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2
引例:共振与谐振
索桥:美国原塔科马海峡悬索大桥垮塌事件 回忆生活中的例子: 秋千?蹦床?军队过桥?
收音机:调幅收音机载波频率
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3
一阶系统的正弦响应
X (s)
x(t) Asin t
K Ts 1
y(t) 0.5sin(2t 45)
M ym 0.5 1 L 20 lg 1 12(dB)
xm 2 4
4
解释1:系统响应振幅衰减为激励振幅的四分
之一或衰减12分贝。
y
x
(45) 15
60
6
s
解释2:系统响应比激励滞后60°或相移60°,或者响应比激励滞后π/6秒。
2n n2 2
-20 180
135
90
φ(ω) (deg)
角频率处幅值误差
45
40dB/dec ξ=1
ξ=0.1
ξ=1 ξ=0.1
L( n ) 20 lg 2
0
-2
-1
0
1
2
10
10
10
10
10
ω (rad/sec)
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二阶微分振荡环节 G(s) (s / n )2 2 (s / n ) 1
L() 20lg
(1
2 n2
)2
(2
n
) 280
60
04,0(lg(/nn)),(
n
)
L(ω) (dB)
40 20
0
(
)
tg
1
M
ym xm
1 1
放大 衰减
幅值的分贝表示→ L
20 lg
M
0 0
放大 衰减
◆相位差(相移)
y
x
0 0
超前 滞后
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8
例5.1 频率响应的计算与解释
x(t) 2sin(2t 15)
j (t G ( j ))
)
j2
AG( j) sin(t G( j))
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11
频率响应与正弦传递函数
系统的频率响应:
幅值特性 相角特性
M ym G( j) M ()
xm
y x G( j) ()
5
激励与正弦稳态响应的比较
x(t) Asin t
K Ts 1
yss (t)
KA sin(t ) 2T 2 1
比较激励与正弦稳态响应,总结规律: 1、频率:相同,都是ω。
2、振幅:不同,相差一个倍数
M ym
K
xm 2T 2 1
3、相位:不同,相差一个角度
(t ) t tg1(T )
时间t (sec)
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
y(t)
6
8
φ(ω) (deg)
-20 0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1
10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0
10 ω (rad/sec)
1
10
22
由基本环节描述的一般系统
基本环节串联形式描述的一般系统为
n
G(s) Gi (s) i 1
为此,定义系统的正弦传递函数为:
G( j) G(s) s j
传递函数
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
正弦传递函数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频率响应
12
例5.2:传递函数的解读
已知:
G(s)
1 sT1 1 sT2
, (T1,T2
0)
于是有:M () G( j)
1 2T12 1 2T22
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16
积分和微分环节的Bode图
Magnitude (dB)
◆积分环节 G(s) 1/ s ◆微分环节 G(s) s
L() 20lg ,() 90 L() 20lg ,() 90
Bode Diagram 20
A
(s j)(s j)
n
num (s pi )
i 1
a
b
n
ci
s j s j i1 s pi
稳态响应 Ys (s) 暂态响应 Yh (s)
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10
正弦稳态响应的一般性求解
Ys (s)
s
a
j
0, (T 1)
0
φ(ω) (deg)
20 lg
T
, (T
1)
-30
-45
() tg1T
-60
1/T -20dB/dec
-90
-2
-1
0
1
2
10
10
10
10
10
ω (rad/sec)
思考:参数T变化时频率响应曲线会怎样变?
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
2
(s
/ n )
1
L() 20lg
(1
2 n2
)2
(2
n
)220
0
ξ=0.1
0, ( n ) 40lg( / n
),(
n
)
(
)
tg
1
2n n2 2
L(ω) (dB)
-20
ξ=1
角频率ω -40
s
b
j
留数法求待定系数:
a lim Y (s)(s j) A G( j), b a A G( j)
s j
j2
j2
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
ys (t)
A G( j)e jt
j2
A G( j)e jt
j2
A G( j
e e j (t G( j ))
Bode Diagram 20
10
15
Magnitude (dB)
10
0
-10
20dB/dec 5 6dB/oct
0
-20
-5
-89
91
-89.5
90.5
Phase (deg)
-90
90
-90.5
89.5
-91
89
-1
0
10
10
1
10
0
10
1
10
Frequency (rad/sec)
Frequency (rad/sec)
思考:横轴增大10倍频时,纵轴会变化多少?
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17
Phase (deg)
一阶惯性环节的Bode图
◆一阶惯性环节
角频率(转折频率)
20
L(ω) (dB)
G(s) 1 sT 1
0
-3
-20
L() 20 lg 2T 2 1
-40
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9
正弦响应的一般情况
X
(s)
A s2 2
Y (s) G(s) X (s) G(s)
Ys (s) Yh (s)
已知:
G(s)
Num , Den Den
n i 1
(s
pi ), Re( pi ) 0
Y (s)
()
G(
j)
tg 1T1
tg 1T2
若T1>T2,有 M () 1,() 0 ,该环节有 超前、放大作用。
若T1<T2,有 M () 1,() 0 ,该环节有 滞后、衰减作用。
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13
例5.3:频率响应的图示KΒιβλιοθήκη Y (s)Ts 1
y(t) ?
Y(s) K X (s)
KA
sT 1
(sT 1)(s2 2 )
y(t)
KAT 2T 2 1
et
/
T
暂态响应
KA sin(t ), tg1(T ) 2T 2 1
稳态响应
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6
频率响应的概念
◆振幅比 M ym K
xm 2T 2 1
振幅比与激励振幅无关,反映线性系 统的比例性;随频率变化,又叫幅频特性、 幅值特性或动态增益。
◆相位差 (t ) t tg 1(T )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