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49年以前中国考古学的主要成就

1949年以前中国考古学的主要成就

论述1949年以前中国考古学的主要成就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成四个大的阶段,即考古学的萌芽时期、金石学产生与发展的时期、近代考古学的诞生时期和考古学的大发展时期。

1949年以前的中国考古学成就主要包括前三个阶段。

1.考古学的萌芽时期(古代—北宋):我国古代已有少数人认识到古物的重要性并试图加
以解释,有的还以古代遗存作为历史资料。

这一时期古物多为偶然出土,没有正式发掘。

也没有关于考古学的理论著作。

2.金石学的产生与发展时期(北宋—清末):北宋时代,研究古铜器及其铭文和石刻文字
的金石学诞生了。

对宋代金石学有开创之功的是宋仁宗时的刘敞,他的《先秦古器记》是古代最早的金石学专著。

元明两代,金石学的成就不大。

清代是金石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金石学的特点是精于鉴别、详于考订、研究范围较广,并且有一些集成性和综合性的著述。

清末至民国初年,金石学的研究范围更广泛,不仅包括新发现的甲骨、简牍,而且兼收明器和各种杂器,不再限于文字,罗振玉和王国维是当时集大成的金石学家。

3.近代考古学的产生时期(1911—1949年):真正的近代考古学是从五四运动以后开始的。

这一时期考古的主要成就:
a.以北平地质调查所为中心开展了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研究。

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
我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等1921年发掘了仰韶村遗址,第一次证实了我国有石器时代
遗存。

1929年我国学者裴文中在其主持发掘的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了第一个完
整的猿人头盖骨。

1933年发现了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化石以及文化遗
物。

b.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下属的考古组成立于1928年。

此前
两年,李济等发掘了山西夏县西阴村史前遗址,这是第一个我国学者自己发掘的
遗址。

1930—1931年史语所考古组在山东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发掘了一处史前时
代遗址,即龙山文化最早的发现地。

1934年出版的正式发掘报告《城子崖》是我
国出版的第一本田野发掘报告集。

1930年梁思永等发掘了黑龙江的昂昂溪和内蒙
古的赤峰红山等遗址,证明了东北地区存在细石器文化。

1931年梁思永在河南省
安阳市后岗判明了小屯—龙山—仰韶三叠层。

1928—1937年史语所考古组的李济、
梁思永等大批学者对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进行了十五次大规模的发掘,为商史研究
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c.北平研究院(成立于1929年)和营造学社(成立于1930年)的工作也十分重要。

北平研究院成立后发掘了河北易县战国都城燕下都、陕西宝鸡斗鸡台墓葬等遗址,
主要学着有马衡、苏秉琦等。

中国营造学社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调查和研究,
1937年我国建筑家梁思成在山西五台县发现唐代佛光寺大殿,是目前我国现存时
代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

d..在这一期间内一些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做了不少调查和发掘,也有一些是中外考古
学家联合进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