适宜 水生动植物生存。
.
1.2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水是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 水是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和运输物质的介质 水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 水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
3.1 根系吸水的部位
主要在根的尖端,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 以根毛区的吸水能力最强。
①根毛多,增大了吸收面积 (5~10倍);
②细胞壁外层由果胶质覆盖, 粘性较强,有利于和土壤 胶体粘着和吸水;
③输导组织发达,水分转移 的速度快。
在移栽时尽量保留细根,可以 减轻移栽后植株的萎蔫程度。
1 M 蔗糖溶液:-2.70 MPa 1 M KCl溶液: -4.50 MPa 叶片:-0.2 ~ -1.5 MPa
➢ Rule:水分总是从Ψ高的区域自发地流向Ψ低的区域。
.
(二)植物细胞的水势组成 典型细胞的水势组成: Ψw =Ψπ +Ψp + Ψm
渗透势 (osmotic/solute potential) : Ψπ 压力势 (pressure potential) : Ψp 衬质势 (matrix potential) : Ψm
➢ 水孔蛋白( Aquaporins, AQPs) —微集流
.
Aquaporins are water channels
➢ 细胞膜及液泡膜上的一种内部蛋 白,其多肽链6次穿越膜而形成 孔道,特异地允许水分子通过。
➢ 非水泵,可减小水分子越膜的阻 力而使水顺着水势梯度自由迁移。 一些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影响水孔 蛋白的开、闭而影响水分的跨膜 移动。
.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示意图
.
(二)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
渗透吸水:含有液泡的成熟细胞以渗透作用为动力的吸水 过程。如根系吸水、气孔保卫细胞的吸水等。
吸涨吸水:通过衬质势起主要作用的吸水方式。 如分生组织吸水、种子的萌发吸水等。
.
第3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
根的五大功能:
➢ 将植株固定于土壤中 ➢ 贮藏碳水化合物和其他有机分子 ➢ 合成生物碱和一些激素等重要物质 ➢ 吸收和向茎叶部运输水分和矿物质 ➢ 向根外分泌物质
比热(J/g/˚C ) 4.2 5.0 2.6 2.4
汽化热(J/g) 2452 1334 301 556 523 1226 878
沸点(˚C) 100 -33 -78 -164 -88 65 78
.
1. 水的比热容高:使植物对温度变化具有缓冲调节能力。(单位质量
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
2. 水的汽化热大:使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降低体温,避免高温伤害。
壤表面大气的温度。
.
第2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
2.1 植物细胞构成的渗透系统
渗透作用(osmosis):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水势高的区域 向水势低的区域移动(扩散)的现象。
渗透作用实验:
• 区域1:低浓度溶液 • 区域2:高浓度溶液 • 中 间:隔以半透膜
.
植物细胞可视为一个渗透系统
➢ 细胞膜:半透膜 (semi-permeable membrane) ➢ 细胞质:含多种溶质的溶液。 ➢ 液泡中含多种离子和糖,是发生渗透作用的主要部位。
.
(四)水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
✓ 植物细胞含有大量水分,可产生静水压,以维持细胞的紧张度, 使枝叶挺立,花朵开放,根系得以伸展,从而有利于植物捕获光 能、交换气体、传粉受精以及对水肥的吸收。
(五)水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 水是植物体温调节器:蒸腾降温 ✓ 水对可见光的通透性:光合作用 ✓ 水对植物生存环境的调节:增加大气湿度、改善土壤及土
第2章 植物水分生理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植物体向环境排出水分
.
第1节 水分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2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第3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第4节 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5节 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 第6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
第1节 水分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
1.1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 凡是能影响植物根系生理活动的因素都会影响伤流液的数量和成 分。所以,伤流液的数量和成分,可作为根系活动能力强弱的生 理指标。
.
吐水
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 吐水也是由根压所引起的。 ✓ 作物生长健壮,根系活动较强,吐水量也较多,吐水现象可以作
为根系生理活动的指标,能用以判断苗长势的强弱。 ✓ 吐水汁液的化学成分没有伤流那样复杂,因为吐水是经细胞渗出,
——亲水基团:-NH2, -COOH, -OH(蛋白、核酸、纤维素微纤丝等)
✓ 自由水 (free water) :不被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亲水基团吸引 或吸引力很小,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分。
自由水/束缚水 高 低
原生质 溶胶 凝胶
代谢 旺盛 活性低
生长 快
迟缓
抗逆性 弱 强
.
(二)水是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
.
根系的生长、分布与吸水的关系
深度:小麦、玉米达1.5-2m深
广度:大量的分枝和根毛, 增大根系的表面积
甜玉米幼苗的主根
.
3.2 根系吸水的途径
水分→根毛→皮层→内皮层→中柱薄壁细胞→导管
质外体途径:水分经由细胞壁、细胞间隙以及木质部导管等组成 的质外体的移动途径。(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 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移动速度较慢) 跨膜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 到另一个细胞的过程,其中水分要 两次跨过质膜,主要是膜上的水通 道蛋白起重要作用。
.
1)渗透势(Ψπ)或溶质势(Ψs): 由于溶质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
注:Ψπ为负值,由于Ψπ的存在而使细胞发生渗透作用。
计算公式:Ψπ = -iCRT
式中,C:质量摩尔浓度;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i:解离系数。
.
2)压力势(Ψp):
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当植物细胞吸水膨胀, 原生质体对细胞壁产生一个压力,称之为 膨压(turgor pressure),细胞壁则对原生质 体产生一个反压力,由此生成的势能为Ψp。 反之,植物细胞失水收缩时,原生质体对 细胞壁产生拉力,细胞壁则对原生质体产 生反拉力。
↑↓ ←→ Ψp>0 →←
↑↓
✓ 在细胞吸水膨胀时,Ψp为正值,即降低 细胞的吸水能力;
✓ 在细胞失水收缩时,Ψp为负值,此时细 胞的吸水能力提高。
↓
→
←
↑
.
3)衬质势(Ψm):
由于细胞胶体物质(如蛋白质、纤维素、染色体、膜系统等) 的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
Ψm在液泡化的细胞中被忽略不计,原因: a) 液泡化细胞含水量很高,Ψm趋于0(-0.01MPa左右 ); b) Ψm通过Ψs 和Ψp而影响水势,其作用已包括在Ψs 和Ψp之中。
.
∵内皮层细胞壁上的凯氏带(Casparian strip),不允许离子和水分 子自由通过。
∴离子和水分只能通过共质体途径进入内皮层细胞到达木质部。
根中水分转运是通过质外体空间 → 内皮层细胞原 生质层(共质体)→ 质外体空间(导管)。
内皮层
.
凯氏带
3.3 根系吸水的方式和驱动力
(一) 主动吸水—根压(root pressure)
许多有机物和盐类已被细胞有选择地截留了。
叶尖水孔示意图
.
根压产生的机理
土壤溶液在根内沿质外体向内扩散,
其中的离子则通过主动吸收进入共
质体中,经过连续的共质体系到达
干种子:10-14%。
同一器官和组织在不同生育时期含水量不同
✓ 叶片:生长期含水量高,生长定型后含水量下降。 ✓ 禾谷类种子:发育初期含水量达90%,成熟时降至25%以下。
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 中的含水量不同
✓ 隐蔽、潮湿:含水量高 ✓ 向阳、干燥:含水量低
慈菇
.
2.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 束缚水 (bound water) :被植物细胞中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 亲水基团牢固吸附,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
(一)水的组成和结构
2H和1O共价结合; 2个H-O间夹角105℃; 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故为极性分 子; 相邻水分子之间以H(+)和O(-)以 氢键结合
.
(二)水与植物生命活动有关的理化性质
H2O与其它分子的物理性质比较
H2O NH3 CO2 Methane Ethane Methanol Ethanol
.
➢ 质壁分离(Plasmolysis)
(a→b):蚕豆幼茎表皮置入0.4M蔗糖 溶液,引起植物细胞因液泡失水而使原
生质体和细胞壁的分离。
➢ 质壁分离复原(deplasmolysis)
(a←b):上述组织放回稀溶液中,外界 水进入细胞,液泡体积变大,原生质体随 之扩大,与细胞壁接触,慢慢恢复原状。
.
2.3 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
(一)植物水分移动的方式
➢ 扩散(diffusion) — 浓度为动力:是一种自发过程,物质从浓度高的 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的现象。 —细胞间水分的迁移(短距离运输)
➢ 集流(mass flow) —压力为动力: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 力梯度下共同移动。 —木质部导管和韧皮部筛管中溶液的流动。
——由植物根系代谢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
根压是指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 上升的压力。
大多数植物的根压为0.1~0.2MPa, 有些木本植物的根压可达0.6~0.7MPa。 伤流和吐水是证实根压存在的两种生理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