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27岁,宫内孕第一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达高峰,是在A.孕24~25周B.孕26~28周C.孕32~34周D.孕35~36周E.孕37~38周【答案】:C【解析】:考察妊娠期母体循环及血液系统的变化。
心排出量约自妊娠10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
2.女34岁,孕24+6周,此时胎儿发育的特征为A.体重为1000gB.身长30cmC.皮下脂肪发育良好D.指甲已达指端E.面部毳毛已脱落【答案】:B【解析】:妊娠24周末:胎儿身长约30cm,体重约700g,各脏器均已发育,皮下脂肪开始沉积,但皮肤仍呈皱缩状,出现眉毛及睫毛;妊娠32周末:面部毳毛已脱;妊娠36周末:皮下脂肪发育良好,指(趾)甲已达指(趾)尖。
3.女33岁,宫内孕38周,此时羊水量约为A.500mlB.600mlC.700mlD.800mlE.1000ml【答案】:E【解析】:考察正常足月妊娠的羊水量。
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约为1000ml。
4.女32岁,第一胎37+1周,产科做常规检查,关于胎产式的描述错误的是A.两纵轴交叉称斜产式B.两纵轴平行称纵产式C.分娩中横产式可转换为纵产式D.两纵轴垂直称横产式E.胎产式是胎儿纵轴与母亲纵轴的关系【答案】:C【解析】: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
两轴平行者称纵产式,两轴垂直者称横产式。
两轴交叉者称斜产式,属暂时的,在分娩过程中多数转为纵产式,偶尔转成横产式。
5.女31岁第一胎,常规骨盆测量,中骨盆横径是指A.髂棘间径B.对角径C.坐骨结节间径D.骶耻外径E.坐骨棘间径【答案】:E【解析】:中骨盆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为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6.女29岁,第一胎,产科检查为早期妊娠,是指A.6周末以前B.8周末以前C.10周末以前D.12周末以前E.14周末以前【答案】:D【解析】:考察妊娠期的分期。
根据妊娠不同时期的特点,临床将妊娠全过程共40周分为3个时期:妊娠12周末以前称早期妊娠,第13~27周末称中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称晚期妊娠。
7.女24岁,第一胎37周临产,阴道检查头先露,最多见的是A.面先露B.顶先露C.枕先露D.额先露E.前囟先露【答案】:C【解析】: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头先露最多见。
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有肩先露。
头先露因胎头屈伸程度不同分为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面先露;臀先露又因入盆的先露部分不同,可分为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单足先露和双足先露,偶见头先露或臀先露与胎手或胎臀同时入盆,称复合先露。
8.女25岁,第一胎孕19周自觉胎动,有关胎动错误的是A.胎儿在子宫内冲击子宫壁的活动称胎动B.正常胎动每小时为3~5次C.首次胎动多在妊娠18~20周时D.腹壁薄而松弛的孕妇可在腹壁看到胎动E.羊水过多者胎动明显【答案】:E【解析】:胎儿在子宫内冲击子宫壁的活动称胎动,孕妇于妊娠18~20周时开始自觉胎动,胎动每小时约3~5次。
腹壁薄而松弛的孕妇可在腹壁看到胎动,羊水过多者不易自觉胎动。
9.女30岁,宫内孕第一胎,关于妊娠期子宫的变化,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妊娠早期子宫略呈球形B.妊娠中期起子宫肌壁逐渐增厚直至足月C.宫底部于妊娠后期增长最快D.妊娠后期,子宫大多有不同程度右旋E.足月妊娠时子宫下段可伸长至7~10cm【答案】:B【解析】:考察妊娠期母体子宫的变化。
妊娠早期子宫呈球形且不对称,妊娠晚期子宫多呈不同程度的右旋。
子宫壁妊娠中期逐渐增厚,妊娠末期又渐薄。
宫底部于妊娠后期增长最快。
子宫峡部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形成子宫下段,临产时其长度可达7~10cm。
10.女33岁,新婚后闭经,出现早孕反应,尿妊娠试验阳性,关于早孕反应错误的是A.约在停经6周才有B.每个妊娠妇女均会出现C.以恶心、呕吐、偏食等现象为主D.约于妊娠12周消失E.反应过重、持续时间过长为异常【答案】:B【解析】:约半数妇女于妊娠早期(停经6周左右)出现头晕、乏力、嗜睡、流涎、食欲缺乏、喜食酸物或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称为早孕反应。
恶心、晨起呕吐可能与体内HCG增多、胃酸分泌减少以及胃排空时间延长有关,多于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
11.女32岁,第一胎孕30周,医生做骨盆外测量,从耻骨联合下缘到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是A.骨盆入口前后径B.骨盆出口前后径C.对角径(骶耻内径)D.真结合径E.中骨盆前后径【答案】:C【解析】:考察产前骨盆测量。
骨盆内测量常用径线有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即为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真结合径正常值约为11cm。
12.女30岁,第一胎37+4周阴道分娩,胎盘胎膜娩出完整,关于胎膜的组成,正确的是A.绒毛膜、真蜕膜B.底蜕膜、羊膜C.包蜕膜、羊膜D.外层绒毛膜、内层羊膜E.外层羊膜、内层绒毛膜【答案】:D【解析】:考察胎膜的组成。
胎膜是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胎膜外层为绒毛膜,在发育过程中因缺乏营养供应而逐渐退化萎缩成为平滑绒毛膜,妊娠晚期与羊膜紧密相贴,但能与羊膜完全分开。
13.女29岁,第一胎32周,B超提示胎盘附着子宫后壁,关于胎盘的防御功能正确的是A.胎盘的屏障功能是很强的B.弓形虫、螺旋体不能进入胎儿体内C.流感、风疹等病毒不能感染胎儿D.药物不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致畸E.IgG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答案】:E【解析】:母血中的免疫物质如IgG可以通过胎盘,使胎儿得到抗体,对胎儿起保护作用。
但各种病毒、细菌、弓形虫、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等可在胎盘形成病灶,破坏绒毛结构,从而感染胎儿。
14.女26岁,第一胎32周,妊娠合并糖尿病,B超提示羊水量过多,关于羊水的功能错误的是A.防止胎体粘连及胎体畸形B.有利于胎儿体液平衡C.临产时避免胎儿局部变压D.有利于母儿进行代谢物质交换E.妊娠期减少胎动所致的不适【答案】:D【解析】:羊水有利于胎儿体液平衡,临产宫缩时,尤在第一产程初期,羊水直接受宫缩压力能使压力均匀分布,避免胎儿局部受压。
妊娠期羊水可减少因胎动给母亲带来的不适感。
15.25岁第一胎,妊娠期母体呼吸系统的生理变化,错误的描述是A.呼吸次数每分钟不超过20次,但呼吸较深B.以胸式呼吸为主C.孕妇易患上呼吸道感染D.以腹式呼吸为主E.肺活量无明显改变【答案】:D【解析】:考察妊娠期母体呼吸系统的变化。
循环及血液系统妊娠后期子宫增大,膈肌活动幅度减少,使孕妇以胸式呼吸为主,气体交换保持不减。
呼吸次数在妊娠期变化不大,每分钟不超过20次,但呼吸较深。
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妊娠后期因横膈上升,平卧后有呼吸困难感,睡眠时稍垫高头部可减轻症状。
16.26岁女,初次妊娠就诊,临床常用推算预产期的依据是A.早孕反应开始的时间B.末次月经开始的第1天C.孕早期的妇科检查结果D.开始感觉到胎动的时间E.测量宫底的高度【答案】:B【解析】:考察预产期的推算方法。
预产期推算计算方法为末次月经第1天起,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
如为阴历,月份仍减3或加9,但日期加15。
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以相差1~2周。
17.女29岁,闭经42天,尿妊娠试验阳性,此时孕妇不可能出现的体征是A.子宫变软B.黑加征C.宫颈管变短,呈紫蓝色D.子宫增大呈球形E.阴道分泌物增多,黏膜呈紫蓝色【答案】:C【解析】:妊娠6~8周可见阴道壁及宫颈充血,呈紫蓝色。
双合诊检查发现宫颈变软,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似不相连,称为黑加征。
随妊娠进展,子宫体增大变软,于妊娠5~6周子宫体呈球形,妊娠8周子宫体约为非孕子宫体的2倍,妊娠12周时约为非孕子宫体的3倍。
18.女33岁第一胎,常规骨盆测量,坐骨结节间径的正常值应为A.7.5cmB.8.5~9.5cmC.10cmD.12cmE.12.5~13cm【答案】:B【解析】:髂棘间径正常值为23~26cm;髂嵴间径正常值为25~28cm;骶耻外径正常值为18~20cm;坐骨结节间径常值为8.5~9.5cm,耻骨弓角度正常为90°。
王某,28岁,未产妇,述说平素月经规律,28天一次,每次持续3~4天。
其末次月经是2月11日,距今已有8周,现病人感觉疲乏,乳房触痛明显。
19.该孕妇的预产期是A.10月18日B.11月5日C.11月18日D.12月5日E.12月18日【答案】:C【解析】:考察孕妇预产期的计算方法。
孕妇的预产期应该从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月数减3(或加9),日期加7。
王某,28岁,未产妇,述说平素月经规律,28天一次,每次持续3~4天。
其末次月经是2月11日,距今已有8周,现病人感觉疲乏,乳房触痛明显。
20.化验报告提示尿妊娠反应(+),此化验的原理是查体内的A.催产素水平B.黄体酮水平C.雌激素水平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E.黄体生成素水平【答案】:D【解析】:考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检查意义。
妊娠后,滋养细胞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从孕妇的血清及尿中测出以协助诊断早期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