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

第四章: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

强生公司 我们的使命是减轻病痛 默克公司 为社会提供卓越产品和
服务——提供革新和解 决方案,满足顾客需求, 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表4-2 比较“需求导向”与“产品导向”的使命表述
公 司 “产品导向”表述 生产女士化妆品 生产电话设备 出售石油和天然气 提供娱乐场所 “需求导向”表述 创造魅力和美丽 提供信息沟通工具 提供能源 组织娱乐休闲活动
体现出企业的抱负与发展方向 未来时间的业务组合 未来的公司目标
2、顾客或需求导向
立足需求特别是创造需求来概括企业的存在目的,可以使企业围绕满足
不断发展的需求开发出众多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五)企业使命与愿景的表述要诀
3、语言表述宽窄相宜:
范围太宽可能在语言上太模糊而显得空洞无物,不着边际,从而
企业愿景驱动型管理
企业愿景驱动型管理的出现表明: 90 年代的战略管理理论更加注重强调核心价值、使命、
组织层次的宏大远景目标等对企业变革与长期发展的 激励作用; 更加注重战略的未来导向和长期效果; 被视作90 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基本 趋势。
二、确定企业使命与愿景
(一)相关概念 1、企业使命(mission) 企业使命是企业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 和责任。它阐述了:

三、确定企业战略目标
(二)企业战略目标体系的核心结构 1、市场目标:
产品组合、销售规模、渠道目标(长 Nhomakorabea、宽度)、沟
通目标(手段、费用)。
2、创新目标:
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
3、盈利目标: 4、社会目标:
公共关系、社会责任、政府关系。
靠的预测,制定合理的战略并加以执行。
环境是可预测的,战略制定与执行是可以分离的,战略形成是内容导向
的(与六、七十年代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相适应)
90年代以来的企业经营环境变化
外部环境: 技术创新加剧; 国际竞争激烈; 顾客需求多样与速变
内部环境: 员工自我意识渐强 组织趋于扁平化与弹性
表4—1 企业使命与愿景的关系
企业使命
说明企业的根本性质与存在理由
企业愿景
在特定使命下企业向何方努力、 如何做才能实现使命要求 与战略周期相一致,较为具体 是企业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实际操作中两者往往融在一起
定性的、长期的、抽象的 是企业愿景的基础 顺序:使命——愿景——战略
(三)企业使命与愿景的作用
丧失了企业的特色; 范围太窄,会由于语言上的局限而失去指导意义,失去与目标市 场相似领域中的重要战略机会而限制企业的发展。
最好的办法是: 在企业目前产品需求的基础上提高1~2档的抽象水平进行措辞,这
样做既有利于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又不至于失去具体的业务方向。
(五)企业使命与愿景的表述要诀
企业愿景驱动型管理
如柯林斯和珀斯1994 年发表专著《铸造永存:愿景型
企业的成功特性》,作者认为: 保持核心价值和核心使命不变,同时又使经营目标、战 略与行动适应变化的环境是企业不断自我革新并取得 长期优秀业绩的原因,而构建与贯彻有效的企业愿景 (Company’s Vision)则是成功的关键。
企业愿景驱动型管理
2、核心信仰必须被组织成员共享。
核心价值是一个组织的最基本和持久的信念,它具有内
在性,被组织内的成员所看重,独立于环境、竞争要求 或管理时尚,一般3 —5条。 星,界定着组织边界。
核心使命规定了组织存在的理由,它是组织努力的指明
企业愿景驱动型管理
3、未来显像的作用是激发变革与进步。 真正的宏大远景目标应明确和有力,成为人们努力的焦
一个比较典型的企业战略目标体系
市场:4年内微波炉销售量增加到100万台/年。 产品:5年后淘汰利润率最低的产品。 生产:5年内企业产能提高20%。 资金:5年内流动资金增加到5000万。 研发:5年内陆续投资50万元开发一种新产品。 组织:4年内建立一种分权制的组织结构。 生产率:4年内每个工人的日产量提高10%。 盈利能力:5年内税后利润率增加到15%。 人力资源:5年内为所有员工提供不少于3个月的培训, 人均费用不超过8000元。 社会责任:5年内向希望工程捐款总额200万元。
具体来说,该理论的要点如下:
企业愿景驱动型管理
1、一个好的公司愿景应包括两个部分: (1)核心信仰(Core Ideology): 又包括核心价值(Core Value) 和核心使命(Core
Purpose) ,用以规定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存在的原 因,是企业长久不变的东西; (2)未来显像( Envisionde Future) : 包括10 到30 年努力来实现的宏大远景目标 (Big ,Hairy ,Audacious Goals ,记作BHAG) 和对它 的鲜活描述(Vivid Descriptions) ,它们是企业期望 去变成、创造、并需要重大改变和进步才能获取的东 西,其作用是激发变革与进步。
第四章: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
一、愿景驱动式管理 二、确定企业使命与愿景 三、确定企业战略目标 四、战略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愿景驱动式管理 ——90年代后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之一
传统战略范式:
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的重点是分析和推理 前提是通过经验和洞察力的结合,高层管理者可以对未来进行可
企业的任务是什么; 这些任务的必要性; 企业能为社会作出怎样的独特贡献; 说明了企业的价值观、信念、原则; 揭示企业长远前景;
二、确定企业使命与愿景
(一)相关概念 2、企业愿景(vision)——远景或展望 是在汇集全体员工共同心愿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展 望。
(二)企业使命与愿景的关系
企业愿景驱动型管理
90 年代以后,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宗旨或使命对
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出现了所谓的愿景驱动 式管理。这其中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有:
哈梅尔与普拉哈拉德(Hamel ,Prahalad ,1989) 提出的“战略意
图”(Strategic Intent) 概念; 彼得.圣吉(Senge ,1990) 提出的共同愿景( Shared Vision)概 念 ; 柯林斯和珀斯(Collins ,Porras ,1994) 提出的“愿景型企 业”(Visionary Company)
股东; 雇员;
顾客;
竞争者; 政府; 公众
内部要求者 董事会 管理阶层 股东 雇员
企业使命
外部要求者 顾客 供应商 竞争者 政府 当地社区 普通公众
图4-1 决定企业使命因素
三、确定企业战略目标
使命与愿景是抽象的、原则性的,必须转化成
具体的、可衡量的行动标准,这就是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执行其使命所 预期达到的成果。
景,而且要求创造各种有形的机制配合核心信仰的保持 和激发实现未来显像的各种变革。这些机制包括:
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氛围; 适合企业特性的员工遴选与培训; 企业内部成长的领导人选择机制; 永不满足的自我改善(自我超越)
这些机制相互配合并且紧密围绕企业愿景,这是愿景型
企业持久而有活力的机制保障。
三、确定企业战略目标
(一)战略目标的一般构成
盈利能力:利润、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每股收益、所有者


权益报酬率等。 生产效率:投入产出比、年产量、成本降低率、设备自动化水平 等。 市场地位:市场占有率、销售额、交货及时率、顾客满意度等。 产品结构:产品组合宽度、深度、新产品产值占比、新产品销售 额占比、新开发产品数等。 财务状况:资本结构、流动资金、红利偿付、收益增长、资本回 报率、信用评级等。 研究开发能力:创新项目、研发费用占比、专利数等。 人力资源:员工培训计划、技术人员占比、人员流动率等。 企业社会责任:
传统战略管理范式面对的挑战及相应转变
理论重点由经营宗旨制定转为愿景驱动型管理; 适应环境变化为主的竞争定位理论转为以创造未来为
主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战略制定与执行相分离转向两者相联系的战略形成观; 竞争为主导转向竞争与合作并重; 由高层管理者承担全部战略管理责任转向激发员工努 力与组织学习
1、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与目标
界定战略边界 防止盲目多元(现实中的企业科、工、贸、房、金……)
2、战略制定的前提
3、战略实施的条件 4、有利于核心能力培育
5、增强企业可视性,利于社会形象树立
(四)企业使命与愿景的表述内容
1、顾客需求的角度
强生公司:我们的使命是减轻病痛
AT&T:我们所致力的事业是将人们连接在一起,使他们更容易
相互交流,并得到信息,我们要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的需求,我们要在全世界做到最好。
(四)企业使命与愿景的表述内容
2、从产品或服务的角度
苹果公司: 为全世界的学生、教育工作者、设计人员、科学家、
工程师、商人和其他消费者带来最好的个人电脑产品 和支持。
企业愿景驱动型管理
70 年代,管理学者就认识到企业使命或宗旨(Mission)
的制定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80 年代,大部分战略管理著作都把定义企业使命或宗
旨看作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项首要任务,并且积极探讨 企业宗旨的内涵。
受到广泛认同的企业的宗旨说明书(Mission
Statement) 内容是戴维提出的九个基本部分:顾客、 产品或服务、市场、技术、生存、增长与盈利水平、 经营哲学、自我概念、公众形象,对雇员的考虑 (David ,1989)
点,并且是团队精神的催化剂。 它应有明确的期限,并且容易理解。对组织整体来讲, 这个目标应该需要10 —30 年的努力来完成。 合适的宏大远景目标的设定要超出组织的现有能力和 目前环境,并且是需要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创 造性的过程。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