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题

心理学题

大 中 小期末考试《小学生心理学》试题B2010-10-29 宁静致远...1、狼孩现象主要是由( )因素造成的。

A 先天B 后天C 遗传D 狼2、听同样一个报告 ,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符合知觉的( )规律。

A 选择性B 理解性C 整体性D 恒常性3、学生上课时想着课外的事是注意的( )。

A 转移B 稳定性C 分配D 分散4、指向于未来并且能实现的想象叫( )。

A 空想B 理想C 幻想D 表象5、驾驶员在驾车时,眼、耳、手、脚并用是( )。

A 注意的分散B 注意的分配C 注意的转移D 注意的范围6、看小说时,人脑中形成的相应的形象的过程主要是( )。

A 无意想象B 再造想象C 幻想D创造想象7、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反映了思维的( )。

A 概括性B 灵活性C 间接性D 直觉性8、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

A 感觉B 知觉C 思维D 想像9、信息在头脑中能保持一分钟以上乃至终身的记忆称为( )。

A 短时记忆B 感觉记忆C 长时记忆D 遗忘10、人有预定目的、有计划、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较为持久的知觉称为( )。

A 观察力 B 认识 C 观察 D 知觉的理解性11、人们常常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新的识记,理解新的信息,这种方式的识记称为( )。

A意义识记 B机械识记 C有意识记 D复习12、在不同照明条件下,人们总是把国旗看成是红色的,这一现象表明人的知觉具有( )。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13、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注意某个对象时,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

这就是( )。

A注意的集中性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指向性 D注意的转移14、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之间在数值上的关系是(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常数值15、()是记忆的主要形式。

A识记B表象C保持D回忆或再认16、心理学源于()。

A生理学B历史学C宗教 D 哲学1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主要就采用()。

A及时复习B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C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18、创造性思维是( )。

A发散思维的表现 B直觉思维的表现 C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 D想象力的表现19、无意义音节的记忆规律和遗忘曲线的首创者是( )。

A德国的艾宾浩斯 B德国的赫尔马特 C 德国的冯特 D德国的苛勒20、印度的卡玛拉狼孩典型事例说明人的心理基础是( )。

A自然环境 B人的大脑 C个体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21、国际歌不管用什么乐器演奏,人们都能辨别它,这是由于知觉的( )。

A理解性 B恒常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22、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 )的表现。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23、所谓潜移默化是通过( )。

A无意识记而接受的 B有意识记而接受的 C无意回忆而接受的 D有意回忆而接受的24、标准化考试中常用选择题题方式测验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巩固程度,这是利用记忆中的( )。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再认D回忆25、教师上课时讲到重要的问题时,声音要适当放大放慢,使学生听得清楚,这符合知觉的( )规律。

A 选择性B理解性 C 整体性 D 恒常性26、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属于( )。

A 无条件反射B 条件反射C 都是D 都不是27、老师提出砖头可以当作什么来用,学生回答问题涉及不同角度的过程属于( )。

A 集中思维B 形象思维C 动作思维D发散思维28、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嗅觉适应B听觉适应C嗅觉对比D味觉刺激29、先学习信息对新信息学习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30、当你进入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会儿才能重新看清,这是因为感觉有( )的特性。

31、天生的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A、正确B、错误32、健全的人脑一定会产生正常的心理。

A、正确B、错误33、梦中出现的形象离现实很远,是一种创造想象。

A、正确B、错误34、直观动作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

A、正确B、错误35、夜深人静时汽车的防盗报警的鸣叫声特别刺耳,容易受重视,这反映了知觉的理解性。

A、正确B、错误36、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始终伴随每一个心理过程而存在。

A、正确B、错误37、冯特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

A、正确B、错误38、几何图形错觉即使知道了它是错觉,经主观努力也很难消失。

A、正确B、错误39、遗忘是指对识记的事物不能再认或无法回忆和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A、正确B、错误40、观察法是在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下,通过被试的外部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A、正确B、错误41、当学生在课堂上分心时,教师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叫做有意注意。

A、正确B、错误42、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一种社会活动。

A、正确B、错误43、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最大的区别在于,无意注意不需付出意志的努力。

A、正确B、错误44、演员在心中默默地背诵台词,这是一种外部言语活动。

A、正确B、错误45、不同的人感受性不同;但每个人的感受性不是恒定不变的A、正确B、错误46、梦境的素材都来源于人的空想。

A47、让学生说出红砖都有哪些用途,学生回答:盖房子,筑墙,砌台阶,修路,当锤子在一定时间内,提供的其他用途不多。

48、在看央视的关于我国首批狗医生的报道时,一只叫陈晓轩的狗被很多人认为是一名小女孩。

49、瓦特通过观察壶盖被沸气蒸气顶起的现象,发明了蒸气机,鲁班发明锯子,飞机的发明等。

50、学习中学会一种定理后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A、原型启发B、思维定势C、功能固着D、迁移第二组:51、有的小学生看了神话小说,想学孙悟空七十二变,想修炼成仙52、舞蹈家创编一套新的动作组合,作家在头脑中构成新的典型人物形象。

53、当我们读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时,头脑中就会展现出一幅充满苍凉气氛的秋暮羁旅图54、在梦中,有时见到已故的亲人、昔日的朋友,体验到童年时代的激情,经历一些希奇古怪的事情。

A、无意想象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第三组55、万绿丛中一点红、夜深人静时隔壁的电话铃声、用白粉笔在黑板上写的字容易受重视。

56、一辆公共汽车,不论从正面看,还是侧面看,我们知觉到的公共汽车的形状不会改变。

57、给动物学家一块动物身上的骨头,他就可以塑造出完整的动物形象来。

58、在卡片中,如果我们遮住左右的12、14,我们会把中间的看成是英文字母B;如果遮住上下的A、C,我们会把中间的看成是阿拉伯数字13。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第四组59、在考试时有的人能得心应手,记住的内容随时提取加以应用;有人则不然,需要想很长时间。

60、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提取时,有的人说得很正确,有的人的内容却与事物的本来面目相差很远。

61、有的人能把识记的东西长久地保持在头脑中,而有的人则会很快地把识记的东西遗忘。

62、,在背诵古文时,有的人可以过目不忘,有的人则久难成诵。

A、记忆的敏捷性B、记忆的持久性C、记忆的准确性D、记忆的准备性第五组63、歌唱演员有时自弹自唱同一首歌,甚至能够边唱歌边剪纸64、专业素养深厚的人在阅读专业资料时可以做到一目十行,非专业人士即使逐字逐句阅读也不见得能正确理解。

65、,在学校课程安排上,先上语文课,再上数学课,两节课同学们的学习效率都很高。

66、新生儿注视人脸和复杂图形的时间远比注视墙壁和灯光的时间长。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B、第六组67、让学生说出红砖都有哪些用途68、儿童计算3+4=7,会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实物表象相加而计算出来的。

69、初中学生会判断、理解、论证一些学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则的概念和原理的正确性。

70、技术工人在对一台机器进行维修时,一边检查一边思考故障的原因,直至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为止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发散思维慢慢倾斜,使学生看见气泡从杯中冒出,学生便了解到了杯子中本来充满了空气。

请你据此分析这一过程反映了学生的什么心理现象?并说明这一心理现象的基本特征。

72、数学考试的时间快要结束了,小王还剩下最后一道题没做,因为题中的一个公式他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

此时他只是觉得这个公式很熟悉,可就是怎么努力也想不起来,只好沮丧的交了卷。

可他走出考场不久,这个公式就在他头脑中出现了。

这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73、去参加一个舞会,刚到舞会现场时会觉得音乐声很强,呆一会儿后,会觉得音乐声没有刚开始听起来那么大。

这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74、当我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几秒钟以后才逐渐看清周围的物体。

这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75、教师板书应该做到运用有度、重点突出、清晰醒目。

必要时还要用彩色粉笔和图、表格加以强调。

这是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