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让人物在典型事例中“立”起来

7让人物在典型事例中“立”起来

让人物在典型事例中“立”起来老舍先生说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立得起来”。

怎样让人物立起来,让读者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形象呢?我们必须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写人的文章离不开叙事,但是这种叙事,和纯粹记事的文章不一样,因为它对事情的完整性没有过高的要求,只需要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

所以,在我们动笔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想一想,你要写的这个人和其他千千万万的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有的同学说,找出这个人的特点好难,我觉得这个人没什么特点。

其实,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与人怎么会一样呢,就拿身边的同学来说吧,看上去大家生活在一个环境中,可是他们每个人是多么不一样啊!有的同学热心、爱帮助人,有的同学责任心强、做事有头有尾,有的同学特别好动,有的同学喜欢安静,有的同学憋不住话,有的同学却能沉得住气……这些都是每个人的不同之处啊!就是一个人很普通,你找不出什么特点,你可知道,“普通”本身就是他的特点啊!有一个孩子曾经这样写自己的“普通”:“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孩,站在人群里,甚至没有人能发现我。

因为我就像一群萤火虫中的一只,尽管我曾试着让自己发出的光更亮些,让自己变得特别一些,但是我的光还是被整个的、一群的萤火虫发出的光覆盖了。

”也许“不引人注目”,就是他的特点。

找着了不同之处,我们不能空口说白话,说这个人怎样怎样,而要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典型事例是指最能反映这个人和其他人不同之处的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事例。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选取的事例还要新鲜,别人总写的事例就不用去写了。

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1、每个人物性格需要搭配一个具体的事例写人作文的目的,是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因此,凡是在写人作文中写到的人物性格特点,都需要配一个相对应的事例,相当于举例。

如《他是一个这样的人》中有这样一段内容:我的好朋友刘津,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最大的优点便是乐于助人了。

放学了,我和几个好同学还有刘津,勾肩搭背地走在一起,就在我们要再见的时候,一辆自行车“啪”地一下撞上了一个小弟弟,我和几个同学愣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忽然,一个身影从我身旁闪过,冲到了小弟弟身旁,我定睛一看,啊!是刘津!只看他扶起正哇哇大哭的小弟弟,一这不停地安慰,一边不停地呼救,许多路人见了都说:“这当哥哥的,太懂事了!”我们见了,也赶了过去,小弟弟的妈妈来了,不停地说谢谢。

可刘津却谦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用多谢。

”事后,刘津,得到了大家的表扬。

作者先是提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便写到了能表现出他这一性格特点的事例,这种思路特别的好,会让文章显得不空洞,只是这个事例中,对主要的人物--刘津的描写还不够具体,怎样写具体?还要写出人物的行为。

2、事例中人物行为写具体要将事例写具体,最主要的是要将事件中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要搭配描写,这样能够更加突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真诚的小贩》一文中写道:“老婶婶低下头,轻轻夹起那块红薯,生怕给夹坏了。

我低下头,看看她,她胖胖的脸,头发在脑后盘了个辫子。

眼睛全神贯注地忙着手上的活儿,额头上爬满了又深又长的皱纹,那双磨得露出手指肚的手套记录了她走过的辛酸之路。

她熟练地撕下一张包装纸,”刺啦“一声,撕得那么响,从小车上扯下一个塑料袋,她只是轻轻一撮,塑料袋就打开了,再把红薯装进去。

妈妈问她:“几块?”“两块。

”“两块?”我问。

“咋?贵啦?”“不贵。

”我从兜里掏出钱给了她。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咬了一口,香喷喷的,虽然有点烫,但是还是很香甜!很多人写街头小贩、清洁工等人,但往往写得十分笼统,未能很好地利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搭配来表现人物,因此会显得十分平淡。

这篇文章中,作者很好地将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方面的描写结合在了一起,显得十分的具体生动。

作者通过一个小的片断,来突出小贩的人物形象,因此,在写人作文中,要突出人的性格特点,不一定是完整的事例,也可以是描写一个生活片断。

3、选材可以是生活中小的片段或场景文章中选择的材料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或者小的片段,不一定是非常完整的故事,只要把片段中的人物行为和场面细致展现出来即可。

《捣蛋鬼》中截取了一个很小的画面,来表现人物性格,写得较为传神:有一次上自习课,老师让我们做数学题,自己有事先出去一下。

老师前脚刚走,后脚我们就炸开了锅。

尤其是某同学,手舞足蹈,活像个猴子,居然装着郑重其事地样子踏起了正步,嘴里还喊着“一二一”,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登上了讲台,全班同学都安静下来,看看他想干什么。

只见他随手拿起一本书,不经意地把它卷成一个话筒,随后像国家领导人一样,双眉紧皱,手拿“话筒”对我们说:“今天,我郭德纲给大家表演一段单口相声:《皇帝选妃》。

”此时,在寂静的空气中,他的声音如铜钟一样传得很远。

他为自己自己制造的气氛和表现都十分满意,轻轻地笑了出来,台下也想起来热烈的掌声。

他更得意了,他把左腿向前跨出一点,用手掸了掸衣服,随即整理好,脸微有些发红,声音兴奋地说:“从前有个皇帝要选妃子……”他故意把声音提高,这时看守窗户的同学看见了老师正朝这怒气冲冲地走过来,于是惊慌地小声叫着:“红色警报,红色警报!”这段文字中,作者十分注意一些小细节的描写,作者通过将人物细节的一一展开,在读者心目中成功地描绘出了当时的画面“轻轻地笑了出来,台下也想起来热烈的掌声。

他更得意了,他把左腿向前跨出一点,用手掸了掸衣服,随即整理好,脸微有些发红,声音兴奋地说:“从前有个皇帝要选妃子……”优秀的人物行为描写,能够通过对人物行为的细致描绘,能让读者在大脑中浮现出当时的画面。

4、事例要有代表性事例要有代表性,其实是指要选择最能说明某个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放到文章中来,比如说有三件事可以说明一个人诚实,我们要从中挑出最明显、最有说服力的来。

搭配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写人物的行为。

描写人物行为,仅仅一种方法并不能将人物特征充分地展示出来,有时需要采用综合方法,即把动作描写与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有机结合起来,取得最佳表达效果。

(一)动作与语言相搭配在描写人物的语言之前,先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会使得读者更加了解主人公说话时的状态。

在描写人物语言的过程中,插入人物的动作,会让文章产生意料不到的真实感,给人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感觉。

例如《奶奶手中的千层底》中有对奶奶这样的描写:一个休息日,我和爸爸妈妈回家乡看望爷爷奶奶,我推开家门就看见奶奶戴着老花镜,精神矍铄,正坐在藤椅上纳鞋底。

看见我进来,忙放下手中的活,拉着我的手问我早晨吃饭了没有,最近学习好吗?我顺手拿起奶奶放下的千层底,想完成奶奶刚才从中断的那一针,可吃奶的劲儿都用上了,针还是穿不过去。

奶奶一边叫着:“你哪能干得了这个,手一会就弄痛了!”一边从我手中夺过鞋底子,放进篮子里。

吃过午饭,我们坐下来话家常,奶奶习惯性地又拿起千层底,一针一针地纳起来,每一针都使劲地穿过鞋底,“哧、哧”有声地把线緾到右手掌上使劲儿地拽,然后将针在发髻上擦两下接着穿下一针。

奶奶的动作优雅娴熟,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一点不在意自己的手被线绳勒出了一道道拉痕。

我心疼地握住奶奶的手:“奶奶,别纳了,你的篮子里已经有两双了,我穿不了多少。

”……里面对奶奶的语言和动作结合的很紧密,让人能感受到奶奶出色的手艺和对儿孙的爱。

(二)神态与心理相搭配在描写人物心理的时候,可以与人物的神态描写相搭配,这样更容易真实地再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如:我瞥了他一眼,撇撇嘴,心想:哼,我看你怎么办?例如《爸爸老了》一文中这样描写爸爸:途中,我一个人去挂平安锁,爸爸不放心,可他终究没有跟来。

我一个人站在巨石上,脚有些抖,但我心中除了恐惧与悲伤,还多了一份担当与坚强。

在华山脚下等车时,爸爸点点头,笑着说:“还不错,爬到了苍龙岭。

”可随即又满怀遗憾道:“其实我想到金锁关的,确实很遗憾,应该去看看,但我实在不行了。

”“下次再来嘛。

”爸爸叹了口气,道:“恐怕很难有下次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还记得下山时,有个哥哥小声地跟我开玩笑:“你还有机会再来的,不过下次可别和老头老太太来了,和同学一起来……”这话像是被爸爸听见了。

他们走后,爸爸撇撇嘴,像个小孩子般不满地说:“我才不老呢。

”这段话写出了爸爸身体的衰老又爱面子撒娇暗示了爸爸近几年的辛苦与疲惫,爸爸的不服老也体现了他希望在孩子心目中永远年轻体壮,为儿女撑伞。

(三)语言与心理相搭配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

人在不同的状态下(紧张、失望、生气)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与平时不同,写作时只要抓住这些不同,把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搭配起来描写,就能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容易凸现人物的真实形象。

例如《当我们可以决定一只虫子的命运时》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总之,一切有关学习的东西都是我心中的敌人。

谁叫我是上帝的使者。

当然,因为这些虫子不幸地在书上爬动,自然也被我把它和练习册、书本联系到一起:“如果没有你这个可怜的虫子还会有书吗!”那只虫子回答:“大哥,还会有的!”“你再说一遍!”“大哥,还是会有的!”“大哥,还会有的!”“噗噗啊啊嗷,你还敢说!”“你让我说的嘛!”这种虫子自然就成为我的杀戮对象,仅仅是因为它的名字被我称之为书虫。

……当我们仅仅只需伸出手指就可以决定一只虫子命运的时候,不要贸然地下手。

把你想象成那个没有干坏事的虫子,把上帝想象成那个没有干坏事的虫子,把上帝想象成想要杀掉那个无辜的生命的你。

想一想当你在上帝的手指下,你还希望上帝按下去吗?收手吧,朋友们。

当你收起你那过去残忍的要按下去的手指时,上帝也会再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一根帮助你的手指。

这段对话就体现作者当时的心里,对作业的愤恨转嫁到书中小虫身上,而又将小虫拟人,利用对话表现出那一刻“我”对弱小生命的蔑视和小生命单纯无辜的回应。

语言和心里搭配惟妙惟肖,引起读者共鸣。

阅读训练: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最使我难忘的,是我最要好的朋友路怡路怡,多有趣的名字,真像外国人。

不但名字有趣,性格更有趣——爱笑。

一笑,嘴边就会露出两个又小又浅的酒窝,真好看。

她的笑声可好听了,笑起来像银铃一般。

老师可真会安排,让我与她同桌,这正合了我的心意。

路怡真是太爱笑了,无论遇到什么事,她总是以笑相待。

有一次,一个男生不小心用刀片在路怡的脸上划出老长一条口子,我正要去告诉老师,可路怡却拉住我说:“别去了,没关系。

”说完又笑嘻嘻的像没事一样。

我说:“你怎么还笑!”“我不笑,难道叫我哭呀!”说完就装出一副哭相,把我也逗笑了。

路怡真是直肠子,心里想什么,嘴上就说什么,根本不会拐弯抹角,也不管是否得罪人。

记得二年级时,在一次全校师生座谈会上,她竟然向校长提出“点心不好吃”的意见,我不知道当时她需要有多么大的勇气——才二年级的学生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