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儿科护理学生长发育ppt课件
儿科护理学生长发育ppt课件
2、身 长(高)
▲ 定义: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 3 岁以下卧位测量身长,3 岁以后立位测量身高。
▲ 意义:反映骨骼发育的主要指标。
卧位测身长
立位测身高
(1)身高正常参考值
年龄: 出生
3月
1岁
身长: 50(cm) 61~63(cm) 75(cm)
2岁 85(cm)
(2)身高估算公式
✓ 2 岁以后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 5 ~ 7cm ✓ 2~12岁: 身高(cm)= 年龄×6+77
4月 不能抬头 8月 不能翻身和独坐 13月 不能独自站 15月 不能独自走
- 精细动作(fine motor)
3~4个月: 定向取物 6~7个月: 物品换手 9~10个月: 拇、食指对指取物 12~15个月:用钥匙、乱涂画 18个月: 叠2~3块方积木 2岁: 叠6~7块方积木 4岁:独立穿衣
精细运动发育(口诀)
① 反映儿童体格生长与营养状况; ② 是儿科临床计算药量、输液量的重要依据。
体重正常参考值
出生时:3kg(第1个月增加1‾1.5kg) 3月龄: 6kg(约为出生时的2倍) 1周岁: 9kg(约为出生时的3倍) 2岁时: 12kg(约为出生时的4倍)
2-12岁:平均每年增长约2kg
体重估算公式
✓ <6个月:体重(kg) = 出生体重 + 月龄 × 0.7(kg) ✓ 7~12月:体重(kg) = 6(kg) + 月龄 × 0.25(kg) ✓ 2~青春前期:体重(kg)பைடு நூலகம்= 年龄 × 2 + 8(kg)
0 2 3 7-8 9 1岁 18月 2岁 3岁 哭表 咿 发 理 开 说 简 短
达呀 爸 解 始 出 单 歌 不发 爸 部 说 几 句 谣 同音 妈 分 单 个 的 妈 成词词 音 复人
音语 言
┠-----语言前阶段-╂----------------------语言阶段----------┨ ┠理解关键期┨ ┠表达关键期┨
- 皮肤感觉的发育
• 新生儿已存在痛觉,但不敏感,2个月才逐渐改善。 • 新生儿温觉比较敏感,对冷刺激比热刺激更明显。 • 新生儿触觉即高度敏感,眼、口周、手掌、足底等。 • 2~3岁:能辨别物体属性,如软硬、冷热、粗糙等。 • 5~6岁:能区别同体积而不同重量的两个物体。
二、运动功能的发育
1.平衡与大运动 2.精细运动
身高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红色为增长的部分
头与身长(高)的比例
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 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
28
身高测量方法
量板测量 (3岁以下)
身高计测量 (3岁以上)
注意事项
• 立位测量时足跟、 臀部、两肩胛、枕后 节结同时紧贴测量杆
• 头放正,即眼眶下 缘与耳孔上缘在同一 水平线上
儿科护理学
赵子涵 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护理系
1
第二章 生长发育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第四节
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体格发育及评价 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青春期发育及健康问题
3
教学目标
1、掌握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其正常值和计算公式、前后囟闭 合时间和牙齿的发育 2、熟悉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了解生长发育的概念、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 身材过高
儿童身高(长)高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身高(长)正常参照值 的均值加 2 个标准差(>+2SD),或第 97 百分位以上。 见于正常的 家族性高身材、真性性早熟、垂体性肢端肥大症等。
第三节、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一、感知觉的发育 二、运动功能的发育 三、言语的发育
一、感知觉的发育
1.视感知 2.听感知 3.味觉和嗅觉 4.皮肤感觉 5.知觉
三玩手 plays hands 一岁乱画 scribbles 五抓 grasps object 二岁折纸 folds paper 七换手passes object 三岁搭桥 builds bridge 九月对指 picks up with thumb-index finger
精细运动发育可疑迟缓的临床判断
12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
营养
生长发育
疾病
生 环活 境
性别 孕母 状况
第二节 体格发育及评价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二、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三、神经系统的发育 四、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重
身高
坐高
头围
胸围
腹围
上臂围
7个常用指标
1、体 重
▲ 定义: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 意义:
35
6、腹 围
定义:平脐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临床意义:腹围异常增大多提示腹水及消化道先天畸形
2岁前腹围约等于胸围 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
7、上 臂 围
定义: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 意义:代表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
筛查1~5岁儿童营养状况。 评估标准:
> 13.5cm营养良好; 12.5~13.5cm营养中等; < 12.5cm为营养不良。
头围增长(cm)
年龄: 出生 头围: 34
1岁 2岁 5岁 15岁 46 48 50 54~58
6个月内头围与顶臀长大致相等 1岁时头围 = 1/2身长+10cm
5、胸 围
定义:沿乳头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 意义: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 增长:出生时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
1 岁左右等于头围;1 岁以后超过头围。 1岁~青春前期:胸围(cm) = 头围 + 年龄 -1
▲ 生理性体重下降
✓ 出生后1周,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体重可 暂时性下降 3%~9%,多在生后 3~4 天达最低点
✓ 以后逐渐回升, 7~10 日恢复到出生时水平
20
测量方法
卧位测量
坐位测量
立位测量 母抱测量
注意事项
• 应在晨起空腹时 将尿排出后进行
• 每次测量应在同 一磅秤
• 每次测量应在同 一时间进行
4
重点、难点
1、生长发育规律 2、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及正常值,体重和身高的计算 3、小儿运动发育的规律
5
概念
生长: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体积和形态变化。可用测
量的方法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表
示质的变化。
6
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的规律
- 听感知发育
• 新生儿: 听力差
3-4个月: 头转向声源,会微笑
6个月: 区别父母声音
7~9个月: 确定声源,区别语言意义
1岁:
听懂名字
2岁:
听懂简单吩咐
4岁:
听觉发育完善
- 味觉和嗅觉发育
• 新生儿: 对母亲的香味能有反应 1个月 : 对强烈气味有不愉快表示 3~4个月: 能区别好闻难闻的气味 4~5个月: 对食物的微小变化已很敏感,为味觉发育关键期
59
• 运动的发育
▲ 规律:
自上而下 由近至远 从不协调到协调 先正向动作后反向动作
-1、大运动
3个月: 6个月: 8~9个月:
9个月: 11个月: 15个月: 18个月:
2 岁: 2.5 岁:
抬头较稳 双手前撑独坐 爬、扶站
扶物站立 独站 独自走稳 跑、倒退走 独脚跳 单腿跳1-2
平衡和大动作:2抬4翻6会坐,7滚8爬周会走
测量方法
二、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 骨骼 • 牙齿
颅骨发育 脊柱发育 长骨发育
1、颅 骨 发 育
头围
骨缝 前、后囟门
衡量颅骨发育3大指标
骨缝: 出生时稍分开
3-4月闭合
后囟: 很小或闭合
6-8周闭合
前囟: 1.5-2cm
▲ 前囟测量意义: 前囟早闭或过小 前囟迟闭或过大 前囟饱满 前囟凹陷
1-1.5 岁闭合
三、神经系统发育
在胚胎时期,神经系统首先形成,尤其是脑的发育最为迅速。
✓ 脑重量 出生时(370g)
7岁(1500g)
成人水平
✓ 脊髓的发育
出生时已基本成熟,与运动功能的发育相平行。 胎儿时脊髓下端位于第二腰椎下缘
脊髓下端位置
4岁时平第一腰椎
先天性非条件反射
紧张拥性抱颈反反射射
踏步反射
握持反射
爬行反射
语言发育迟缓筛查标准
24月 词汇量<30个——障碍 词汇量<50个——可疑
• 头顶板必须与测量 杆垂直
3、坐 高
定义:头顶 ~ 坐骨结节的高度。 < 3 岁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crown-rump length)。
意义: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
坐 高
顶臀长
4、头 围
定义:经眉弓上方至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意义:与脑和颅骨的发育密切相关,2 岁以内意义较大。
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过大提示可能为脑积水
儿童体重超出同年龄、同性别儿童体重正常参照值的均值 加 2 个标准差(>X+2SD),或第 97 百分位以上,见肥胖症
- 身高(长)生长偏离
▲ 身材矮小
儿童身高(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身高(长)正常参照值 的均值减 2 个标准差(< -2SD),或第 3 百分位以下。 见于营养不 良、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唐氏综合征等。
4、牙齿的发育
牙齿
乳牙(20颗)
恒牙(32颗)
乳牙:共 20 个
✓ 生后 4~10 个月开始萌出,2~2.5 岁出齐 ✓ 12 个月不出为乳牙萌出延迟 ✓ 2 岁以内乳牙数=月龄-(4~6)
恒牙:共 32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