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高考生物全国二卷的模式是6道选择题,4道大题和2个选修大题,试卷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2016、2017和2018三年高考生物难度都不大,侧重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

并注重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也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一、从整体上看,2017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测试生物试题部分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有一定的诠释。

生物命题将科学性作为首要和第一性原则。

试题科学、准确、规范,没有偏题、怪题。

注重基础,考查主干知识和能力全覆盖,很好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

综合性: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在综合能力的考查,重点突出学科内的综合。

三套试卷考查综合性的试题占较大比重,2017年比2016年又有很大提升。

如:Ⅰ卷除第5题外,其他题都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章、节之间和模块之间,进行了知识的重组和构建,综合性试题由2016的84.44%—94、44%。

Ⅱ卷提升幅度更大58.89%—94、44%。

Ⅲ卷86.67%—80%。

综合性试题除跨章节和必修三个模块之间外,在选修模块中考查必修模块的知识,在多年高考题特别是Ⅱ卷中体现明显,如:2016年39题关于果酒、果醋的制作,此题选修1只占4分,考细胞呼吸等必修1的内容占11分。

2017年三套试题均有体现。

这也充分体现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的关系: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拓展和延伸。

科学探究性试题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也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创新性和理性思维的题也有较多体现:体现在试题的呈现方式,是在新情境下,获取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是对核心素养的很好的诠释。

开放性:开放性的试题有进一步的增加。

特别是Ⅰ卷的29题,Ⅲ卷的29、32题,II套的38题,选修模块在开放性上有较大变化,值得关注。

三套试题都在关注生物学科的本质,考查考生对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思维,以及对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

这对于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质疑,对于今后高中生物的教与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已经释放出明确信号,发挥高考的立德树人作用和人才选拔功能,想靠刷题换取高分会越来越难,越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学校越会适应大纲的调整”。

二、各试题的考点分布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试题分析知识内容题序题型等级赋分备注1-1细胞代谢(1)蛋白质功能3-3(4)免疫等1 选择题Ⅱ6 以人体中蛋白质功能为题干,联系实际综合考查蛋白质的多种功能1-3(1)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

3-2(2)神经冲动产生2 选择题Ⅱ6 综合应用,区分物质进入细胞的三种方式和胞吐。

3-2(4)人体内激素的调节3 选择题Ⅱ6 人体生命活动中激素的调节功能(生命观念)1-2(3)水的存在及作用1-3(6)细胞呼吸4 选择题ⅠⅡ6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2(1)遗传物质的探究3-3(4)艾滋病5 选择题Ⅱ6 综合题:必修2和必修3,解决实际问题(生命观念社会责任)1-5(4)癌细胞的特点6 选择题Ⅱ6 基础题(小字部分)实验方法题,突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及因变量的设计。

3-2(4)激素的作用分析29 非选择题Ⅱ8 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因变量及结果分析(科学探究)1-3(4)光合作用及实验30 非选择题Ⅱ8 ,净光合速率及变化原因的分析色素的提取实验3-5(2)能量流动31 非选择题Ⅱ11 信息题,三个原因的分析,是考生不太擅长的题型,很容易分析不到位。

2-3(2)(4)32 非选择题Ⅱ12 遗传推断题,ZW型的性别决定,与常染色体的自由组合5-1(1)微生物的消毒和灭菌37 选修1 15 实验方法6-1(4)基因工程6-2(2)动物细胞工程38 选修3 Ⅱ15 选修3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综合题2018选择题特点总体看文字阅读量不大,虽然综合性比较强,但是比较基础,容易得分。

①试题突出关注了人体健康,例如选择题第1、2、3、5、6题,分别关注了免疫、血糖调节、细胞癌变、艾滋病等。

②必修1考点考查的比较多,例如选择题第1、2、4、6题。

③与近三年高考试题相比较,2018年选择题没有考察遗传规律,但仍然考察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近五年新课标2卷非选择题考点分布29题30题31题32题选修32017 光合作用体温调节种群和群落遗传规律基因工程2016 酶神经调节光合作用遗传规律胚胎工程2015 植物激素动物激素调节生态系统遗传规律蛋白质工程2014 光合作用免疫生态系统遗传规律基因工程2013 植物激素、实验血糖调节生态系统遗传规律植物细胞工程非选择题特点①强化了实验设计的考察。

近些年很少考察有关实验设计题的内容,但是今年29题是一道比较典型的补充完善型实验设计题,涉及到了激素调节中垂体的功能,有一定的开放性,考察了核心素养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②第31题,试题开放度相对较大,文字表述较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入手容易,但想得满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③第32题,考察伴性遗传以及基因互作等遗传规律,第(1)和(2)较常规,与教材联系紧密,贴近生活实际,第(3)小题,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三思。

④选修第38题综合考察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注重了不同专题之间的综合,第(1)小题的第2个和第3个空,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表是2010—2018全国II卷和2017全国I卷三个必修模块的赋分情况统计3从表中可以看出:三个模块考查比例,处于波动状态,必修2近几年分值有上升趋势,特别是在选修3综合考查的比较多。

2018年回落。

在选修模块中考查必修模块的知识,在多年高考题特别是Ⅱ卷中体现明显,如:2016年选修1的题关于果酒、果醋的制作,此题选修1只占4分,而细胞呼吸等必修1的内容占11分。

提醒考生注意*考查了选修3科技探索之路的内容。

特别关注1、试题呈现方式:全国Ⅱ卷:2018年大题2图。

文字信息量明显增大。

2017年Ⅱ(B)卷:选择题2题图和曲线题,答题1道图解题,还有一道绘遗传图解题。

2013—2016年试题呈现方式:2013年除29题是一道图表信息外,其他题均为文字信息。

2014年试题图表信息,曲线图、柱形图、系谱图、图表等题型涉及了五道题。

2015年以文字信息为主,只有1题和29题出现了图表信息题。

2016年6道大题均为图、表等信息题。

建议:复习必修模块时,重点在必修1、2、3三个模块中来进行“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要求的培养。

在选修模块的复习时,要关注与必修模块的相关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

2、从考查的主要内容来看,2010—2018九年试题必考题:必修一主要考查的内容:以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功能为基础,以细胞代谢为核心。

每年细胞代谢(特别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题都占很大的比重:12—27—11—20—19—0—24—15—14。

其中2015年细胞代谢几乎没出题。

2016年细胞代谢出了2道大题。

必修二前几年考查点比较单一,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两对,两对的异常比例(9:4:3),推理到多对。

2012年有所变化,主要考察分离定律(基因突变)的遗传推断;2013年自由组合的遗传推断题;2014年考查了山羊的遗传系谱题;2015年分离和伴性遗传推断题;2016年回归自由组合定律常态推断题;2017年变化较大以概率和基因频率计算为主,特别是考查了画系谱图。

且分值增加,选择题3题,其中第1题:“…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细胞分裂的题和图包括问法都是“久违”了;2018遗传推断题,ZW型的性别决定,与常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必修三考查点主要在两大方面:一是在人体及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其中以人体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为主;二是种群、生态系统几乎每年都会有比较大比重的试题,其中2016、2017和2018年关注环境、健康题及实验探究题增加。

选考题:选修1:芳香油提取——微生物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培养——胡萝卜素的提取(初中:VA—夜盲症)——微生物发酵(必修1:细胞呼吸)——微生物发酵(重视实验方法和原理的分析及细胞代谢等知识的应用)——实验方法和技术。

选修3:植物组织培养(必修1:光合作用)——生态工程(必修3:生态系统)——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工程(必修2: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必修2:遗传规律)——蛋白质工程(必修2:中心法则)——动物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必修2:性染色体组成)——基因工程(侧重于实验目的、原理和原因的分析及中心法则的实际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综合考查。

从上述内容分析:必考题,细胞代谢是考查的重点也是难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考查点灵活多样;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是必修2的重难点,也是考生重要的丢分点;调节和生态复习到位是很好的得分点。

选考题一直是考生较易得分的题,以往考查记忆的题较多,只要考生认真背、记会拿到不错的分数,但2017年三套试题特别是二卷明显增加难度,考查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原因这种开放性问题增加,与生活实际联系,与必修内容(代谢和遗传)有机联系的问题增加,无疑增加了综合性。

也充分体现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的关系: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拓展和延伸。

三、2019年高考复习建议及备考策略2017和2018年的全国课标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卷的确发生了较大变化。

能力要求:更突出科学探究(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能力的考查,如:要求考生会设计实验思路,说明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特别关注这样的问法:“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实验结果和结论的分析等等。

综合性试题的比例明显增加,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占到了非选择题一半左右,以上述实验能力的考查和分析原因的问法为主,此外主要作用及重要概念等的提问,也都是需要考生具备“…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和“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两段话是2017年考纲变化了的能力要求。

能力要求的变化是高三的师生、家长要明确的,也体现出题的导向性,也是试题的难度所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