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章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学的确立新文学1917~1949现代文学(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表现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心理的文学。

发生期:19世纪末1917年)1949~至今当代文学第一节“人的文学”与白话文学1、五四文学革命的精神本质:民主与科学的提倡,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陈独秀1915《敬告青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第一篇重要的文献。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尼采,胡适引用,目的:打破旧文化、再造新文化西方文学的涌入启发中国人重新认识“人”的内涵2、五四文学革命的基本内容:(1)胡适从“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入手,提出文学改良的具体措施。

“八事”不仅涉及文学的语的形式,也涉及到文学的思想内容。

(2)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进一步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奉承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城的写实文学;曰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人的文学”是五四新文学的基本主题,周作人将人道主义理解为“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这种人的文学又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正面的峨,也就是写人的理想和人类发展可能性的文学;一种是侧面的,即写人的日常生活或非人的生活。

“平民的文学”1918年周作人写了《平民的文学》,在陈独秀“国民文学”“社会文学”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平民文学”的主张。

不是迎合平民趣味,而是提高,这是平民文学不同于通俗文学的根本之处。

3、五四文学的实绩:(1)白话诗歌和白话小说:胡适1920.3《尝试集》中国新诗第一部个人专集,1921郭沫若《女神》传达出五四精神最强音,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

(2)新旧文学的论争:新旧文学论争与林纾的论争、与学衡派的论争、与甲寅派的论争(3)主要的文学社团、流派: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许地山,重视文学揭示社会问题和批判社会现实的功能;创造社1921.6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穆木天,其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的抒情色彩;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胡适,倡导新格律诗,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文学社团还有语丝社、南国社、湖畔诗派、浅草社、沉钟社、莽原社、弥洒社等4.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实现了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化,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时代;构建起现代启蒙精神和人文主义文学传统;建立起中国现代社会与文化时代的精英文学;在五四革命中诞生了一批新生代文学家;实践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交流。

第二节启蒙精神与现代小说的确立鲁迅1、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祝福》收录在其中)、《故事新编》。

前两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20世纪小说的开山与高峰。

散文集《朝花夕拾》闲谈体(闲谈与布道式、讲演风的区别)2、文学史家谓“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3、《呐喊》包括: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孔乙己药(《孔》《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国民批判性,是鲁迅最优影响力的小说,被视为20世纪文学的代表作)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包括:祝福弟兄离婚幸福的家庭伤逝长明灯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肥皂在酒楼上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表现深刻、格式特别。

(1)塑造了阿Q、孔乙己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典型人物为中国文学形象画廊增添了富有精神内涵的形象系列挖掘人物灵魂的复杂性(2)对现代小说形式的锐意探索和大胆创新,为中国现代小说树立卓越的范式。

(3)小说笔墨省净又能“入木三分”多用“白描、画睛法”,继承了中国艺术重在写意传神的传统;将个人隐痛寓于诗意抒情与富有音乐节奏的语言中,创造了中国“抒情诗”传统与现代小说叙事成功融合的典。

(4)《呐喊》冷峻、深刻,《彷徨》蕴藉、深沉,《故事新编》天马行空,显示了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型与艺术家型的小说家,总能找到思想与艺术之间的最佳融合点。

《野草》:(1)独语体。

24篇近于散文诗的短章(背景: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

在地狱的边沿,它的生存和战斗相连,在战斗中“夺取生存”,它不是象牙塔中的“苦闷之讴”。

(2)1919年鲁迅连载于《国民公报》“新文艺”栏上的“自言自语”是散文诗《野草》的胚胎。

(3)艺术特征:象征、比喻手法的大量运用;取象、造境、构思上的独特性。

勇敢直面黑暗现实和战斗精神和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苦闷、矛盾、彷徨的主观情绪的象征表达;对社会庸俗倾向的揭露和鞭挞;对反动统治者的揭批和控诉;对青年某些思想倾向的批评和讽刺。

第三节人生写实与浪漫抒情郁达夫写作潮流: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自叙传1、人生写实小说问题小说:1)、冰心《超人》、庐隐《海滨故人》、叶绍钧(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从问题小说转向人生写实小说、王统照《雪后》《沉思》《微笑》2)、问题小说的特点:提出、发现问题;以爱与美弥合社会矛盾;温情的批判和哲理的沉思是问题小说的基本笔调。

乡土小说:在鲁迅的影响下,由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一些青年作家,写作以故乡为背景,立足于启蒙立场,饱含批判精神的小说。

1)、王鲁彦《柚子》《菊英的出嫁》、彭家煌《怂恿》《活鬼》、台静农《拜堂》、许杰、王任叔、废名……2)、坚守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乡土小说家共同的特色。

3)乡土小说家大多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人物性格比较鲜明生动,推动了五四小说在写实方向上的长足发展。

2、浪漫抒情小说(代表人物:郁达夫)1)张资平,“恋爱小说家”,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倪贻徳《玄武湖之秋》;叶灵凤冯沅君……2)浪漫抒情小说的美学特征: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派小说,在艺术表现上有一些共同的美学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小说主体,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崭新的写法。

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世,表达作家的情绪、感受。

心态、心境,以此作为小说结构的线索。

因此,这类小说又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

3、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代表作,开创了小说的新体式,标志着“自我小说”的兴起)《迟桂花》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自我小说”即自叙传。

(1)“零余者”形象,抒写了五四青年追求人性解放的人生哀怨;(2)自叙传小说是郁达夫对中国现代小说体式的突出贡献;(3)凄清与哀婉是郁达夫小说的情感基调。

颓废气息,色与欲的描写(病态性欲:受卢梭等西方人道主义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郁达夫用新的新的眼光去剖析人的生命和性格中包含的情欲问题;在当时也有向虚伪封建传统道德及国人矫饰习气进行挑战的意味)。

(4)散文化的小说结构和清新流丽的文笔。

第四节诗体解放与诗美探寻郭沫若徐志摩1、1916年前后,留美学生胡适提出了“作诗如作文”的诗学观念,并尝试作白话诗。

胡适的《尝试集》,或揭露封建专制对人的压制,或表现对自由民主的向往,或反映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或表达对劳人民的人道主义同情,或言说过渡时代的爱情,或状写自然、抒说友情。

2、五四诗歌流派:人生派诗歌(朱自清、余平伯、周作人):文学研究会创办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浪漫派诗歌: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邓均吾……“小诗”风:冰心、宗白华小诗的特点是形式短小湖畔诗社: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蕙的风》……新月派诗歌:朱湘、闻一多、徐志摩……闻一多“三美主张”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浅草社诗歌:冯至《昨日之歌》、《十四行诗》、《我是一条小河》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象征派诗歌:李金发《弃妇》3、郭沫若《女神》创造了一个体现五四时代精神的现代“自我”形象。

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和破除一切陈规旧套的崭新诗形与独特的风格,为中国新诗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开始。

朱自清评价郭沫若的诗有两样新东西:泛神论与二十世纪动的反抗精神。

凤凰涅槃形象、浪漫主义诗风(诗歌以浪漫主义为主调,象征是其精义)。

4、徐志摩英美文化熏陶,新诗的特点:(1)爱、自由与美的追求,(2)新诗格律的追求。

第五节性灵发现与散文勃兴1、“绚烂极了”的20年代散文(散文成就在小说、诗歌、戏剧之上,成就最高)散文发达的状况的原因:a.文体自由、容易掌握,所以写作散文的作家较多;b.简短灵活,适用于进行思想启蒙与社会批评,为当时个性解放的社会风气认同;c.若要对中国强大的文言散文传统构成挑战,必须多下功夫写出白话“美文”;d.相对于小说、诗歌、戏剧其他文学体式艰难的探索期,“五四”散文与传统散文更深的内在联系促进了自身环境的迅速、良性发展。

(1)从《新青年》随感录到“语丝文体”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开设“随感录”专栏,专门发表杂文,此后有诸多报刊效仿开设同类栏目,使杂文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成为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包括陈独秀、李大钊、刘半农、周作人、鲁迅等一大批作者。

1924年创办的《语丝》周刊,是继“随感录”之后在杂文方面影响最大的刊物,主要有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等。

语丝文体文笔幽默、泼辣。

随感录作家群:《新青年》——《莽原》、《语丝》——30年代《萌芽》、《太白》、《中流》。

(2)文学研究会作家群:朱自清散文著作 1924《踪迹》,1928《背影》,1936《你我》。

朱自清先写诗、后写散文。

《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给亡妇》。

温柔敦厚。

冰心散文集《往事》,通讯散文集《寄小读者》。

散文风格:重情、含蓄、简练、哀而不伤、柔和、委婉,形成最具有个性的散文风格。

(述说内心情感,柔和委婉,无刻意渲染却能直抵人心)“爱的哲学”,对人类(母亲、兄弟、弱小者)和自然的爱成为20年代的创作中心。

(3)创作社作家:郁达夫、郭沫若;现代评论派与新月;白马湖作家群:夏沔尊、丰子恺2、在“自己的园地”书写性灵:周作人人的文学——自己的园地(功利——人生的艺术派)五四前后发表《人的文学》把文学革命由形式的改革推向内容的革新、《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论文。

20世纪20年代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旺盛期,这个时期周作人的散文呈现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双轨性创造风格。

浮躁凌厉与平和冲淡虽然都贯穿于整个20年代周作人的散文创作,但平和冲淡更符合作者的性格特征。

周作人小品散文的特点是平和冲淡本时期的现代散文诗经典是鲁迅写于1924~1926年的《野草》。

第六节话剧的舶来与初创田汉阶段:搬演西方(中国留日学生剧社团春柳社)——戏剧改良——舞台实践(“爱美剧”运动、民众戏剧社)——戏剧走向成型(丁西林)——国剧运动(诗人写剧:田汉)丁西林喜剧趣味:“欺骗”策略《一只马蜂》;“二无三人”模式《压迫》、《酒后》《北平的空气》;戏剧性语言。

相关主题