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学生爱上写作论文

让学生爱上写作论文

让学生爱上写作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语文老师都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可是如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重现生活,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我从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从细处着手,降低难度,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激起学生心中的真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和培养学生爱上写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从细处着手,降低难度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提到写作文,一些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特别希望老师能通晓他们心中想说又难以表达的情感。

或给个开头,或提供词汇、句式,或帮助选择材料等,让他们有话可写。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作文、爱作文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总觉得无东西可写;再次就是词汇积累少,作文言辞干瘪、呆板,缺乏个性。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注重教师如何教,却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学生喜欢写些什么,喜欢教师怎么上作文指导课,喜欢老师怎么评价自己的作文等等,教师都心中无数,而是自作多情的瞎指挥,造成了很多学生对作文丧失兴趣。

以上的难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呢?《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切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此,在小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力求做到:让作文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家园,成为记载自己人生的史记。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起点。

”习作中,教师要充分体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的习作理念,通过作文前的指导,使学生感觉到对这次作文很有兴趣,有话可写,感觉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想要赶快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出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习作中充分体现由说到写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的积累,使学生感觉到这次作文有不少内容可以写。

可以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获得作文素材,从这么多的内容中选择最能写好的内容去写,开启学生习作的“素材库”。

二、激起学生心中的真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有人认为学生文章写不好是因为没有掌握写作的技巧,于是在习作指导中十分注重技巧的传授。

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该教的都教了,学生该接受的都接受了。

可是,学生描述人物,语言十分艰涩,下笔困难,难以写出老师所期待的习作。

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师过分用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来固定学生的表达,忽视了习作中最为本质的因素——情感。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

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揭示了人写作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学生习作也是如此。

若心无所思,情无所动,必然搜肠刮肚,也写不出文章来。

由于老师的指导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没有适切情感抒发的迸发点,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写作技巧只是一组空洞的概念,给予的越多,学生写作所面临的心理障碍就越大。

在作文教学中,我告诉学生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

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

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

“感受亲情”原本是一种十分抽象的情感体验,如果不是生活的有心人,很难感觉到这种人间最崇高的情感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每时每刻都跟随着我们。

因此,我采用了“回忆生活”、“情景再现”、“想象描述”、“故事讲述”、“诗歌渲染”、“生活重现”等立体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交流,获得了“发现美的眼睛”,在交流中酝酿感情,在交流中深化情感,获得一吐为快的情感需求。

学生从“没感觉”到“有感觉”再到“深深感动”,这样的指导看不到指导的痕迹,而学生获得了表达真情的需要,写作不再是负担,而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三、重视作文评讲,保持学生继续写作的动力
首先在批阅过程中,要随时把握学生作文的优缺点,随时发现学生作文的一些共性问题,随时记录下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例子以及自己在批阅时闪现的一些思想的火花。

只有对学生习作的精批细改,广泛积累讲评素材,通盘把握,个别对待,讲评作文时才能有的放矢、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其次要根据这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来确定讲评的内容,因为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也就是学生写作的努力目标,学生能够达成目标就
意味着写作的成功。

选择学生此次作文中的一两个主要问题作为讲评的重点,围绕重点,给以“重锤”敲打,让学生在讲评训练中有所发现,有所体会,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做到“一课一得”。

再次作文讲评不能一味的只是由教师唱“独角戏”,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形式,如师生共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讲评过程中。

最后作文讲评后,要让学生及时归纳总结。

可指导学生写作文后记,以总结本次作文的得失,消化批改和讲评;也可针对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布置练习,如改病句和练习,重拟标题的练习,根据主题安排结构练习,重写的练习等;还可指导学生习作,使其得到发表的机会。

总之,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只要我们教师正确认识作文教学的目标,降低学生作文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有序的指导,一定能够逐渐让学生爱上写作进而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