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外 国 电 影 史(美国战后衰落与复兴)
外 国 电 影 史(美国战后衰落与复兴)
1966,华纳——七艺城,派 拉蒙——海湾西方工业;环 球——美国音乐公司;米高 梅于70年代初易主赌城老板
YOUR SITE HERE
好莱坞的复兴
复兴之路: 1)“新”电影所吸引的精英观众少得可怜;重新回到为 大众拍片的类型电影模式。 2)娱乐电影《教父》(1972):使好莱坞开始真正复兴。 科波拉的牢骚 3)基础电影观念决定对好莱坞从衰落到复兴史的评述。 艺术论者不把票房价值和影片价值联系在一起,只考虑 “文化质量”(影片的哲学含量、表现手法的独创性、意 念化的程度);艺术作品价值观与电影——消费艺术观之 间的矛盾 4)80年代:影片的年产量和市场收入的新纪录
YOUR SITE HERE
战后好莱坞的衰落
3. 电视对电影的激烈竞争 电视对电影的贡献 1)电视成了缺乏拍片经验的新人锻炼技艺的理想场所。 自从电视中心从纽约移到好莱坞之后的20多年里,电视已 成为替电影输送导演人才的重要途径。 2)促使电影进一步注意真实 观影空间的改变:在对待影片的真实性方面,再没有比 自然环境中的观众更严格、更认真的检查者了。 电视节目的安排方式:即时转播的报道性节目对表演及导 演方式的改变。
1949年3月在好莱坞第一次宣布“进行一次对共产党的 秘密审讯”,同年9月,41位好莱坞人士被传讯,只去10 人。 公开拒绝回答问题,拒绝告密。霍华德· 劳逊的声明。八 名编剧,二名导演。“蔑视国会”,一年徒刑,罚款$ 1000 YOUR SITE HERE
战后好莱坞的衰落
1. 对进步人士的政治迫害_好莱坞十人案
YOUR SITE HERE
好莱坞的复兴
法国艺术电影时代的结束
1)新一代“我电影”代言人吕克· 贝松的转变:要做法国 的斯皮尔伯格。
2)雷奥-卡拉克斯《新桥恋人》的票房惨败。
3)“文化例外”政策的全面跨台使高雅电影导演最终改 弦易辙。(文化例外:否定文化和物质的任何联系,主张 用保护本国文化、保证文化安全和抵御外国文化入侵等措 施来壮大本国文化。 反对电影产业化及与外国影片竞争)
YOUR SITE HERE
战后好莱坞的衰落
3. 电视对电影的激烈竞争 利害冲突在哪里? 4)大制片厂制度解体,独立制片制度起而代之。由个人 投资者组织独立制片公司,为每一部影片临时组织人马, 租用设备,拍成影片后交由大公司发行,分帐。 5)独立制片方式有利于发挥个人的创作特点。好莱坞的 错误战略引出的值得称赞的结果。 3)70年代后电影公司每年的收入约有一半来自电视;好 莱坞以大团圆结局结束了这场争战。
YOUR SITE HERE
战后好莱坞的衰落
1. 对进步人士的政治迫害_好莱坞十人案
30、40年代抗议日本和希特勒的运动。卓别林。《告密 者》、《北斗星》、《左拉传》、《怒火之花》、《守望 莱茵河》、《反攻》、《吾土吾民》、《卡萨布兰卡》。
1947年,“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宣布“要在电影界进 行一次对共产党的秘密审讯”。
YOUR SITE HERE
战后好莱坞的衰落
3. 电视对电影的激烈竞争
利害冲突在哪里? 1)一场错误的“战争”:电影与电视的矛盾其实只是电 影院与电影台的矛盾,同电影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毫无利害 冲突可言,而且大有好处。
2)好莱坞的“短视”:一方面向电视界拒售一切影片, 一方面利人之短扬已之长:电影屏幕越来越大,色情和暴 力内容愈演愈烈。艺术上的自杀政策。 3)电视对电影的重大影响在于使好莱坞在短短几年内消 解了大制片厂制度。(解雇制片班子、出售制片厂)
4)从作家电影到商业电影的转变;戛纳电影节的变化: 20C末,好莱坞影片、制片人、导演和演员在该电影节所 占比重越来越大。
YOUR SITE HERE
好莱坞的复兴
”文化例外“与中国电影现状
“文化例外”这个概念,最早见于上世纪90年代初法国、 美国关于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中,当时法国率先拒绝将文化 产品当做普通商品一样自由贸易。这个“保护本国文化” 的主张受到除美国以外的大多数国家的呼应支持。如今法 国的“文化例外”主张因过于僵硬的保护措施而逐渐式微, 一度受到质疑,但这一主张目前在中国却深具现实意义。 随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有 许多需要例外照顾的盲区存在。 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例外”主 张的时代性重点逐渐呈现。
YOUR SITE HERE
战后好莱坞的衰落
3. 电视对电影的激烈竞争 电影会死亡吗? 4)电影以摄影机的自由运动和镜头组接的蒙太奇为特点 取得了独立的艺术地位,不可能被后来者取而代之。电视 播映的灵活性和普及性反而会使电影拥有更多观众,也会 促使制片部门加大影片的产量以适应需求。 5)实践证明:根本不存在由于艺术原因而不适合在电视 上播放的影片;就目前电视的发展状况来看,把它作为一 种新艺术(报道性、纪录性、即兴性、定期性等)的礼赞 犹有疑问。
YOUR SITE HERE
好莱坞的复兴
约翰·卡萨维茨、萨姆· 佩金帕 、阿瑟·佩恩、科 波拉、尼科尔斯、斯科西 斯、斯皮尔伯格。对好莱 坞娱乐电影传统的继承。
80年代 的复兴 70年代后新 导演的崛起 60年代:大公司资产重 组,制片能力的提升 50年代中期:疏离娱乐电影 的倾向(《逍遥骑士》)
YOUR SITE HERE
战后好莱坞的衰落
3. 电视对电影的激烈竞争 电影会死亡吗? 1)好莱坞的先对抗后模仿电视技巧的做法源于它始终相 信电影和电视是平行的。 2)从艺术学的观点来看,所谓某种先在的艺术会被另一 种后起的艺术所代替的说法是不可思议的。
3)摄影和电影艺术都在艺术家和表现对象之间存在着 “机械的工具性”,也就都有一个从单纯的复制手段发展 为独立艺术的过程。所谓代替说,大抵发生在它们还没有 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认识与反映生活的方式之前。
“十人”之德米特里克《不受欢迎的人:对好莱坞十人 的回忆》;新闻记者劳布的调查报告 YOUR SITE HERE
战后好莱坞的衰落
1. 对进步人士的政治迫害_好莱坞十人案
“非美”清洗运动的直接后果有两个: 一使好莱坞损失了大量人才,极大影响了好莱坞影片的 艺术和技术质量; 二使自由主义思想在好莱坞影片中几乎完全消失,代之 以大批警察/强盗故事或间谍案为内容的反共影片
YOUR SITE HERE
战后好莱坞的衰落
1946年后好莱坞逐渐衰落
1947 非美活动调查 黑名单活动
电视的兴起
反垄断诉讼的 判决
YOUR SITE HERE事
西欧电影 好莱坞电影
战争的严重破坏虽然 给西欧电影造成了无 法估量的物质损失, 却促成了西欧写实主 义电影的繁荣发展
在战争中坐享其成 的好莱坞战后烽烟 自起,几乎断送了 自己的生机
YOUR SITE HERE
战后好莱坞的衰落
2. 1948---派拉蒙案 派拉蒙案(United States v. Paramount Pictures, Inc) 1948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谢尔曼)对“派 拉蒙案”做出裁决,判定大制片厂垂直垄断为非法,要求 制片公司放弃电影发行和电影院放映的业务。切断了大公 司的主要财源,迫使公司大幅度减少影片生产。它也改变 了好莱坞的电影生产、发行和放映模式。法院根据禁止垄 断交易的反托拉斯法认定现有的发行模式违法。派拉蒙于 1951年最终放弃了对影院的经营权。 背景及影响
“十人案”后形势急转直下:悔过、大肆检举别人、屈 服 1951年:第二次审讯,受审者多达90人。 审讯结束后非美委员会的黑名单,324人在列。不仅无 法在电影界找到工作,连广播和电视也无立足之地。 编、导、演中受害最深的是编剧,演员次之,导演上黑 名单的最少。 历时近10年,好莱坞流失了大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