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摘要:近年来,电力部门不断推进智能电表的应用,并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不
但能够促进营配贯通,业务集成等水平,也为我国建设一体化电量和线损管理系
统奠定了基础,并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设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需要以业务
扩张为源动力,规范业务协同,提高供电质量,促进业务整合和数据共享,破除
传统限制,实现科学、高效的线损管理,并为其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基于这一
背景,电力企业提出了建设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并从数据治理入手,依
托建设庞大的数据中心加强数据管理,破除信息壁垒,促进电力系统的业务有机
融合。

关键词: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系统建设
线损率衡量电网规划质量、电力运行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同时
线损管理也是电力企业的重点工作之一。

但是由于人工抄表方式的影响,电力供
应和销售长期不同步,线损率变化较大。

为了实现高效的电力建设,加强电力供
应质量,本文着重分析了一体化电量和线损管理系统的建设,并探究其具体应用,以供今后工作参考借鉴。

1 线损产生的原因
1.1 电阻作用
电路导线、变压设备和电动机组等都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导体结构,主要以
铜或铝为主要材料。

当其中有电流通过时,金属导体会因为自身的电阻性质对电
流产生阻抗,一般称为导体的电阻。

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电流需要克服导体的
电阻作用,因此会造成一定量的电能损失,这通常体现在导体发热现象中。

因为
这部分的电能损失由因为导体电阻导致的,所以通常属于一种电阻损耗,损耗的
程度与电流大小成比例。

电路中的电流变化会导致电阻损耗的相应改变,也可
以称为可变损耗。

变压器、电动机等损耗通俗称为铜损。

1.2 磁场作用
供电过程中需要建立和维持交变磁场,才能够使变压器发挥升压和降压的作用。

而电动机通过建立和维持旋转磁场,以便操作和驱动生产机械进行工作。

在电气设备中电流能够根据洛伦兹法则产生磁场,这一的过程称为电磁转换过程。

由于交变磁场的作用,会在电气设备内部造成磁滞和涡流现象,这属于导体加热
现象,从而导致电能损失。

因为这种损耗产生于电磁转换的过程中,同时也可以
称为励磁损耗,其鞥能够使其中的铁芯散发热量因而也称为铁损。

励磁损耗与通
过电气设备的电流值没有密切关系,但是与连接到电气设备的电网电压密切相关。

如果电网的电压恒定时,产生的电能损耗也是固定值,因此励磁损耗也称为固定
损耗。

1.3 管理方面因素
因为缺乏对供电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严格管理,造成工作漏洞,造成经常
发生不规范用电以及偷盗用电的问题出现,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例如电器元件漏电、计量设备损坏以及漏抄、错抄电表等情况,以造成电能的过
度损失。

同时这类因素造成的损失并没有可遵循的规律,所以不容易对损失进行
计算统计,因此称不明损失。

在供电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不明损耗,因此也称为运
行损耗。

有些单位将低压用户划分为单月抄表或双月抄表,造成电力供应和销
售抄表时间不同,这也会对线损统计产生不利影响。

1.4 其他原因
例如,110kV 及更高压的传输线路导体中因为电能放电效应而引起的电能损失。

在电场作用下,各种电气设备的非绝缘部件因为介电常数和介质极化的滞后
效应,从而在电气设备之中出现发热而消耗电能,这类的损耗统称为介损。

2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集成需求
2.1 数据集成需求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主要涵盖多方面的复杂内容,通常包括线损管理中的
同期线损管理、文件管理、拓扑管理、统计线损管理、理论线损管理、指标管理、线损监测等重点内容,必须和研发、监管、营销和调控等部门做好数据和业务的
集成工作,实现数据完整、精确、高效地传输密切关系到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质量。

2.2 系统层面需求
对于这方面的集成内容通常需要分割为两部分内容,即平台集成和数据集成。

通过对系统数据的整合传输,从而将国家电网总部与各地电力公司之间平台进行
连接。

其中数据集成重点涵盖发展、调控、营销等专业部门的有机集成;而平台
集成包含了大数据平台、营销数据平台、电网 GIS 平台、PMS系统和统一授权平
台等集成。

2.3 平台集成需求
建设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平台需要集成多种平台为一体,包括数据中
心平台、营销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电网 GIS 平台和统一授权平台等多平台的
集成。

3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部署方案
3.1 系统部署环境
系统部署环境的物理构架主要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接口服务器、大数据服务器等。

而系统部署的逻辑构架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线损应用服务、
接口服务器、大数据服务器等构成。

3.2 系统部署方案
需要配备齐全所需的全部硬件条件,并妥善完成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的部署
工作,从而保障顺利地开展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方案部署工作,将系统所
需的各类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等等构件完全无误地准备齐全并安装好,然后开始
验证系统的部署情况,重点涵盖集成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验证测试。

(1)集成测试。

需要统筹协调各业务系统制造商及相关科室单位,高效地
组织实施系统集成功能的集成测试工作,从而证实系统集成功能是否正确和可行。

(2)功能测试。

关于涵盖系统的基本功能和集成功能的内容,需要根据系
统方案在良好的测试环境中开展相关配置和测试工作,从而使得系统升级和部署
可以符合相关的设计要求。

(3)性能测试。

通过全面地测试系统的响应速度、系统可靠性和系统运行
速率等各个方面,对不同测试项目下的应用系统进行全方位检查,以保证各部门
能够正常工作。

(4)验证测试。

根据上述集成测试等各项测试工作的实际数据情况,对于
其余的各类系统,包括调控、营销系统、PMS 系统、GIS 等系统进行验证无误确认,这需要相关负责人在文件上签字确认,并提交详细的测试环境、测试报告和
测试实例,同时需要开展用户确认测试,而且对测试的具体情况报告进行公开。

4 结语
综上所述,线损率能够显著地体现出我国电网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以及电力
部门的生产运营情况和管理水平高低,是衡量电力行业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同
样线损管理也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降低损失和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所以,电力部门需要全力进行营配贯通的实施,促进电力业务的整合,实现电力数据的实时共享,并通过研究、开发一体化电量和线损管理系统,进行顶层设计,优化线损管理模式,提高电力系统的集成能力和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水平,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志飞,蔡金明,赵宏益,等.探究 10kV 线路供电能力评估体系的研究及其应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2):10-14.
[2]刘期坤,李舜姚,党三磊,等.探究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台区同期线损管理研究[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14(28):23-25.
[3]纪书军,李正哲,郭威,等.试析基于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河北电力技术,2017,35(02):26-29.
[4]冷叶华,陈鸿琳,李欣然,等.探究基于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的通气线损系统建设与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9(18):108-114.
[5]吴鸿亮,刘道新,董效楠,等.探究基于 J2EE 架构的线损理论计算与诊断分析系统开发与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23(5):18-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