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一、积累·运用(2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写在括号里。
(5分)(1)确凿()(2)珊()瑚(3)人迹罕()至(4)骊()歌(5)炽()痛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⑴蓦( )然回首,童年的美好时光恍如昨日,成长的足迹历历在目。
⑵地球母亲不堪污染,发出一声声悲怆()的呻吟。
⑶经过多年的积zán(),他现在显得非常阔chuò()。
3、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线的汉字注音:(2分)他虽然很瘦,但精神抖擞(),目光shēnsuì(),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我顿时感到kùnjiǒng()不安起来。
4、根据提示,填出横线上的句子(6分)①,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②夜发青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③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④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⑤《论诗》中表达诗人赵翼期盼文坛盛世的诗句是:“”(2分)⑥《木兰诗》中写木兰不愿接受功名利禄的赏赐而愿辞官回家的句子是。
(2分)⑥写一条与黄河有关的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校园内有一个清水池塘,塘中点点清荷常飘来清香。
然而近日偶见有杂物漂浮于水面上。
为保持塘水洁净,学校制作了一块告示牌,请你在牌上代写一句容易使人领悟和接受的告示语。
(注意:不要用“禁止”等类似词语,不超过20个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6、张军同学到校图书室去还书,管理员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张军同学看书可真认真,书上划了那么多杠杠,有的还作了旁批呢!”张军听了,怪不好意思.①管理员的言外之意是:(2分)②如果你是张军,你应该怎样说:(2分)7、以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来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母亲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A.黄皮肤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群落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的群落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8、这学期你参加了什么语文实践活动?请仔细回忆一下,写出一项来,并简单谈谈你参加这项活动的收获。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9、本学期你读过哪些文学名著呢?请你选择其中一部写出书名、作者及书中主人公的名字,并写出它的主要内容。
(3分)10、如果你现在看到有人正捕食野生动物——青蛙,你应该如何去劝阻?(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假如航天英雄杨利伟来访问你的学校,学校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他,请你就感兴趣的方面,设计你将提出的二个问题,请注意条理性。
(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孙权劝学》,回答1~5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见往事耳③及鲁肃过寻阳④即更刮目相待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的关联:、。
4.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吕蒙:鲁肃:四、阅读《伤仲永》,回答1~6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世隶耕②指物作诗立就③稍稍宾客其父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我的理解: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眼中的方父:我最想对他说:6.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二、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2分)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10、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3分)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11、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徽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12、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引号内填原文)(3分)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对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进行理解(4分)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B.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
(8分)(1)满坐寂然坐:口技人坐屏障中坐:(2)群响毕绝绝:以为妙绝绝:4.用“/”标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4分)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遥闻深巷中犬吠。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会宾客大宴②意少舒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④两股战战⑤不能名其一处⑥几欲先走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7.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把“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我的理解:8.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及作用。
①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 反复交代道具的简单,衬托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8. ①“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通过侧面描写,衬托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②写宾客完全进入境界,以假为真的神态,形象地表现了口技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和真实的艺术感染力,烘托出口技人技艺之“善”)2、解释每组中加点的字:A、盖以诱敌恐前后受其敌B、其一犬坐于前满坐寂然5.缀行甚远缀:_______________6.一狼仍从从:_______________7.骨已尽矣尽:_______________8.屠大窘窘:_______________9.顾野有麦场顾:______________10. 场主积薪其中薪:_________________11.苫蔽成丘苫:________ 蔽:__________12.屠乃奔倚其下奔_______ 倚___________13.弛担持刀驰_________ 持___________14.少时,一狼径去径_________去_________15.目似瞑,意暇甚瞑_________ 意_________16.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_________ 隧_________17.乃悟前狼假寐悟_________ 寐_________18.盖以诱敌盖_________ 诱_________1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黠_________ 22. 一狼洞其中洞___________________23. 屠自后断其股断其股_______________24. 盖以诱敌盖3、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A、而|两狼这并驱|如故。
B、其一犬|坐于前。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乃悟前狼假mèi: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5、选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一句是()6、有关选文的说法,准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1)段写一个屠户半夜回家,路上发现有两只狼远远地跟着他。
B、选文第(2)段写一只狼得到骨头就不再追了,但又来了一只新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