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实训指导教程目录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理论知识...........................................9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程序............................................9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2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27 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34 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其他理论知识...................................35 第二章典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44 第一节典型轻工、化纤项目评价要点——造纸项目......................44 第二节典型化工、石化、医药项目评价要点——石化项目.................46 第三节典型冶金、机电项目评价要点——钢铁项目......................48 第四节典型建材、火电项目评价要点——火电项目.....................50 第五节典型交通运输项目评价要点——公路项目.......................52 第六节典型社会区域项目评价要点——房地产开发项目.................54 第七节典型社会区域项目评价要点——固体废物项目...................56 第八节典型生态影响型项目评价要点——水利水电项目.................63 第九节典型输变电项目评价要点.....................................66 第十节典型规划项目评价要点.......................................70 第十一节其它环境影响评价要点......................................71 第三章案例分析..........................................................80 案例1 新建公路项目................................................80案例2 高速公路验收项目............................................80 案例3 固体安全处置中心项目........................................82案例4 发电厂项目..................................................84 案例5 开发区项目..................................................85 案例6 煤矿项目...................................................87 案例7 污水处理厂项目.............................................88 案例8 油田开发项目...............................................89 案例9 喷漆、涂装车间项目..........................................90 案例10 水电站扩建项目............................................91 案例11电镀厂项目.................................................92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95 附录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00 附录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登记表...........................105 附录四国家标准(2003)行业类别...........................................107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理论知识环境影响评价首先于1969年10月在美国开始实施。
1973年,我国由高校首次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概念;1979年我国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此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80年代以来确立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90年代以来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法》于2003年9月1日实施,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地位,法律责任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从而指引我们更好的进行环评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本身是一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不断改进、拓展和完善,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又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是需要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一项法律制度。
因此,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和指导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国家制订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相应规范成为最为直接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技术方法、评价内容和相关评价要求。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一、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管理中所处的位置建设项目从提出到正式验收共有五个阶段,需要履行五道审批手续。
五个阶段是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又分为初步设计阶段、扩初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试生产竣工验收阶段。
五次审批为项目建议书审批、可行性研究审批、设计任务书审批、初步设计审批、开工报告审批。
最后由各有关部门审查竣工验收报告。
由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的决定,环境管理贯彻于建设项目的始终,相应的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和“三同时”管理阶段,即环保工程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图1-1 中国基本建设程序与环境管理程序的工作关系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办理委托手续--建设单位和评价单位办理环评委托手续;②前期工作--落实评价人员、调研、资料、踏勘现场;③编制环评大纲--根据工作特征、环境特征和环保法规编写大纲;④专家评审--召集专家会对大纲进行评审;⑤大纲报批--审批;⑥签订环评合同--建设单位与评价单位签订评价合同;⑦开展评价工作-- 环境现状监测、工程、分析、模式计算;⑧编制报告书--提出环保对策与建议给出结论;⑨专家评审--主持专家会对报告进行评审;⑩报告书报批--根据评审意见、报告书修改补充后,由建设单位上报环保管理部门。
可简要概括为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四大部分。
与管理程序相对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和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1.准备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第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内容。
首先是研究有关文件,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和相关标准、建设项目依据、可行性研究资料及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之后需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明确建设项目的工程组成,根据工艺流程确定排污环节和主要污染物,同时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区的环境现状调查。
结合初步工程分析结果和环境现状资料,可以识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明确评价重点。
最后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评价工作等级。
如果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该阶段的主要成果是编制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将以上这些工作的内容和成果全部融入其中;如果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无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2.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做进一步的工程分析,进行充分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之后根据污染源强和环境现状资料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开展公众意见调查。
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的要求以及公众的意愿,提出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
若建设项目需要进行多个厂址的比选,则需要对各个厂址分别进行预测和评价,并从环境保护角度推荐最佳厂址方案;如果对原选厂址得出了否定的结论,则需要对新选厂址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第三阶段是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的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是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给出评价结论和提出进一步减缓环境影响的建议,并最终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的编制。
可简要概括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评价大纲编写,工程分析,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是指依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分类别规定其所适用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要求及管理规定和管理程序。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类管理名录”对建设项目确定其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的种类。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保护分类管理:(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1.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2.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建设项目;3.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4.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5.所有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活动或建设项目。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1.污染因素单一,而且污染物种类少、产生量小或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2.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3.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