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 (2)一.实习目的 (3)二.实习内容 (3)1.田间小区规划图 (3)2.试验方案设计 (4)3.试验过程及其方法 (5)三.结果分析 (6)1.结果记录表 (6)2.产量计算 (9)3.结果计算: (9)4.方差分析 (10)四.实习总结 (11)五.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属于植物营养学和肥料学与统计学的交叉领域,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的重点课程。
该课程全面的介绍了植物营养研究的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植物营养科学的方法论,是一门操作技术很严格,规范化很强的技术性课程。
因此要求学生既要弄通理论,更要掌握操作、运算,达到具备一定动手能力。
通过课程实习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教学手段。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如下:一是通过土壤培养、沙砾培养、溶液培养这三种试验的训练,是学生掌握植物营养模拟研究方法技术。
二是通过在学校农业试验基地的田间试验地进行小区划分,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小区设置方法,自己昂我植物营养田间试验研究方案设计、方法设计的基本内容。
三是掌握生物学指标的测定方法。
一.实习目的所以通过大田试验采用3414氮磷钾三因素四水平试验设计,筛选低肥力土壤种植紫色甘蓝氮磷钾最佳配比,对于这种高经济效益的稀特蔬菜的大力种植生产推广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运用,巩固学生对课本学习到的知识,也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通过在学校农业试验基地进行的肥料田间试验地试验小区的划分,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小区设置方法,掌握植物营养田间实验研究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2.通过实习,学会并掌握紫色甘蓝的育苗、移栽、种植、收获等技术3.掌握植物大田其间施肥,浇水等管理知识。
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掌握生物学指标的测定方法。
5.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通过实习数据分析实习结果,能够体现出格水平之间的差异性。
二.实习内容1.田间小区规划图2.试验方案设计大田试验采用3414氮磷钾三因素四水平试验设计,氮、磷、钾肥施肥标准为尿素30kg/亩、过磷酸钙50kg/亩、氯化钾25 kg/亩。
小区施肥:尿素0.56公斤、过磷酸钙0.94公斤、氯化钾0.47公斤。
有机肥5公斤。
氮、磷、钾肥效试验方案设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0水平为不施肥、2水平为最佳施肥量、1水平为2水平的一半、3水平为2水平的1.5倍,为此尿素设四个水平:N0(0)、N1(0.28)、N2(0.56)、N3(0.84);普钙设四个水平:P0、P1(0.47)、P2(0.94)、P3(1.41);氯化钾设四个水平:K0(0)、K1(0.24)、K2(0.47)、K3(0.71),构成3414试验方案。
其中普钙(P2O5)作为基肥一次性施下,氮肥(尿素)作基肥、第一次追肥、第二次追肥和第三次追肥的比例为5:1:2.5:2.5,钾肥(氯化钾)作为基肥、第一次追肥、第二次追肥和第三次追肥的比例为。
具体的施肥安排见下表表1 “3414”氮磷钾肥料试验的施肥水平(kg/小区)表2“3414”氮磷钾肥料试验设计方案((kg/小区)3.试验过程及其方法紫甘蓝又名红甘蓝、紫叶卷心菜等。
这种甘蓝抗寒耐热,适应性强,产量高,耐运输,生育期90—120天,是稀特蔬菜之一,经济效益很高。
实习的主要过程分为以下几点:1.确定实习时间、地点,制定实习方案和实习计划书。
2.到实习地点进行土地整理和小区的规划及区组设计。
每个班分为14个小组,每个小组为一个处理,每个班为一个重复。
3.紫色甘蓝的种植及管理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催芽取甘蓝种子3包,均匀放在几个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温水,放入培养箱中。
(2)、整地育苗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弄好苗床,此次苗床位置在农学院二号公寓旁的一个大棚里,这里土壤肥力适中,外界环境大体一致。
苗床两块,高度约20公分,上层土壤颗粒较均匀,水平。
且用较细的土粒和有机肥混合(3)、育苗取出培养箱中发白的种子,均匀播撒在苗床上,用适量的细土盖住,再浇适量水即可。
(4)、定植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栽培。
幼苗有6—7片真叶时定植。
在植物较密集的区域,应适当取舍。
(5)、移栽在植物长到20—30cm时,可以将苗从苗床上移栽到大田里去,移栽的时候,应记录数量并带上少量土,使得苗在一定时间内不会枯死。
(6)、田间管理定植后7—10天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5—27℃、夜间13—15℃。
进入莲座期和结球期,白天温度控制在18—20℃、夜间12—15℃。
若白天温度超过25℃,要打开薄膜放风。
温度低于17℃时要盖膜防风。
在灌水、喷药、耕作时要遵循“最适”和“一致”的原则。
施肥、播种、灌水、中耕除草等都要在一天之内完成。
(7)、施肥施肥要分基肥和追肥,在第一天移栽全部施用的交基肥,只施用一定的叫追肥。
基肥其中尿素0.112kg(20%)、普钙0.94kg(100%)、氯化钾0.072kg (30%),缓苗后15天,结合浇水进行第1次追肥,其中尿素0.224kg(40%)、氯化钾0.096kg(40%),第2次追肥于莲座叶封垄前、球叶开始抱合时,其中尿素0.224kg(40%)、氯化钾0.072kg(30%)(8)、收获,当达到生长期后,组织统一去收获成果,并记录每个小组的产量。
4. 通过计算分析各水平和区组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并分析结果的原因,以此达到实习的目的。
三.结果分析1.结果记录表重复1处理存活株数原始产量(kg)换算产量(kg/小区)11 3 1 12.013 22 12.1 19.812 26 14 19.414 8 4.1 18.57 9 2.9 11.69 22 2.5 4.16 13 2.3 6.42 8 2.1 9.54 31 25 29.010 35 17 17.58 35 9.5 9.85 36 14.5 14.53 35 7.5 7.7重复2处理存活株数原始产量(kg)换算产量(kg/小区)13 18 2 4.010 36 7.5 7.56 28 2.6 3.312 8 6.25 28.17 22 1.5 2.514 16 5 11.31 19 5.25 9.94 12 2.6 7.88 22 4.5 7.42 25 10.5 15.111 23 1.4 2.23 35 11.5 11.89 16 3.5 7.95 24 0.8 1.2重复3处理存活株数原始产量(kg)换算产量(kg/小区)14 21 2.25 3.92 20 4.25 7.712 24 1.75 2.65 28 2.5 3.29 10 0.45 1.613 6 2.25 13.511 37 3 2.98 19 3.5 6.67 32 9.25 10.46 32 8.25 9.34 28 9.6 12.33 30 12.75 15.31 31 0.25 0.3产量统计表:由上述表所示,我们所在组为第13小组,我们组种植36株成活18株,成活率为50%,成活率很低,我们组所用肥料分别为尿素(0.28kg),普钙(0.94kg),氯化钾(0.24kg).最终产量为4.0kg,在相同的水平下其他的两个重复产量为19.8kg、13.5Kg。
三个重复的平均产量为12.4kg。
对比来看,我们组的产量比其他两个重复低,其主要原因为土壤因素。
导致我们组的产量不好。
2.产量计算3.结果计算:由表二可知:n=3, k=14C=T2/nk=3316.15总平方和SS=(5.12+9.52+…+3.862)-373.22/42=1031.85总自由度=14*3-1=41区组间平方和=(165.72+107.32+100.22)/14-373.22/42=184.68区组间自由度=3-1=2处理间平方和=(15.352+32.272+…33.562)/3-373.22/42=236.52处理间自由度=14-1=13误差平方和=总平方和-组间平方和-处理间平方和=1031.85-236.52-184.68=610.65 误差自由度=总自由度-区组间自由度-处理间自由度=41-13-2=264.方差分析由以上数据分析,经过F检验,当处理间自由度为13、误差自由度为26时,F0.05=2.13、F0.01=2.91,而计算所得F值小于1,所以在处理间F检验为不显著。
当组间自由度=2、误差自由度=26时,F0.05=3.37、F0.01=5.58,而F0.05<F<F0.01 . 说明各区组的外界条件特别是土壤肥力对甘蓝产量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施肥对产量差异不显著,不需进行多重比较。
由此分析可见,导致此次试验结果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土壤肥力的因素。
在实习地点,由于土壤肥力不尽相同,在小区规划时没有采取拒不控制的分区方法,导致各小区间土壤差异明显,导致实习的结果不同。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各小组成员对实验步骤的做法有所差异,甘蓝的苗也存在差异,才会导致以上实验结果。
综合结果来看,此次实习的误差比较大,没达到预期的实习结果。
但是从此次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关于植物营养研究法的相关知识技能,提高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实习总结心得体会植物营养研究法的实习,让我们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再者,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掌握甘蓝的种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结果计算分析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报告,论文写作,,培养了大家的科研技能,同时让大家充分了解植物营养研究法的重要性并激起大家对这门课程的浓厚兴趣,让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充满动力。
通过几个月的实习,我们懂得了很多,了解到了很多的技巧。
在实习中中,组员分工合作,让我认识到众人的力量,还加深了大家彼此的感情。
对我们来说,本次实习不再是单纯的完成老师交给我们的任务,拿到学分。
这次实习,是让我们学习并掌握数理统计思想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让我们为以后从事植物营养方面的工作做好最坚实的准备。
通过这次试验我们充分发挥和认识了“3414”设计的优点的同时,也看到了它的不足。
由于在田间条件下,试验因素越多,肥料效应定量研究的难度越大,通过“3414”设计获得三因素典型效应的概率仍然较低,如果不是非要同时获得NPK最佳施肥量不可,或者在缺乏足够大的肥力均匀试验地块的情况下,就可根据研究需要,采用较为简单的试验设计,只对“3414”可能获得的试验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研究,这样做的话试验效果可能会更加地理想。
本次实习,我们学习到很多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