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放射治疗学-总论

肿瘤放射治疗学-总论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应用 • 1990s 适形放射治疗及调强放射治疗(IMRT)
CT模拟机
一、电离辐射的概念
• LET(liner energy transfer):在组织中沿着次级粒子径迹上的线性能量 传递
• 电磁辐射(光子线----低LET射线): • 频率>1016/m2,波长<10-7;(1)放射能(X线):X线治疗机,各
• 外照射常用的治疗机
– 普通X线机 – 60Co机 – 各类加速器
机型
常用放疗设备比较
通常的 X 线机
接触 X 线机(10—16KV) 中浅层 X 线机(60—160KV) 深部 X 线机(180—400KV)
钴—60 机
固定型 旋转型
加速器
电子感应加速器 电子感应加速器 电子感应加速器
射线 能量 物理
光子与物质的作用方式
电离射线的剂量吸收
• 射线与(穿射)物质相互作用, 其能量被物质吸收
• 单位:Gy(格雷,Gray) • 1 Gy =100cGy
=100rad=1J/Kg
高能电子束临床剂量学特点
• 射程与能量成正比
• 一定深度内剂量分布较均,超过一定 深度后剂量迅速下降
• 骨、脂肪、肌肉对电子线吸收差别不 显著
• 物理过程--能量吸收 电离和激发(10-16至10-12 秒)
• 化学过程--自由基形成 损伤出现(10-12至10-2 秒)
• 生物过程 • DNA受损 : 损伤修复/无法修复/错误修复(1 秒至数小时) • 细胞死亡(肿瘤控制,晚期损伤),第二原发肿瘤 • 部分细胞存活:复发或转移
受损伤细胞的转归
Bentzen SM, et al., Radiother Oncol 2005; 75: 355–365 Delaney G, et al.. Cancer 2005; 104: 1129–1137
肿瘤放射治疗学 Radiation Oncology
肿瘤放射治疗 放射物理 放射生物 放疗临床 放疗技术
妥善处理
X 线、β线
4—50Mev
皮肤量小,百分深 度量量,半影小
各类组织吸收差异 不明显,皮肤反应 轻(低能β线皮肤
反应稍大) 可做等中心治疗, 关机时无射线,结 构复杂,工作环境 (水电,空调)要 求高,成本昂贵, 需专业人员维护、
检测
放射生物学
放射治疗








放射生物的基础
• 放射线杀灭肿瘤的依据:放射线进入人体后所 产生的电离辐射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可以引起 一系列生物学反应,导致细胞的损伤和死亡。 DNA链断裂
• 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对放射线作用存在着不 同的修复能力,正常组织的修复能力明显强于 肿瘤,因此通过分次放疗利用正常组织和肿瘤 细胞对放射线修复能力的差异,可以达到提高 肿瘤杀灭和降低正常组织放射损伤的治疗增益 效果 。
放射生物学
• 探讨放射线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即放射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肿瘤组织和
正常组织的效应,以及这两类组织被照射后所起的反应 • 主要在三个层面推动放射肿瘤学的发展:
1895年 Roentgen 发
现X线
阴极射线管
12/22/1895
• 1896年 第一例放射治疗 • 1920s X线治疗喉癌 镭治疗宫颈癌 • 1930s Courtard 建立了分次放射治疗的方法 • 1950s 钴-60治疗恶性肿瘤 • 1970s CT应用肿瘤诊断和治疗
加速器治疗恶性肿瘤 模拟定位机应用 • 1980s MRI应用肿瘤诊断和放射治疗
• 可用单野作浅表或偏心部位肿瘤的照 射
二、放射源和放射治疗设备
• 放射源的种类
– 放射性核素蜕变产生的α、β、γ射线,主要 是γ射线
– X线治疗机和各类型加速器产生不同能量的X 射线
– 各类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 等

• 放射治疗方式
– 外照射(远距离照射) – 近距离照射 – 内用同位素治疗
肿瘤放射治疗学-总论
恶性肿瘤全球统计
新发病例 新发死亡
(百万)
(百万)
男性 6.6
4.2
女性 6.0
3.4
总计 12.7
7.6
Jemal A,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11; 61:69–90
肿瘤治疗总体概况
5% 18%
22%
未控
手术
放疗
化疗 55%
✓ 52%-70%的患者需要接受放射 治疗
1)判明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如对乏氧和DNA损伤修复机 制的阐述
2)发展新的治疗策略,如乏氧增敏剂、非常规放疗 3)放疗的模式研究,即疗效或损伤预测模式和各类不同照 射方式之间合理切换模式的研究
射线作用的分类
射线直接 破坏DNA
射线产生的 自由基破坏DNA
H+
O H-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细胞对射线的反应时相
学 组织 反应
使用 方面
X线 10—400KV 皮肤量大,百分深度量小,半影小
皮肤反应重,各类组织吸收差异 明显
只能做等距治疗,结构相对简单, 关机时无射线,防护相对简单
γ线 3—4MV(1.25Mev) 皮肤量小,百分深度量小,有半影
各类组织吸收差异不明显,皮肤 反应轻
可做等中心治疗结构相对复 杂,关机时有射线,废钴源需
• 凋亡
• 分裂死亡
• 分裂畸变
• 不能分裂, 但保持生理功能
• 分裂一代或几代 能力
失去分裂
• 没有改变或改变很少
• 加速再增殖
细胞水平的放射生物效应
细胞周期
• G0--- 静止期 • G1--- DNA合成前
期 • S --- DNA合成期 • G2--- DNA合成后
类加速器产生;(2)放射性物质(Y射线):人工或天然放射性核 素产生。
• 粒子辐射——高LET射线: • 由快中子,质子,负∏介子及氮,碳,氧,氖等重金属粒子产生; • 高LET射线相对低LET射线不同点: • (1)形成电离吸收峰——Bragg peak;(2)相对生物效应大,对含
氧状态依赖小,利于杀伤乏氧细胞;(3)细胞周期不同相放射敏 感性差异小;(4)主要为致死性损伤。
放射治疗学
• 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 治
疗剂量学和防护;
• 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 对射
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问题;
• 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
• 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 定位技术 摆位技术;
• 临床肿瘤学:肿瘤病因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学
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各种疗法的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